立即捐款

落區先虛心聆聽

落區先虛心聆聽

執筆之際,乃金鐘清場之時,時值兩個月的雨傘運動,暫告段落,但這不代表運動完結,而是要將運動轉化為長期作戰,於是各路英雄亦開始紛紛提出要落區作深化教育,讓雨傘遍地開花,更要在區議會打倒保皇黨,重奪議會。雖然是老調重彈,彷彿走回八十年代的老路,不過當下的時勢,回到社區重新組織,似乎是唯一的出路,我們也不得不面對現實,任抗爭程度提到多高,政府一樣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拖散運動,而民意卻無可避免地與抗爭運動對立,加上保皇黨鉅細無遺地操盤抹黑運動,最後落得孤軍作戰的下場,弄巧反拙。

此際最常聽到的,是「落區」兩字,在佔領的後期,學生或各團體政黨等,均意識到民意開始逆轉,故開展落區攻勢,傾偈隊、街站、洗樓等出盡法寶,但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反彈。我自己親眼見證一次雨傘街站,數個學生在派單張嗌咪,宣傳雨傘運動的理念,卻遭過百名普羅市民圍堵指罵,最後被迫撤退,經驗非常惡劣,最記得有同學事後講,原來佔領區和社區,可以是兩個世界,差距之大令人沮喪。

談落區,我想起的是泛民主派團體由三十年前開展的大規模搶奪議會議席的戰略。今日許多人爭先恐後指罵「溫和泛民」,彷彿指罵泛民軟弱變節,已成潮流,但三十年前,他們一個個賭上自己的人生和青春,在社區深耕細作,組織及教育群眾,逐個議席爭奪到手,從而建立了一股至今仍然拔不掉的民主力量。有甚麼令到他們當年能夠橫掃議席,奠定數十年運動的基礎?我猜想,除了後六四的恐共情緒推波助瀾之外,心態和技巧才是關鍵。

試想想,我們作為組織者,打算將自己的理念宣揚並讓人認同,應該先做甚麼?現時流行街站嗌咪,直接在街頭講述自己的理念,讓認同者自行思考和行動,又或者派單張直接講述理念,說服別人認同自己。可惜經驗所得,這種做法極其量只能在人海中找到極少數的志同道合者,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如果平時沒有留意社會時事的,根本連聽也不聽看也不看,兩個世界根本沒有交接點。

落區,不是一場演講和辯論,我們意識到運動需要同行者,需要所有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所以才要落區,和群眾建立信任和關係,讓群眾能夠逐步認同我們的理念,達致參與和同行,才是有效而持久的組織工作。最基本是要真心誠意和群眾一起生活,切實介入和解決群眾所面對的奇難雜症,遇到集體事件時,要懂得組織群眾一起面對和拆解困難,從而讓群眾感受到我們如何勤政愛民,繼而認同我們背負着的民主理念,我們稱這個過程為「社區工作」、「組織」或「滲透」。

這種做法,泛民中人由三十年前至今仍身體力行地默默耕耘,有些地方確實是值得我們借鏡,不過這樣落區,相比起一時間的抗爭,更是困難重重,首先我們要賭上自己的人生和青春到社區之中,一賭便是數十年,不能回頭;然後落區時我們要面對保皇黨的反動滲透、群眾間的關係和分合、資源永恒地短缺等問題;我們對自己亦要有所要求,樹立令人信服的榜樣,不能虎頭蛇尾,無交無帶,更不能視群眾低自己一等,要虛心聆聽和學習。

反觀現在參與民主運動中人,指罵其他人「港豬」「未瞓醒」者眾,整天聲稱別人還未覺醒,要教化萬民,亦看不起群眾為口奔馳營營役役,指罵他們自私自利,從沒落地理解群眾的日常,抱着這樣的態度落區,可謂背着目標而行,理想世界越走越遠。

常言道,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希望我們能夠調整再上路,共勉。

原文刊在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