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前南丫石礦場市場反應曾欠佳 發展局:減人口及加入遊艇設施令財務可行

(獨媒報導)發展局本月2日宣布,邀請市場在三個月內分別就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長沙、貝澳、水口及石壁),以及尖鼻咀及白泥的生態旅遊發展項目提交意向書。其中南丫島項目早於十多年前提出,惟在市場調查時反應欠佳,未有繼續推進。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佩玲指,新建議減少人口,改為只建私人住宅及加入遊艇設施,令財務上變得可行。

陳虹秀重審暴動罪成囚3年9月 官考慮多年任社工和義工貢獻減4個月 另3人認罪囚2年5月

【獨媒報導】2019年8月31日灣仔一帶發生警民衝突期間,社工陳虹秀在現場持擴音器籲警方保持克制,被控暴動罪,她獲原審法官沈小民裁定其表面證供不成立,當庭釋放。律政司不服裁決提出上訴 ,高院上訴庭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撤銷陳虹秀及另3人的無罪裁決,下令發還重新考慮。區院暫委法官鍾明新早前裁定陳暴動罪成,押後至今早(9日)判刑。鍾官指,本案的暴動情節「極為嚴重」,4名被告的罪責必然「不是最低的」,考慮暴動規模、參與人數及對公眾造成的滋擾等因素,採用監禁5年為起點,但考慮到4人在5年以來面對的精神壓力,酌情予以10個月扣減。就陳虹秀,鍾官另考慮她多年作為社會工作者和義工的貢獻、定罪後將被吊銷牌照,因而扣減4個月,加上不爭議大部份控方案情而再扣減1個月,最終判監3年9個月。另外3人則因認罪、年紀和個人背景等因素獲扣減,均判監2年5個月。

本案原審時全數8名被告均無罪,惟其後遭律政司上訴。當中只有4人仍在香港,分別為:賴姵岐(23歲)、鍾嘉能(27歲)、廚師龔梓舜(23歲)及社工陳虹秀(43歲)。上訴庭撤銷無罪裁決並下令發還之後,除陳虹秀維持不認罪之外,另外3人改為認罪。

官:本案暴動情節「極為嚴重」、被告明顯自知違法

曼聯官網提供訪港表演賽預售途徑  Cityline 6類票價售罄

【獨媒報導】英超球會曼聯將在5月30日訪港,在香港大球場與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進行表演賽。主辦單位Pro Events 明午將舉行發佈會,周五在購票平台Cityline 公開發售。不過,「紅魔鬼」昨日已在官方網站向球迷提供預售途徑,球迷可使用預售碼在Cityline優先購買,截止今早,6類票價已售罄。

今次賽事安排在香港大球場上演,亦是曼聯自2013年後再次訪港,預計內地、澳門球迷亦會來港觀賽。本身是曼聯球迷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她昨日亦在社交網站限時動態,上載「紅魔鬼」2013年訪港的相片。

主辦單位Pro Events 將在明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香港足球總會主席霍啟山、本身是曼聯青訓出身的港隊主教練韋斯活,及曼聯名宿代表約基等都會出席。


Cityline截圖

女兒梁齊昕猝逝 梁振英指走得很突然:可排除自殺和其他可疑

【獨媒報導】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次女梁齊昕昨晚猝逝,終年33歲。梁振英今早在社交網站發文,稱「齊昕走了,走得很突然,沒有留下集言片語」,指女兒「安詳的躺在床上」,「前幾天她還主動去接種流感疫苗」,並稱可以排除自殺和其他可疑。

警方昨晚10時40分接獲筲箕灣愛德街1號香港逸蘭蘇豪東服務式公寓職員報案,指一名女住客在上址15樓房間內昏迷,救護員到場後證實已不治。警方將案件列作「屍體發現」,死因則有待驗屍後確定。

梁齊昕多次成為傳媒焦點 言行備受關注

梁齊昕在1991年9月11日出生,為梁振英次女,母親為梁唐青儀。梁齊昕曾到英國升學,入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系,惟未有完成學業。在梁振英出任行政長官期間,梁齊昕亦多次成為傳媒焦點,其言行亦備受關注,包括曾多次表示不開心。

在2014年6月,梁齊昕曾上載「鎅手」自殘照片,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及後在報章撰文評論事件,事後遭梁唐青儀炮轟涼薄、刻毒。


梁齊昕社交媒體圖片

空手道

【公社一週雜記(2025/4/8)】

空手道

高等法院判三位空手道(前)精英運動員勝訴,空手道總會需賠償逾157萬元。賠償是一回事,判決(如敗訴一方不上訴或者上訴維持原判)引發的效應,也(更?)需要跟進。

簡單來說,一些運動以尊師重道為理據,為選手轉會設置障礙。據報道(我沒有看判詞),高等法院應該是認為,運動員轉會後要重新申請精英運動員資格,並不合理。既有這判決,空手道總會和其他總會應不得不因應判詞修改規定。但到底判詞的意義,是純粹限於申請精英運動員的資格,還是連帶參賽的資格也有必要一同檢視?當然,就算判詞沒有提,取消不合理限制選手參賽權力的條款,也是絕對應該的。

其實判詞也說白了,原本的規定是保護道會的決策人。換句話說,運動員轉會的自由不應該被不恰當限制。但與此同時,如果是全面的自由轉會,其後果也可以是惡性競爭甚至是釀成壟斷,到時又未必對推動運動有利。總會制訂怎樣的轉籍制度,尊重運動員選擇權又讓各會可良性競爭,應是關鍵。

馬訊一:逃稅

兩中國士兵被烏軍俘虜 中方駐聯合國代表:一直主張政治解決

【獨媒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昨日(8日)於社交平台稱,烏軍於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與俄軍交戰時遇上6名中國籍士兵,其中2人被烏軍俘虜,2人身上攜有身份證明文件、護照,及中國銀行卡。他稱烏克蘭情報機構正在核實和分析事件中的資料,並相信俄軍部隊中,中國公民的數量遠多於2人。

澤連斯基又指,已即時指示烏克蘭外交部向北京聯絡,並要求中方回應事件及作出解釋。他表示,事件明確反映俄羅斯總統普京無意結束戰爭,呼籲西方盟友應對事件作出回應。

中國駐聯合國代表耿爽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僅重申一直主張俄烏雙方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

鄧炳強到北京出席緬甸救援隊迎接儀式 晚上回港 卓孝業署理

香港救援隊早前出發到緬甸(政府新聞處圖片)

【獨媒報導】緬甸實皆省在3月28日發生7.7級地震,港府翌日即派出一隊51人救援隊伍前往當地。政府今日表示,香港及中國救援隊今日將返回北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將到北京出席迎接儀式。三名官員晚上將聯同香港救援隊隊員返港,政府將於香港國際機場舉行迎接儀式。

政府的公告中提及署理安排,其中陳國基職務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署理,鄧炳強一職則由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署理。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3月6日,突缺席一活動,翌日從泰國返港見記者,《明報》問為何未公布署任安排,鄧炳強稱行動有「隱蔽性」,又批評記者「我唔知係咪呢個《明報》記者覺得能夠搵到一啲政府不足嘅地方,足以打擊政府威信就係佢哋目標。但我想話畀你聽,我同特區政府目標都係得一個,就係要盡快救返人命,人命係最重要。」

Coldplay首場啟德演唱會 警拘5人「黃牛黨」、4人持雙程證來港

【獨媒報導】英國著名樂隊Coldplay今晚(8日)起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四場演唱會,是場地首次舉辦大型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警方晚上表示於場外拘捕5人,涉出售「黃牛飛」,其中4人均持雙程證來港。《獨媒》傍晚在現場採訪期間,亦曾被兩名疑似「黃牛黨」兜售,指看台位置門票索價港幣6,999元,臨近演唱會開始前亦要價近2,100元,較原價的1,699元貴近400元。

警場外拘5人兜售「黃牛票」

演唱會門票本身售價由399至2,099元。警方晚上8時許表示,在啟德體育園外進打擊黃牛票行動,共拘捕5人。警方在下午5時許已展開行動,九龍東總區便衣警員發現一名男子兜售兩張當晚演唱會門票,據了解,每張門票價格為2,399元,較原價的1,699元貴700元。警方當場將他拘捕,將以「未經授權而以超過籌辦人定價售賣門票」罪名檢控,主辦方亦已沒收涉案門票作廢。 另外,警員至晚上再拘捕年齡介乎39至51歲的2男2女,均持雙程證來港,涉嫌以每張高於正價數百元兜售門票。

陸頌雄質疑政府大量採購日產電動車 稱網民要求解釋否則交執法部門

【獨媒報導】政府更換電動車的速度慢或被批評不夠環保,但連更換的電動車牌子,立法會議員都有意見,甚至稱要交執法部門跟進。在下午立法特別財委會討論「公共財政」的環節,工聯會陸頌雄不滿政府大量採購日產電動車款Leaf,質疑有更多性能更好的國產電動車可在市場選購,他要求政府交代理據,「如果唔係啲網民叫我,喂你轉交執法部門跟進下」。

政府物流署回覆強調公開招標透明,某型號勝出的原因可以很多,例如代理商是否投標,「佢哋投唔投,係自己商業行為決定」。

稱政府佔八成香港銷量

陸頌雄在會上跟進黨友鄧家彪的書面提問,問到各部門採購電動車的牌子和價格、金額,以及車輛性能。陸頌雄揶揄日產(Nissan)汽車的Leaf車款喜成2024年政府採購電動車的「最大贏家」,他稱該車款在香港的首次登記數量不多,政府卻佔其八成香港銷量,亦成為港府採購最多的電動車款,車價每架約26萬元。


政府物流服務署署長陳嘉信(立法會截圖)

行會通過電車加價 5月12日起成人收3.3元

【獨媒報導】香港電車今年年初向運輸署申請加價,成人票價由3元增至3.3元,小童和長者則由1.5元及1.3元增至1.6元及1.5元,260元月票價格將維持不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今日同意按申請的加幅加價,5月12日起生效。

政府發言人稱,政府需確保電車公司財務穩健,指評估加價申請時以仔細嚴謹的態度進行把關,按既定政策和機制詳細考慮了各項因素,包括電車公司提供的服務、營運成本及收入,以及公眾接受程度等。

電車上一次加價是2022年7月,政府發言人稱電車持續面對來自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競爭,乘客量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而非車費收入已佔總收入約五成,增長空間有限。發言人又稱,電車公司多來一直提供票價相宜的服務,廣受市民和旅客歡迎,政府會續鼓勵和協助電車公司開拓不同的收入來源,特別是配合「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更好地把握旅遊業最新發展所帶來的新機遇。

發言人重申,電車的加幅為可接受水平,加價後電車仍為行走港島北岸最相宜的交通工具。

翻查資料,香港電車在過去三年皆錄得盈利,分別為390萬、450萬及1,120萬,利潤率分別為1.6%、1.6%及3.5%。乘客量方面,2018年日均載客人數為60,123萬人次,2024年則約4.8萬人次,較疫情前低15%。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