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晚上千人「反佔領」 高唱《願榮光歸香港》](/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scroll-down-logo](https://www.inmediahk.ne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logo-m-s2.png)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於過去數月,多次在沙田區施放催淚彈。民主派今日(9月12日)於沙田區議會衛生及環境委員會上,就警方使用催淚彈事宜提問,惟警方及港鐵未有派員出席會議回應。李世鴻提出動議,譴責警方在不必要情況下對市民使用催淚彈,但因法定人數不足流會,動議須延至下周二續會再處理。
警方、港鐵缺席會議
趙柱幫於會上提問,要求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解釋,警方於沙田區施放催淚彈對居民及環境的影響。趙柱幫表示,譴責警方及港鐵不派員出席是次會議,他指會前收到港鐵代表的電話,稱因警方不出席會議,怕會上矛頭將指向港鐵,所以決定不出席。
趙柱幫指,催淚彈含化學物,要求環保署回答應如何棄置。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吳毅文表示,棄置裝備的方法應交由警方回應,又指自6月至今,空氣污染水平未見異常。
趙柱幫亦問及催淚彈對附近食肆及售賣食品的商戶的影響,食環署沙田區環境衛生總監賴榮志僅表示,當時食肆已立即關門,部分亦自願棄置受影響食物。
(獨媒特約報導)記協及攝記會早上開記者會,不滿警察早前指控有記者涉嫌「搶犯」,並要求警察停止再對記者濫暴。在下午警察例行記者會完結時,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主動回應記協今早的記者會,稱無意抹黑對方和任何記者,說從沒有指責「專業和真的記者」會搶犯,及阻礙警方工作,「我哋唔應該有任何敵對關係,會全力協助你哋嘅採訪工作。」
在今早的記者會上,記協執委林彥邦斥道,警察從來沒有提出任何證據佐證,促請警方提出實質理據,「官方唔一定係啱」。
林彥邦批評,香港的法例上不存在假記者,指任何人都可以成立媒體,但是否能進入政府場地採訪及成為記協會員則另作別論;而大部分示威和遊行均在公眾地方進行,即所有記者均能採訪。他重申,如何介定是否記者,應從其行為作界定。
謝振中則在沒有記者提問下,自行「解釋」警方對假記者的定義,表示「攞住張記者證,但機構唔承認,就係假記者」、「著住反光衣,傳媒聯絡問佢就走」和「完全不認識的媒體」。他又點名指,警員曾在灣仔拾獲「北區小節」及「前線觀察」寫有Press字樣的記者證。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流傳片段,有身穿軍裝的警員「亂舞警棍」,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稱,片段是2018年2月,由警署駐守槍房的警員所拍,和增派警棍予休班警員的新措施沒關係。記者要求警務處交代派發警棍的實數,及那些警員能夠領取。行動部警司方志堅拒絕,只稱是按現時社會情況而制定的新措施。他解釋稱,因應社會情況,休班警務人員有需要執行職務的機會有所提高。
在下午的警察例行記者會上,江永祥承認「亂舞警棍」是不理想,表明跟進事件責任,重申裝備只能應用在工作上,和警員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記者多次追問增發警棍予休班警的問題,方志堅稱,警員武力使用有嚴格訓練和指引,並會作出紀錄及受到監督。他表示,「踏浪者行動」自三個月前進行以來,示威者暴力頻率之高,警員難以作出詳細統計。他引述2014年佔領中環時,警察向立法會提交相關報告時,是以宗數作統計。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下午舉行記者會,多名記者再追問8.31太子站的救援工作,指有警員稱月台沒有傷者。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承認的確有此事,但表示不能單看一句說話作定論,「解釋」稱個別同事當時對工作的理解和真實情況有出入。他表示,警察和消防員在現場有不同角色和合作無間,強調警察只會全力配合對方的工作。
多名記者均追問8.31太子站,警員為何對救護員稱月台沒有傷者。謝振中辯稱,因為該名警員當時正執行封鎖線工作,「所以真係咁樣答咗救護」,更形容是溝通過程的一部分。
他又表示,當晚太子站附近有很多暴徒,並進行堵路和掘磚,稱警員是為職行職務和保安工作,稱「誤講月台沒有傷者」是可以接受。
記者問到,為何警員竟不相信急護人員的判斷,稱沒有任何傷者。謝振中回應時表示,不能接受坊間的指控,認為溝通問題和刻意阻撓是兩回事。記者又問到,當晚在月台上是否曾進行心肺復甦,謝振中稱沒有相關資料。
記者:黃雅文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消防處8月31日太子站消防處內部紀錄,顯示傷者人數由10人減至7人,3名嚴重傷者「被消失」。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表示,點算傷者的救護人員未有攜帶「檢傷分類卡」,僅以紙張作臨時紀錄。至於該3名傷者屬好轉或重覆計算,消防處未能回應,稱「同事自己亦講唔到」。
對於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的傷者人數紀錄,曾由10人減至7人。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指,「見習救護主任」到達太子站月台時情況混亂,同事亦未有帶同「檢傷分類卡」,點算人數時有困難。她表示現場人士在警方押解下位置有改變,又指「同事壓力好大」,救護員需在月台不同地方詢問有否傷者。
曾敏霞稱,現場的「見習救護主任」在0時零1分點算到9人,十多分鐘後(0015)更新為10人。她重申月台的人士「浮動」,故現場同事決定將傷者集中在同一位置,「再確實數真個數」,在凌晨一時許確定傷者為7人。她指7人均是清醒,亦未有嘔吐個案。
對於傷者人數,曾敏霞指「不嬲都係有個流動性」,指經常發生「唔睇變睇(醫生)」既情況。她又引述早前大欖隧道巴士事故,處方收到的初步報告是50個傷者,及後才確定為70多個。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消防處8月31日太子站消防處內部紀錄,顯示傷者人數由10人減至7人,3名嚴重傷者「被消失」。被問到消防處是否不能排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傷者被警方帶走,消防處副救護總長曾敏霞表示「我地見唔到既野,唔想做任何揣測」,消防處副消防總長(總部)陳慶勇則稱「我見唔到既野唔會亂咁估。」
消防處今午安排記者會,再次回應8月31日港鐵太子站事故。陳慶勇先稱毛孟靜昨日公布的是消防處的內部紀錄撮要,指一些術語或會錯誤理解。消防處在記者會上,多次被追問是否被警方誤導及救護行動受阻,陳慶勇承認救護人員到場時,警方仍在進行調查及拘捕行動。他指在暴力事故中,現場的指揮權屬警方,消防處需配合警方行動。
陳慶勇多次為警方「解圍」,稱警方亦需確保消防人員安全,故在稍後才安排其他救護同事前往太子站月台。對於警員曾向救護人員稱月台並無傷者,陳慶勇表示警方稱是「溝通問題」。
至於為何不安排救護車經太子站地面送走傷者,陳慶勇指雖然示威者曾多次讓路予救護車及救護人員通過,但救護人員亦曾在機場運送傷者時受阻。他表示,太子站當日的傷者均是警方已拘捕或將拘捕的人士,警方評估有「搶犯」風險,故消防處接受警方建議,將傷者由太子站送往荔枝角站,分送瑪嘉烈醫院及明愛醫院。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進入第三個月,警察濫暴情況不斷,記者也遭殃。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今早開記者會,要求警察停止對記者作出肢體及語言暴力,並就暴力行為致歉。
記協主席楊健興稱,自六月爆發大型示威及遊行,記者採訪已遭到警察不合理的阻撓,包括遭到強力閃燈的照射,在6月中曾和公共關係科會面,對方曾承諾不會這樣做,但及後至今一直再沒有聯絡。
在近日多次的清場行動中,有警察斥記者是黑記、盾牌擋鏡頭和近距離發射胡椒噴霧。楊健興提到,記者連月來不但遭到警察阻撓採訪,至上星期的「攻擊」更越見嚴重,包括言語上的侮辱。他炮轟警察批評和敵視記者,並多番質疑記者的身份;形容新聞工作者面對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