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9日開始,中國各地有接近200位(截至7月16日下午4時半)維權律師被公安不同程度的滋擾 – 除了被問話,有的更被帶走,甚至被刑事拘留。
中央電視台的報導指,這些律師是在「炒作」敏感事件,與網上推手及上訪民眾相互勾連,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律師被官媒打造成「滋事者」,冠上負面標籤;但所謂「炒作」真的是負面嗎?例如今次當局矛頭直指的「慶安事件」 - 今年5月,訪民徐純合與其母親上訪時,於黑龍江慶安火車站被民警槍殺;事後政府直指徐襲警在先,因而開槍「是正當履行職務行為」。但訪民家屬對警員的做法有所質疑,而當局遲遲不肯公開閉路電視片段的做法亦令人感到欲蓋彌彰,引起不少訪民不滿。
對公權力執法是否合宜的討論,要求當局公開相關資料,本是一個公民社會中最正常不過的事;而所謂的「網絡推手」 - 就是在網絡中的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博客等,他們點出事件,就是希望引起公眾關注和社會對事件的討論,希望利用群眾力量迫使當局公佈更多的資料;世界各地成熟的公民社會也是如此 –這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十九條所賦予每一個人應享有的資訊權利和表達自由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