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戴耀廷教授提出的「佔領中環」,正準備開展審議日。早於官方普選方案出籠,甚至是政制諮詢出現之前,預先告知大型佔領,這本身已是極為少見的社會行動,再加入審議式民主元素,更令「佔領中環」具有實驗性質。也許由於這個原因,有人便忙著找外地案例作支持,其中之一便是澳門政府2011年為《出版法》及《視聽廣播法》進行的商議式民調,香港有報章及評論視之為成功案例,但究竟是否成功?是否如報導所說的「powerful」(強勁)?恐怕要細心看清楚。
〔圖片說明:根據 Prolexic.com 這間網絡防禦公司的24小時偵查系統顯示,在5月23至24日之間,共錄得875個進行 DDoS攻擊的「機械程式」(bots)〕
原來香港這個小小的地方,在世界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的源頭國排名榜上,一直在30名之內。很多被用來發動 DDoS 攻擊的電腦,是一些中了毒的辦公室電腦,所以 DDoS的攻擊,在上班日子特別熾熱,放假關電腦後,「喪屍」(Botnet zombies) 的數目會大為減少。
挨打的民間團體
從事信息安全研究工作的 Anthony,除了幫助銀行和企業加強網絡保安,他亦幫助一些被攻擊的非政府組織和維權網站做「死因研究」。
裁判官杜浩成在五月二十一日,就黃毓民和陳偉業案件作出裁決時,說出了他對法治的理解,翌日,這番說話得到了左報的高度讚揚。杜浩成是這樣說的:
「破壞法治的行為絕不可取,而不合法及不和平的示威,也有破壞法治危機。無論任何法律,無論巿民是否喜歡,即使有強烈意見,除非被法院頒令有違《基本法》或《人權法》,否則都要遵守;而任何對社會議題有強烈意見的人,犯法亦要負上刑責,沒有人可以凌駕法律之上,否則香港核心價值無從說起。」
杜浩成對法治的說法,是帶有「以法管治」(rule by law)的意思,是極權政府對法律功用上的理解,法律被當權者用作管治人民的工具,杜浩成的所謂「無論巿民是否喜歡...否則都要遵守」,正屬這個性質。而真正的法治,是 rule of law,性質上是民主制度 democracy 的必要元素,民主制度是保障和鞏固民權,因此,民主制度裏的法律,也是為了保障和鞏固民權,將法治說成人人必須守法,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再講,極權國家也有法律,極權政府也講守法,杜浩成所說的守法即是法治,那麽,極權國度也有法治了,這顯然是荒謬的。
(獨媒特約報導)5月22日由香港社工工會、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及社工復興運動主辦的「我係社工,我要佔中」講座。由社工導師羅淑玲主持,出席加嘉賓有佔領中環發起人戴耀廷以及浸大社會工作系講師邵家臻,有超過二百名在職社工及社工系學生參加。事後《文匯報》報導,說佔領中環受到社工質疑,又說戴耀廷「嬉皮笑臉淡化影響」,社工擔心被釘牌,總之是質疑多多。事後有參與社工在面書留言「文匯報不代表我」,獨媒記者當日亦在現場採訪,現嘗試提供一個《文匯報》以外的面向。
支聯會今年六四集會既口號第一句就係「愛國愛民 香港精神」,真係好大獲。在這個「本土」意識咁高漲既情況下,叫人「愛國」令到有人真係有d反感,話唔去六四晚會咁。不過呢個都係表面理由,其實理由仲有好多,例如「本土」意識話中國民主關我乜事、點解要愛國、點解要俾支聯會壟斷咁話。當然有好多人都衝返出來講,話點解一定要去六四晚會,去晚會唔等於支持支聯會,六四同本土意識咁咁,八方都忍唔住要插兩句咀。
六四雖然係一件係內地發生既事,不過當年佢牽動萬千香港人,可以話係香港既全民運動,百萬人多次上街除了是支持內地民運後,更是在回歸背景下對未來不安,開始意識到爭取民主既重要性。八方覺得將六四同香港完全切割開就真係唔係幾合邏輯。
六四雖然過去廿多年,但近十幾年以來,都一直同本土既民主運動不可分割。六四晚會係好多香港人包括八方第一次接觸社運或參加大型集會既場合,八方讀書既時候,都係因為中史老師每年都在學校搞悼念而開始知道乜係民主。八方第一次去晚會係零三年,當年既毓民呼籲大家一定要去七一,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支記係六四集會完既時候都係叫大家七一再見,後來既故事大家都知道啦。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佔領中環的程序又有新進展,表示計劃取消由民主黨何俊仁辭職引發公投,改由電子公投取代,何俊仁回應獨媒查詢時指,如何作出公投仍需考慮各方面的意見,現未能作出定論。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則表示不排除有變相公投的可能性,只是參考了各方面的考慮下,會以電子投票為首選。佔中運動計劃於明年七一舉行,有關政改的爭議也將於明年白熱化,一旦何俊仁最終決定辭職全民公投,亦會於明年進行。因此今年6月29日,將會是現有功能組別選民更改到「超級區議會」即區議會(第二)界別,參與明年全民公投的最後限期。
何俊仁回覆獨媒表示,如何作出公投仍未作出定論,他強調辭職引發公投並非個人決定,需考慮各方的意見,「普選需要有多人支持,如作出決定後所得到的結果是不好的,需負上很大的責任。」戴耀廷則指,他沒有排除用變相公投的可能性,只是認為電子公投在此階段較可取。除了涉及公帑的考慮外,戴解釋指變相公投可能會演變成由政黨主導,使得民間團體感被排斥於外。同時,議題亦有可能在重選時被轉移,由政府決定的重選時間會亦令佔中失去主導時機的能力,因此他會以電子投票為公投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