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蘋果日報
第二次看《五個小孩的校長》,這次還有Lilian、Alvin叔叔、元岡幼稚園的老師、同學和家長一起看。或許大家都會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呂校長的愛心和奉獻精神,放在電影溫情和勵志的一面。這當然十分重要——尤其對刻下充滿負能量的香港,的確十分重要。
但當有機會靜靜地再看一次,我卻更能細心地體會故事的另一面。這不再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而是關於社會制度的故事。電影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呂校長和丈夫與香港眾多的專業中產一樣,對吃人的體制充滿怨氣,而彷彿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離開——選擇提早退休,選擇環遊世界...事實上,對不少香港專業中產來說,他們所需的已不再是三餐溫飽,而是個人抱負的自我滿足。但顯而易見,在就連教育也高度商品化的今天,這些卑微的願望已變得遙不可及。
而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呂校長看見了這個社會的另一面,這是九龍城名校、豪宅屋苑和中產生活模式以外,又或可稱為「離地中產」以外的世界。這裡不但有社會底層、弱勢群體、貧富懸殊,有「不幸」和「需要扶助」的人;這裡更加有地產霸權(收地迫遷)、社會不公平(恃勢凌人的村委),存在活生生的、被吃人體制壓迫得更透不過氣的人——而他們根本沒有選擇離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