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他的中大三十年——專訪Snack Bar街哥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本部范克廉樓的飯堂Snack Bar,在1月30日正式結業,走過中大過去22個年頭,不少同學、職員、校友都等意回來光顧。Snack Bar其中一位股東街哥,在三十年前已經在中大工作,當時他還只是個十七歲的小伙子。街哥與朋友在1992年投標經營Snack Bar,大半輩子都留在中大,中大成立至今,也只是剛過五十年。

LD4A2095

「我們不是炸彈客」──專訪三位港澳穆斯林

車水馬龍的馬路中間,隱藏著澳門唯一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嚤囉園。

近年,由於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恐佈襲擊,很多媒體將伊斯蘭教渲染成「邪惡」、「仇恨」的宗教一令不少人對伊斯蘭教產生恐懼。加上人們普遍不認識伊斯蘭教的教義及習俗,令穆斯林經常受到誤解及歧視。《論盡媒體》找來三位穆斯林,講述他們曾經遇過的不愉快事情,以及如何看待社會對伊斯蘭教負面的宣傳。

討厭恐佈份子 澳門人對穆斯林友善

Masan來自巴基斯坦,十多年前離開家鄉,出外謀生。他先到香港工作,七年後再到澳門,現時在某間大專院校任職保安工作。他每逢週日,都會到嚤囉園做禮拜,風雨不改。

為何要離鄉別井到澳門謀生?「巴基斯坦是一個很危險的國家,不時有戰亂、衝突,加上貧窮,很多同鄉都會離開家鄉,為的只是能安穩地賺錢寄回家。」很多巴基斯坦人都會到英美等地工作,但Masan卻選擇了到香港及澳門,「我眼見很多同鄉賺得不多,工作也不愉快,那裡的人經常認為我們是恐佈份子,但其實我們不是,我們也很討厭那些人!」但在香港工作七年後,Masan感覺到工作壓力大,最後決定轉到澳門工作,「我覺得香港人較冷漠,經常投訴、批評別人,相比之下,澳門人比較和善,即使做錯事也不會多罵。」

回應有關申訴專員公署「對公營房屋現有租戶居住資格的審查和監察機制」主動調查報告

申訴專員公署再次發表主動調查報告,就一些政府部分的行政失當作出批評。然而,今次報告一大亮點是有關對房屋署和房協的批評,報告以9宗濫用公屋個案,批評房署、房協管理戶籍執行不嚴,直指現時管理政策過於寬鬆,做成公屋居民濫用。於是主流媒體、部分立法會議員,便打蛇隨棍上,大肆批評房署縱容居民濫用,令公屋居民又再次蒙灰,「收緊公屋居住條件」、「防止濫用」的聲音又得以浮現。

申訴專員公署公佈政府部門行政失當本來並無不妥,作為監察公共行政部門,對政策流弊作出批評無可厚非,而今次「對公營房屋現有租戶居住資格的審查和監察機制」是以主動調查報告發佈,針對房署及房協職員,特別有關對於現時租住公屋的管理制度的批評。可是細看之下,發現內容非常異常粗疏。

有關對房協的批評部分與房署部分相類,報告着墨不多,在此不作詳談。

申訴專員公署共列舉9宗個案,主要涉及租戶因各種原因本應遷出公屋單位卻仍然長時間享有雙重戶籍。原本上述問題只是個別濫用公屋人士與署方執行監管不力的問題。可是,報告指出9宗個案問題不單在於部門行政失當,更認為現有租住管理政策過份寬鬆,甚至暗示這樣會令公屋居民嚴重濫用、浪費公屋資源。

《撐起雨傘》創作人pan:相信自己,尋回初衷

(獨媒特約報導)兩傘運動無疑是2014年香港的頭等大事,這場顛覆所有人想像的佔領行動,有一首專屬的主題曲——《撐起雨傘》。這首歌在商台叱咤903頒獎禮「一人一票」推選下奪得「我最喜愛的歌曲」,成為「真普選」民選年度歌曲。創作此曲的pan(羅曉彬)相信音樂改變人心的力量,他用《撐起雨傘》記錄了激烈的衝突畫面以外,雨傘運動的一份溫柔,希望替正為民主奮鬥的佔領者們「叉電」,卻也反過來鼓勵了他自己追尋夢想,找回創作音樂的初衷。

靈感來自感動

pan創作《撐起雨傘》除了是因為928當天的憤慨,更是出於一份感動。

9月28日,他在金鐘親眼見證催淚彈在他的朋友面前爆發,「我的位置見不到任何警告旗幟,但催淚彈就這樣掉過來」,警察無情攻擊手無寸鐵的人民,令他很憤怒。和大部份香港人一樣,pan對928的畫面不能釋懷,但最令他深刻的,反而是一些很平靜的時刻: 「那時候在金鐘坐下,仍是夏天、好熱,大家未有甚麼經驗,長期『傻傻下』穿著雨衣,但大家在這樣的環境下,又會自發買物資、通宵留守......我被這樣的環境打動了。有一天深夜回去,靈感就來了。」

外媒記者在中國:不一般的艱險

文:卿子衿

細數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歷年發布的《年度在華工作環境報告》,無一不是「惡化」、「糟糕」和「更加糟糕」。在中國大陸這個新聞自由度為零的環境裏工作,對於外籍駐華記者來說是如此的艱難,對中國籍外媒助理來說則是更為艱險。他們的華人身份在當局眼裏是可以藐視一切聲援、幹預的「理據」。隨著德國《時代周刊》記者助理張渺事件被廣泛關註,外媒中秘這一特殊小群體的危境生存現狀正在被更多人所了解。

海外媒體中國雇員無依無靠

據公開報道,去年九月下旬香港「占中」期間,德國《時代周刊》前駐北京記者科克裏茨帶同其中國籍新聞助理張渺一起到香港采訪。十月一號,張渺回到北京後,又從北京發出內地支持香港占中的照片等訊息。十月二號,她被當局以「尋釁鬧事」為由逮捕。科克裏茨獲悉後立即通過編輯部,乃至德國外交部,以及德國政府高層尋求營救。

桂林夜市勢被消失   民建聯鄭泳舜:小販擺賣會傳播病毒

(獨媒特約報導)深水埗區議會昨日討論無牌小販問題,會上談及桂林夜市,關注綜援收入聯盟及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到會上抗議,不滿當局擬在農曆新年嚴厲執法,打擊小販擺檔。民建聯多名區議員都表明反對小販擺賣,支持食環署執法,桂林夜市今年勢被消失。民建聯區議員劉佩玉更表示小販擺賣造成嘈音問題外,更會傳播病毒,應顧及該區區民的感受。

食環署發言人早前指出,該署人員在去年農曆新年初一至初四收到23宗投訴,並拘控一名無牌熟食小販,以及有三宗撿走經營器具。關注綜援收入聯盟的李大成表示,深水埗區議會在11月25日的會議討論時並沒有諮詢他們的意見,小販完全不知情,是黑箱作業。

自首與普選的法治基礎

攝:Manson Wong

雨傘運動佔運部分大致告一段落,作為眾多參與這場公民抗命的巿/村民之一,我選擇了讓公命抗命變得更完整的一步—「自首」。當然很多人會問為何需要自首?自首的作用在何處?自首與普選之間有何關係?在一一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解釋公民抗命和遊行及示威之間的異同所在。然後再進一步解說公民抗民的法台基礎,在先了解香港民主選舉爭取的簡史的脈絡下,才能掌握及理解雨傘運動的法治基礎從何而來。

先談談的就是公民抗命和參與遊行及示威到底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即兩者之間存在的相異之處。兩者的相同之處都是為著表達訴求及反映對制度和當權者的不滿,與此同時向公眾帶出相關議題的訊息,希望透過參與讓公眾對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及討論,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這些方式來爭取更合理的權益或制度上的改變,讓社會變得更加公義。異者之處在於,前者是在可能觸犯當時法例的情況下,透過以身試法的方式,進一步突顯現行制度的不公義及荒謬性;後者則未必觸犯到當時的法例下進行。

家長投訴教育局忽視非華語特教生

(獨媒特約報導)「非華語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家長關注組」今早與平等機會委員會會面,商討有關非華語特殊教育的投訴。關注組在去年6月已經收集超過2,300個簽名聯署,要求教育局改善非華語特殊教育的政策。

根據教育局記錄,截至2014年9月,公營普通學校有349名非華語特教生,國際學校小學及中學則分別有465人及419人。關注組指出根據國際數字推算,有6%的學生需要特殊教育,本地私立國際學校將有2,951個學位需求,但現時只有844個學位,輪候時間長達5年以上,有需要的學生難以得到合適教育。

會上,關注組要求平機會正視及處理每項獨立個案,及盡快與教育局商議調整政策,包括增加英語授課的特殊學校、補貼資助更多私立國際學校的特殊教育學位等。

家長Trisha育有5歲非華語特殊教育需要的女兒,她指她們是香港人,政府有必要、有責任為市民提供合適的教育。她又指香港在有關的政策上落後其他地方40年, 認為政府必須調整有關政策。

Amy(下圖)的兒子不能自行站立,必須由儀器輔助,故一直尋求有相關設備的學校,但本地學校以中文教授課程,兒子必然難以適應,故要求有關當局能夠調整政策。

民陣周日「我要真普選」遊行 拒絕政改袋住先

(獨媒特約報導)民間人權陣線將於星期日(2月1日)發起「唔要假民主,我要真普選」大遊行,於下午1時半於維多利亞公園草坪集合,2時起步,遊行至中環遮打花園作終點集會,預計遊行人數為5萬人。

民陣指政府已表示選舉門檻不會因雨傘運動而降低,仍然為「袋住先」,因此希望市民再出來爭取「真普選」。民陣更表示,近日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明要聆聽市民意見,建議林鄭當天出席遊行,聆聽市民真正的意見。

民陣就警方於不反對通知書中施加的條件提出上訴,上訴委員會主席阮雲道指出警方要求主辦單位在遊行及集會過程當中協助警方執法並不合理,因主辦單位根本沒有執法能力,執法的責任在於警方,警方不應推卸責任。民陣對裁決表示歡迎,警方將於今天下午發出的最後的不反對通知書。

記者:梁泳儀

念念不忘是男人的悲哀

Juno十年前那首耿耿於懷,對我來說感覺不算強烈,只是一首不知為何會啷啷上口的歌,而那時已經開始聽他的歌,更好的慢歌是還有的。幾年前,我看的那場Concert YY,他當嘉賓唱了這歌,反應很好,我又跟著唱了。

十年後,來個續集念念不忘:同一班底,內容,當然是男主角對女主角十年後不盡相同的思念。這歌一出,我跟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到不得了,除了曲好Juno唱得更好之外,黃偉文先生的詞,應該中了很多男人,特別是,已婚男人的要害。

十年前,男主角不知什麼原因跟最愛的她分手了。那個她對他的重要性是生命中的一部份,重要的程度是生活上有什麼事情第一個是找她來分享,不過他跟她已經不再一起,連朋友也當不成,所以,一切有關她的提問,可算是自問自答。

他不是沒有嘗試跟其他人開始,不過若果認識了新侶伴竟然還希望帶給她看,這就如歌詞所指,他根本不能開始一段新的感情。

雖說我們不知倆人為何分開,但其實歌名已透露了端倪:耿耿於懷,即是心有遺憾,對於這段關係的結束,是永遠想起心裡都會痛,覺得悔不當初的。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57
  •  2458
  •  2459
  •  2460
  • 2461
  •  2462
  •  2463
  •  2464
  •  246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