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其實我們都怕  —— 一個杏林覺醒者的自白書

一路走來,作為一個論政團體,杏林覺醒可說甚麼本錢都沒有。

我們沒有敏銳的政治觸覺,沒有強大的後台靠山,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沒有豐厚的家底支撐,沒有男神,沒有BB。在這光怪陸離的政治世界,我們甚麼也不懂,只是一群初出茅廬的醫生。

這些日子,秋後算賬以言入罪批鬥抹黑,無日無之。白色恐怖前所未有地威脅着每一個本着良心發聲的香港人,包括我們。高牆越堆越高,雞蛋更見脆弱。甚至有同僚只不過參與爭取真普選的聯署聲明,他的上司居然在報紙上芸芸六百多個聯署者中,找出他的名字,然後指着責難他說:「這是你嗎?是你吧?你做這些小動作,怎不先跟我商量一下!嗯?」

閒聊時,杏林覺醒的同事很多都是十分健談的人。但每當談及此等話題,都不免皺了眉,沉默起來。畢竟,跟許多香港人一樣,我們肩上都背負了不少。或家有幼兒,或家有高堂,有人仍然待業之中,有人一力承擔三個家庭的生活費。其實我們都會怕,而且怕得要命。杏林覺醒運作以來,成員承受多方壓力,甚至有同事早前因為壓力過大瀕臨崩潰,而要向精神科醫生求助。

惟世道乖戾,妖孽橫生,是非顛倒,指鹿為馬。吾等讀書人,豈可不盡匹夫之責,反而獨善其身?撫心自問,我們做不到。既然做不到,就惟有頂硬上好了。我們杏林覺醒,就只不過是這樣的一群儍醫生。

警察工會對退休年齡的訴求

今天看到有關警察工會要求要將退休年齡廷到六十歲,據講,現時新入職的警察是可以自由選擇,最高退休年齡到六十歲,還說到要迫梁振英宮。這段新聞我感覺有點奇怪,是不是紀律部隊的人健康好了,還是工作輕鬆了呢?

看到這班工會的人,算是小弟的師弟,他們也應該知道,為什麼紀律部隊要在四十五歲就考慮退休。根據現時這幾年退休的紀律部隊人員,還有一批人是舊制退休,員佐級是45歲,主任級(即督察)就是五十歲,而舊制更不分階級,可以用移民理由,45歲就可以申請退休,據講,這幾年利用這個理由的人也比較少了。而新制退休的同事,就順延加五年,而計算退休金的方案也不是一樣。

由於紀律部隊的工作性質和一般文職公務員不同,所付出的體力和壓力都比一般文職的多和高。主要就是要面對很多突發事件,更要當夜更,而員佐級就較主任級更認定是辛苦,所以,就較主任級早五年可以退休。政府認為,越高級的人員就越重要和所付出勞力較少。因此,就得到以上的分別,所有的紀律部隊人員,最高的工作年齡就是五十五歲,而一些指定的職位,例如副署長和署長級是會容許工作到五十七歲。像去年和今年相繼退休的懲教署長和警務署長都是五十七歲退休。

杏林覺醒促重啟政改  挾實梁家騮按業界意願投票

(獨媒特約報導)由十多名醫生組成的醫學界政改及普選關注組 「杏林覺醒」促請政府重啟政改五部曲,並要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按照業界意願,否決政改。現任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前任醫學會會長蔡堅、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及佔中醫療組歐耀佳醫生等人均有出席發佈會。梁家騮回應時只表示,除了否決政改外,亦希望可以做得更多。

凝聚業界民意 挾實梁家騮

去年10月21日,六百多名關心香港政改及普選之醫學界選民聯署登報要求行政長官普選要體現自主、尊嚴、平等。有關訴求由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跟進,並終於得到梁支持並於上月進行了針對醫學界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若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加入公民提名,會有近一半人支持,有三成人支持人大8.31框架方案,只有近兩成人接受沿用現有機制。但若果剔除公民提名方案,就有六成人支持繼續採用現有機制,超過五成半人認為立法會應否決8.31按框架製訂的政改方案。

新智能身份證真係咁安全?

政府星期二向立法會遞交了有關新智能身份證的補充文件。新智能身份證最受爭議的部分莫過於建議引入 RFID 技術,很多人擔憂這個技術會讓政府在市民不知情底下讀取個人資料,甚至可能會出現「遙距抄牌」,侵犯公民自由。就這個問題,這份文件補充了一些技術資料。不過,大概因為文件裡的技術名詞太過艱深,即使是從事資訊科技的人都發覺這份文件的內容不易閱讀,一般人就更難以理解,也沒能引起太大關注。「公民反監控」的團隊詳細研究過這份文件的內容,我們發現,這份文件非但沒有提供足夠的技術細節去釋除公眾疑慮,而且,更有可能揭露了新智能身份證的設計存在安全漏洞。

抹手紙 vs 乾手機

在公眾地方的洗手間,經常看見以下情景:人從廁格走出來,洗手,然後轉身步向抹手紙架,再來氣韻丹田,使出寸勁,唰唰唰!三張抹手紙應聲而出。經過兩至三秒的搓抹,手乾了,三張抹手紙完成其任務,下一站是抹手紙架下面的垃圾桶。

真的需要三張紙才能擦乾你的手嗎?跟朋友聊起這個問題,她有見識過更厲害的,一進洗手間,唰一張抹手紙先用來墊著條廁所鑰匙,跟著唰唰唰那三張是指定動作,最後唰多一張用做開門之用(不想觸碰那門柄)。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究竟要砍多少樹木才能維持我們這種莫名其妙的習慣?

「基本法邊隻字寫要我們袋住先!」——專訪蔡堅

(獨媒特約報導)政改第二輪諮詢鬧得熱烘烘,連向來被人認為對政治較冷感的醫學界也變得活躍起來。去年10月現任醫學會會長史泰祖以一票否決在醫學界進行政改諮詢,被前醫學會主席蔡堅批評為「做民調的勇氣都無」。二人在1月11日舉行的政改研討會上再次碰頭,言論針鋒相對,前任和現任的醫學會會長立場南轅北轍。獨媒專訪了為人敢言的蔡堅,他表明如果人大堅持強推8.31決定,只會換來一拍兩散;他又再次談及當年如何信錯梁振英。

上週三(2月4日)中聯辨的春節酒會,蔡堅亦有應邀出席。他形容酒會是「聽訓話」,他指中聯辦都是找他只是「收下風」和「聽下睇法」。他認為,若堅持強推8.31決定下的「普選」,最終結果只會「一拍兩散」。

縱使曾為政改方案多次發聲,蔡堅仍堅持自己是政治中立。他只寄望香港不要退步,不要被同化,變成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他希望「一國兩制」中的「兩制」不會被壓逼,只剩「一國」沒有「兩制」,又說國家不要忘記國內市長、官員貪污嚴重,並非中央覺得沒問題就沒問題。他希望中央可以信任港人,港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會選辦事能力高的特首,若選不到也只好認命,但今日中央堅持要委任,最後只會加深中港矛盾及埋怨。

杏林覺醒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辦法公眾諮詢意見書


引言及摘要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人大常委) 於2014年8月31日作出決定 (8.31 決定),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醫生和兩間大學醫學院學生於2015年1月進行了「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意見調查」,了解同業對政制改革的看法,凝聚共識。

杏林覺醒現撰寫並提交本意見書,以醫學界民意作基礎及支持,就《第二輪諮詢文件》,闡述杏林覺醒的立場及意見。

本意見書的摘要如下:

1. 業界民調 否決831

醫學界民調
a. 5成首選「公民提名」。若剔除「公民提名」,6成3寧願選擇「現有門檻」。
b. 6成半指「831決定」超出基本法「第二部曲」的範疇。分析指「831決定」不具法律約束力。
c. 6成指「831決定」不能保障法治人權自由。
d. 過半數認為立法會應該否決「831框架」的政改方案。
e. 6成指若政改不獲通過,最大責任屬「制定方案一方」。
(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人大常委)

醫學生民調

a. 8成絕大多數首選「公民提名」。

任之所重,道之也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處於大時代的你我,可有深刻了解過這句古語的訓戒?我們身上的責任可以有多重?我們要走的路可有幾遠?這是一個香港浸會大學基本會員通宵出席候選幹事會諮詢會後唯一的感想。

雨傘革命後,年青一代的覺醒正從社會各方面推動新的變革之風,在大專學界更是如火如荼。現在各大學進行的幹事會周年大選風波未曾止息,場內的連場激辯,場外的互相攻訐,終於也輪到浸大。本來我還以為存在感極低的浸大可以安然度過這次周年大選呢,不過既來之,何不一辯之?

候選內閣弘毅提出放棄平反六四作為競選綱領,更祭出本土旗幟,以港人優先等「保住香港」的立場。其實,易幟變天之事不過閒事,只要有論述支持,立論站得住腳,立場明晰,本土派在大專學界掘起不應該被視為罪愆;那是我從雨傘革命得來的珍貴教訓──年青人一旦覺醒,世界遲早是屬於我們的,如今行之有年的傳統泛民價值觀已經腐朽失陷,後浪取而代之,意料中事。

退休保障下半年作公眾諮詢 學者:全民退保乃公民權利

(獨媒特約報導)2015年施政報告宣佈預留500億元作退休保障用途,於下半年展開公眾諮詢,但當中建議設立資產審查,再度引起爭議。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多年,最近出版新書《香港要Stand Up》,並舉行座談會,向公眾重申及講解「全民退休保障」的理念。中大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強調全民退保是公民權利。

全民退保應人人有份

黃於唱指本港社會目前流行三類型的方案,分別為有審查的退保、全民免審查退保和羅致光提出的「年金」退保模式。面對該筆開支錢從何來的問題,他提出四個方法,當中包括政府投入500億的種子基金,預留部分強基積金供款予退休保障基金等等。

坊間有意見對全民退保有保留,認為「點解李嘉誠都可以有得保障?」,黃於唱表示對此言論感到不解,強調「呢個係一個公民權利」。黃又指從過往數字上可見,大概有5%至10%的人不會拿這個保障。

有中產階層不滿不斷付出卻沒有回報,黃於唱認為若要爭取中產支持,便要推行全民退保,讓他們覺得自己對自己的將來付出,而非用自己薪金養其他人。

資產審查不符合成本效益

野心中國的末路狂歡

高速公路成為中國經濟起飛的命脈,也寫盡底層民工的人生。(圖為年初發生在貴州遵赤高速公路坍塌事件,3位民工喪生。chinadaily中文網)

紐約客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的《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求財富、真相和信仰》是對當代中國的精確描述嗎?

是也不是。

歐逸文在此書中,認為當下的中國是一個「野心時代」(這是中性的字眼),而這個時代有三種主角:追求財富的各種企業家、追求真相的記者或異議者,還有追求信仰的信徒。這些追求有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阻礙,但他們對這些東西的追求的確定義了這個時代。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2454
  •  2455
  •  2456
  •  245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