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裏的中國](/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功夫電影是華語電影最獨特的類型電影,正如武俠小說是華語流行文學獨樹一幟的類型小說。也許我們的間諜小說比不上英國悠久,推理小說也不如日本豐感,奇幻文學及奇幻電影更加拼不過其他地區;可我們還有自己的武俠和功夫,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而功夫電影和武俠小說,正正是香港流行文化曾經紅遍整個華人世界的本錢之一。假如我們今天真的要像部份右翼本土論者所說的那樣,告別中國,同時清算香港本土裏頭的「大中華遺毒」的話;我們是否也要一併清算幾十年來的港產武俠小說和電影呢?
這麼講,是因為整部香港武俠小說和功夫片的歷史幾乎就是一段「大中華膠」的煉成史,而且膠得沒完沒了,越演越烈。就只以一般大陸人熟悉的香港功夫影視英雄人物來說好了,黃飛鴻、李小龍、霍元甲、陳真,乃至於近幾年「走紅」的葉問,這些人的最大共通點就是全都打過老外,以德服人不敢說,武壓遠夷倒是真的。
被上述這些人物用我中華健兒傳統武術制服過的共有:俄羅斯拳王、意大利西洋劍客、日本浪人以及柔道高手、英國槍隊,甚至東南亞土族中的流氓……,族繁不及備舉。幾十年來,不同演員飾演上述人物,不同導演借題發揮,但其中顯露的種族意識和民族熱情則始終如一,為的就是要踢掉那塊辱華木板,證明中國人也可以進公園。還有比這更「膠」的大中華意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