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牛牛原地建牛棚,初露曙光!](/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大嶼山牛群一直是當地的「原居民」,在大嶼山繁衍生活,然而牠們的生存空間卻因大嶼山近年不斷「大開發」而遭吞噬。農地荒廢、道路擴建、土地發展更是牛隻生存環境日益收窄的主因。大嶼山牛隻被撞死事件時有聽聞,而六月初發生八牛慘死的悲劇後,保護動物團體除了希望盡快追緝元兇外,更再次提出在大嶼山牛群每日必經之地設立牛棚,以控制牠們的遊牧路徑,盡量避免牛隻被迫出馬路使意外頻生。梅窩牛牛之友(FOMC)在六月二十四與地政署開會討論覓地建牛棚一事,幹事麥志豪指總算是為大嶼山牛群保育問題上「踏出了第一步。」
牛牛需要遊牧生活
麥志豪表示,地政署在今次會上與梅窩牛牛之友商討五塊開放空置的政府土地,供予牛隻作為棲息之所。經討論後,梅窩牛牛之友覺得其中一塊官地比較合適作牛棚,因梅窩牛群時常在該地經過。麥志豪指:「牛牛有自己的固定活動路線,外人很難改變其生活習慣。」其他空置地距離牛群活動範圍較遠,技術上難以「教育」牛隻脫離本身的遊牧圈適應新地方。梅窩牛牛之友和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等愛牛團體,一直致力爭取的牛棚是開放式的,建議只在特定路線和特定時段設置牛棚。而開放式牛棚是指牛隻可自由出入,這樣才可兼顧牛群的遊牧特性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