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導火新聞線》看港劇潛能](/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沉寂多年的港劇終於又再現曙光。雖然近年台劇,韓興劇的興盛把港劇殺了個片甲不留,但就港視近來推出的幾部劇集便能看出香港其實不乏千里馬,只欠伯樂。
首先,我必須談談港劇的優勢。在亞洲來說,香港的社會發展完善,各行各業漸趨成熟。撇除地域迫夾等限制,其實社會成熟多元程度緊隨日本之後。故此香港的劇種,戲種題材其實一直非常多元。相比之下其實近年興起的韓劇和台劇反而比較注重於單一的偶像愛情線上。(當然,這類青春片比較容易讓年輕人受落)但在長跑上, 我相信劇種的多元性和可信性還是比較重要。加上港劇,港片過往的輝煌歷史,其實奠定了香港在編劇,攝影上擁有深厚的底蘊。
那為何港劇,港片近年來質素不斷下跌呢?我只能說是一代短視的投資者所做成的。近年在社會上流傳香港演員青黃不接論,劇情不停重複等。大家每年看著金像獎,無綫提名名單,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人時也不免感到唏噓。原因無他,這個行業正被一幫人壟斷。壟斷的結果就是讓一大堆粗製濫造的產品充斥本地市場,直至被外地優質產品驅逐一清。
《導火新聞線》就是證明香港劇集仍然極具優勢的一支強心針。一流的編劇,選角讓我重開始追到現在;或許還會翻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