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收購AC米蘭無補於事 真正足球改革由禁止冠名贊助開始

收購AC米蘭無補於事   真正足球改革由禁止冠名贊助開始

內地早前正式公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當中近50條改革措施,分近期、中期及遠期目標,當中更包括改革足協、聯賽、青訓系統、進一步開放足球彩券和申辦世界盃等。習近平早明言有個「足球夢」,誓要令中國成為足球強國,實在已眾所週知。但奈何國足「唔生性」,令習總遲遲未能圓夢,今次改革方案正時從全民足球為起點,大力增強軟實力為最終目標。不過,中國足球要真正改革,問題不在於收購世界級勁旅,而是由國內聯賽球隊做起。

在該方案中的近期目標正是整頓現時的行政架構,先是中國足協不再隸屬體育總局,爭取更高的自主權。更重要的是,中國足協更被明確規定不設行政級別,由中國國務院體育行政部門代表、知名足球專業人士、社會人士和專家代表等組成,保證足協領導機構的專業化云云。這一項不多不少有些作用,現時是由前乒乓球名將蔡振華擔任中國足協主席,他在方案出爐後表示:「10年後中國足球人口達5000萬人,想想就醉了。」由外行人管理及領導內行人,無可避免令人質疑對足球的認識不透徹及做成行政優先主導。

筆者過往已曾多次撰文,談到習總如何有志改革內地足球,在此略過不述。而早前便有富商先後收購荷蘭的海牙及西班牙的馬德里體育會,加上近日更傳出,有紅色資本有意把意大利球會AC米蘭一并收歸旗下。但收購歐洲勁旅,從而「學習」管理及青訓系統,把內地球員向外輸出便能令中國晉身成足球強國?筆者認為內地的足球問題在於「人事」及商業贊助商的複雜問題,此陋習不除,收購西甲雙雄也無補於事。

一直有一個說法,亞洲國家要改革的話,應該向日本借鏡。因為日本早在1993年推行改革職業聯賽,現時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受歡迎及高水平的足球聯賽。內地聯賽早在1994年便開始職業化,和日本只差了兩年,而王健林當時管理的大連萬達/實德更包辦了當中的七屆冠軍。

而當該地的次一級職業聯賽也能擁有一定入座率時,該地的職業聯賽及足球「市道」相信不會太差,日本便是表表者。筆者去年到日本一遊,在千葉市看了一場日本乙組聯賽的賽事,入座率近九成,氣氛更是非其他亞洲國家的賽事能相比。

日本聯賽的球隊在改革初期時,引入大量各地的著名外援球員如薜高、鄧高、史岱哲哥夫和史杜高域等。明星效應成功令日本人民更關注國內聯賽,棒球不再是日本人的唯一關注的競技運動;引入球星日職成功及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中國其實一點也不失色,上海申花前幾年便曾有杜奥巴及安歷卡加盟,即使其他球隊也有耶古保、基拿甸奴、迪亞文迪和路夫等大牌球員加盟,內地聯賽根本不缺乏足球明星。

筆者認為,內地足球聯賽要大刀闊斧改革的話,稍為效法日本聯賽已「功德無量」。日本職業聯賽在改革時提倡,嚴格禁止商業贊助命名,一律要改用所屬城市作球隊名稱。這一點絕對值得內地借鏡。「強」如連奪四屆中超冠軍的廣州恆大亦然,得到阿里巴巴的馬雲入主後,也要冠名贊助為「廣州恆大淘寶」。

而今年成功打入亞冠盃分組賽的廣州富力,令廣州成為擁有兩隊亞冠球隊的城市。不過,「廣州富力」並不廣州,因為其原藉是瀋陽隊,及後又曾遷到長沙及深圳。所以球迷經常嘲諷富力,一個廣州只有一隊廣州恆大。國內球隊屢改冠名贊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球隊不斷易名,主要原因是因為贊成商及資金來源不穩定。中超自2004年推行來,只有北京國安從未易名,因為其主要贊助商是中央企業的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其他球隊的「名稱」可說是貨如輪轉,首屆中超冠軍深圳健力寶在二十年間至今,共用了十五個不同的球隊名稱。同時深圳隊也因為財政不善及管理混亂在2011年降至中甲聯賽,去年更鬧球員欠薪的軒然大波,球隊一度頻臨解散邊緣。

「易名」造成球隊形象不鮮明,球迷沒有歸屬感等問題。然而,這些都是相對「小事」,「大事」是入主的「老闆」只為了借球隊賣廣告,希望藉此提升及推廣其旗下品牌的知名度,對足球及球會管理卻是乏善足陳。球隊成了不同集團的附屬品,君不見在歐聯中的常客球隊如皇家馬德里、巴塞羅那、祖雲達斯、車路士和巴黎聖日耳門等,何曾會有球隊名稱上的冠名贊助?而且,有贊助商欲在球場上作商業冠名時,球迷已有所不滿和作出聯署行動。

中甲球隊廣東日之泉早前賣盤,予由陜西衛視等企業,易名為陜西五洲。但因為球隊未能在限期前全額支付職球員的欠薪及獎金,無法註冊參賽,令一眾球員要另覓新隊。早前重慶力帆的風波便引證了筆者的說法,力帆集團在開季前一度要求賣盤,不再沾手足球,在球迷的壓力下最後回心轉意。

力帆控股兼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尹明善在中央電視台節目《對話》中,發表「震撼」言論,表示中國這二十年來實在是非常黑暗。「執法不嚴,違法在究,太黑了,黑得不得了,假球黑哨!」他認為內地要搞經濟及政治體制改革之餘,更要從足球的反貪腐做起。尹明善更坦言,等今次的改革方案很久了,而和尹明善一起參與節目的還有中國首富,即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早前拆巨資收購西甲馬體會的王健林則認為,現時中國足球的問題在於目前是官辦足球,沒有順應市場的發展。他又回應收購外國勁旅的問題,認為如果能夠有助國內足球的環境有所改善便有意義。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重慶市體育局在2010年時曾籌組一隊「重慶足球隊」,但兩年後因為重慶市政府的領導層有多次的人事變動,令經濟情況惡化,最後又是解散告終。即使由國家體育局作牽頭及組成的球隊,下場也是如此。

如上曾言,贊助商及冠名問題是死症,因為當中說明了內地是絕對的商業掛帥。有錢便是娘,球隊名字可以改,教練團及外援球員也可以隨老闆的喜好而撤換,對球隊及長遠的足球發展百害而無一益。

簡單來說,中國足球所反映的是人治制度的腐敗,但要內地一下子跟「法制」辦事似乎是不太可能。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看似金石良言,但在行政及細節上的執行和操作,不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