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以下是九龍西候選人就:「油尖旺區議會早前表示會檢討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的管理,市民憂慮自由受到箝制, 你認為有甚麼可以告誡政府不應該做?」的看法。

請看官用雪亮的眼睛判別各九西候選人的異同。請各位踴躍評論九西候選人的表現﹗邀請大家用最方便(例如用手機)的方法,拍攝你的回應片段post上回應欄﹗

中大校友關注組出版立此存照﹣網上下載

下載全書

兩個為甚麼——代序言

第一,為甚麼出版這本小冊子?

原因很簡單,為了記錄我們對中文大學的批評,以及一再提出,但校方充耳不聞的意見。

第二,為甚麼和中文大學這樣過不去?

是既不願意,也不得不如此。

對這兩個為甚麼,下面扼要說明一下。

* * *

這本小冊子收錄的,是校友關注組在過去兩年多以來,對中大校政所作的建議、意見或批評,分別涉及教學語言、新書院、校園規劃、學生報情色版事件、大學管治等五個方面,外加一輯有關新亞書院校友會選舉爭論的文章。現在將這些文件、文章匯集起來付印,一則保存紀錄,二則便於檢閱,同時也讓進入中大就讀的同學明白到,在風光的表面之下,中大還存在著不少令人憂心、氣餒的問題,以及有這樣一群校友,不願沉默,公開批評。

民間記者追問九龍西立法會候選人,不少獨立媒體的讀者已發表影像和文字意見。

就主題音樂,社民連線的<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是最出色,當然,全因夏韶聲,個人色彩濃厚的搖滾節奏,有力而不急速,簡單直接及重複的幾個強力和弦,帶出歌曲的主題:力量。

社民連以「力量」作為主題,以「沒有抗爭,哪有改變」為口號,非常合適,讓自己跟其他泛民黨派的差別突出來。畫面多選取群情汹湧,幾個社民連頭目的激昂發言及肢體動作,算做到主題一貫。

不過,這個「合適」的主題,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社民連線的民主派左翼在經營上的困難,以至王岸然說:「社會民主連線組成之時,打正旗號自稱貨真價實的左派,但自始就由一個右派自由主義者的黃毓民作領導人」。我不敢斷言黃毓民的右派立場不會變左派,但相比起社民連線的抗爭形象,社民連線的「社會民主」綱領的確低調得多。只有細看他們的「組織宣言」,才可以領略一二,例如包括反公營事業私有化,稅制改革(似乎沒有細說是否「累進稅階」)等等,其次就只是抽象強調人民政治參與。

大埔鳳園裳鳳蝶

因為跟進大埔鳳園的綜合發展規劃申請,慢慢觸碰到一些以前未有機會接觸的權力和運動網絡,例如地產商發展新界鄉郊土地時的策略﹝當然同樣的招式在市區也會採用﹞、一九九八年開始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以至八十年代生態保育運動發展出來的發展商/團體合作形態。有關這些議題的報道和評論,其實經常有主流媒體報道,但當時讀了卻不入心,趁這幾天還在香港,趕緊整理一些民間報道,與獨立媒體的讀者分享。

霍震霆...繼續坐席文化界...面對如斯政治形勢,文化評論人梁文道悲觀地說:「這是個可恥的情況。多年來霍震霆被評為立法會中表現最劣的議員,平時疏於出席會議,即使出席亦甚少提案發言,但文化界依然容許其一屆又一屆連任,沒有人站出來試圖打破局面!」

引自《信報》〈文化界別選舉未戰而終〉

記得當年我第一次撰文投稿報章,目的就是提出反對文化界參加功能組別,接後幾屆每逢選舉,我都會寫篇文章重申利害,今年沒有文化藝術界別的人出來參選功能組別──沒錯,我確實不視霍震霆能代表我或文化界──使我想到,是否文化界是因為西九發展等未來上位機會或利益,而乖乖自我收編?抑或,香港政治的反對文化真有了轉變,讓我們文化界更堅定的反對功能組別,擴至反對參與功能組別的小圈子選舉?

以下是九龍西候選人就:「政府近日正檢討《市區重建策略》,你認為如何在《策略》中落實樓換樓、舖換舖、 居民參與和保留社區網絡?」 的看法。

請看官用雪亮的眼睛判別各九西候選人的異同。請各位踴躍評論九西候選人的表現﹗邀請大家用最方便(例如用手機)的方法,拍攝你的回應片段post上回應欄﹗

從新西蘭性工作非刑事化看香港

半年前,香港多了討論性工作非刑事的聲音。但對於新西蘭之言,該國已經就五年前實行非到事化至今的情況,發表評估報告。當年在議會上僅以些微票數通過的性工作非刑事法案,目的在於保障性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純以實用的管治角度出發,從法治體現性工作是工作。

究竟實施性工作者非刑事化後的社會,對整體性工作有何影響?剛於6月25日慶祝性工作者非刑事化五周年的新西蘭,在當地舉行了一個研討會,議員、妓院老闆、政客、天主教修女與公共衛生專家齊集會上,首相 Helen Clark更贈言:「非刑事化成功,能夠為性工作者爭取應有的人權!」

當天發佈的「性工作非刑事化報告」成焦點之一。這份追蹤報告是根據法例規定完成,法案成立之初,是從性工作者人權出發,用以保障其人身安全、保護未滿18歲人士、推廣職業安全等。

該報告指出,對比非刑事化推行後3-5年間的情況,重點包括:

香江入畫的因緣

論近代廣東、香港之畫人,黃般若的名字大概無人不曉,他既集畫家、鑑賞家、藏家等職於一身,又長期活躍於粵、港文藝界;而他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後期作品多以香港風景入畫,成功確立了個人風格之餘,對後來者如呂壽琨等影響甚深。

黃般若早期的畫風,頗受明清畫家如陳老蓮、石濤和華喦所影響,予人傳統保守之印象,是以其香港風景為題之作品面世時,即令人眼前一亮,連身邊的畫友也為之驚歎。無可否認,黃的香港寫生是其創作上的一大突破,時至今天,大家在討論本地具代表性之畫家,他肯定會佔一席位。然而,究竟黃般若的香港山水有何重要,是甚麼原因驅使他在繪畫上變革,與及這種新風格對本地藝術意義等問題,一直以來都好像沒說清楚。

(編按:《70年代》雙周刊班底制作,李鎮洲導演及演出,黃仁逵及孔繁強(噪音的老b)做音樂的《沒有下集》,將於黎緊周末,廿二及廿三號於藝術中心上演,大家敬請留意頭頂random顯示的banner廣告。傅魯炳生前戰友雄仔叔叔撰文寫及本劇及傅魯炳生前的二三事,感人。)

(一)為傅魯炳演個戲
為傅魯炳演個戲,追本索源,都是莫昭如演「吳仲賢故事」惹來的。友儕一致同意,「吳仲賢故事」是莫昭如演過最好看的戲,皆因情深意切。兩個共創七十年代香港社運的同志,雖因政見不同而分道揚標,到吳仲賢病逝,莫回過頭來,道出兩人在那段輝煌人生過道上,人和時代的情。

於是,就有傅魯炳跟莫昭如戲言,誰先離世,在生的就要為對方演一台戲。傅魯炳於二OO六年七月病逝,這台戲要上場了。

(二)革命志 赤子心

傅魯炳也是來自那時代的同志。靈堂上那副對聯曰﹕常懷革命志 永存赤子心。上聯是傅魯炳在一趟跟民眾劇場工作者聚會時出的,下聯是一眾年青民眾劇場兒女的回應。革命志是傅魯炳的一生心事,赤子心是同志、朋友,尤其是年青的後來者在傅魯炳身上感受到的生命特質。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3011
  •  3012
  •  3013
  •  3014
  • 3015
  •  3016
  •  3017
  •  3018
  •  301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