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文化論政】 劉升平:雙職婦女如何參與文化活動?

婚前的阿卿,閒時會與工友逛逛街,現在只能帶著孩子往公園逛。惟有此時,她的心情才可放鬆,看看隨風擺動的樹枝,快將掉落的橙紅色葉子,沒人在旁時,還可哼哼八十年代的小曲。阿卿的生活圈就是圍家中老少而轉,這個年代要當家庭主婦絕不輕鬆,每天二十四小時實在不夠,每晚一兩點才可爬上床,連病也不敢病,只希望有天能逛逛街和學唱歌。

孩子逐漸適應小學生活,阿卿最近有打工的計劃,家用已不足以應付家庭開支,連孩子學琴的請求亦只能狠心拒絕。

香港有近七十萬個家庭照顧者,與阿卿處境相近的大有人在。

因欠缺家庭政策,加上性別定型和性別工資差距,促成「男主外,女主內」的勞動環境,照顧兒童的責任便落在女性身上。香港通脹持續,不少已婚婦女須外出工作幫補家計,衍生出愈來愈多的雙職婦女。2011 年,370 萬勞動人口中,女性約有170 萬,女性勞動人口在二十年間竟增加超過70 萬(男性勞動人口增長為19 萬);已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達46.8%,比1991 年的38.3%持續上升8.5%。

政府無視社會環境轉變,繼續把照顧兒童的責任推卸給家長。

基層婦女遭無酬家務勞動和有薪工作壓垮,每天的時間給填得滿滿,照顧兒童的沉重責任殘忍地奪去婦女發展個人興趣的權利。

IMG_5553

(獨媒特約報導)施政報告上週出爐,所謂「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方面,未見即時有效的措施助市民置業。就中產的處境而言,施政報告主要針對公營房屋供應,中產人士普遍入息亦高於居屋入息限額。中產未能受惠,置業夢仍遙遙無期。在昨日(一月二十日)明愛向晴軒的「再晴計劃」為中產人士舉辦了一個名為『衝出「樓」困-中產人士置業研討會』,邀請了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和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作為講者,講者們認為政府的建樓目標受制多項因素,部份如白表購居屋的政策效用成疑,對於外圍的環境束手無策,無助中產置業。

造地政策,各有阻力

失望與無奈:南韓總統大選後年青一代的心態

一個月前,南韓選出了朴槿惠成為帶領這個國家走進下一個五年的領袖。大選當中,最具談論的是主宰大選結果的「五十世代」,因為他們當中的投票率高達接近九成,而他們當中六成多支持朴槿惠。大選過後,五十歲一代的長輩固然感到恩惠,但隨之而來的「世代對立」,也把南韓當下社會現存的撕裂進一步激化,成衝突的邊緣。

在大選中,二十至三十歲一代的南韓年青一代,他們大部份都是支持在野的進步力量,但由於人口比例關係不及五十歲一代卻未能左右大選結局。因而,沮喪的年青一代對當下由五十世代壟斷國家政治命脈的狀態甚不滿。雖然大選已成定局,但一鼓由年青一代推動的「反朴」與「反五十世代」的力量,也慢慢形成,更蠢蠢欲動地向保守力量宣戰。

就當下年青一代對南韓大選後政治格局變化的心理狀態,筆者早前與一位南韓準大學生進行了一次訪問。與這位張小姐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失望與無奈是筆者從這位本應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言談之間最能感受到的感覺。

對朴槿惠不帶期望
當然,既然是談及總統大選,任憑有多不情願意也總要提起朴槿惠這位候任總統的名字,但張小姐一聽到朴槿惠這個名字不但提不起神來,更擺下一副無奈的表情。

獨媒本周焦點,離不開本周三的施政報告

政府一如以往,在宣讀報告前,放風給傳媒,有甚麼新政策,測試民情,兼管理期望。意外的是,政府幾乎一招不留,而且花了兩個小時在總結過往半年以至上屆的工作。似乎政府害怕市民受驚,多於害怕市民沒有驚喜。

文:區龍宇

特首作風:「迴避」「 雙重標準」「假大空」

(獨媒特約報導)面對施政報告一連串質問題﹐以拖字訣戲耍大眾。在今日立法會的施政報告答問會上,梁振英一如以往,以語言偽術應對,不斷重複「假大空」的口號,重讀施政報告的內容迴避問題,厚顏表示自己是「穏中求變、務實為民」。梁振英在會議初發言時,梁國雄議員大呼:「這個是答問大會,他不斷講,我們哪有時間發言?」即便議員提出質詢、也不見得梁振英有正面回應。在勞工工時、城市規劃、反歧視立法等範圍持雙重標準,把玩社會共識。

六字回應政改 史上最短
對於迫在眉睫的政制發展,劉慧卿議員指責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只有兩段談及,問:「是不是想拖,拖到社會沒有共識?」梁振英卻以「歴史上最短的答案」來回應,只有六個字:「2016,2017 仍有時間」,劉慧卿也「O咀」。

放假後的一個星期六,心血來潮拿起相機到了深水埗走一回。深水埗區的人均收入是香港18區之中最低,曾經是香港最貧窮的區域。

在深水埗,你很容易就找到老人家的身影。深水埗是一個人口老化嚴重的地區,全港長者人口佔總人口的13%,而深水埗的38萬人當中,長者佔去了17%。他們不少都是獨居長者,生活並不容易,在社會支援不足的情況下,面對高昂的物價,不少公公婆婆只能推著手推車或抬著沉重的貨物在街上執紙皮和汽水罐變賣維生。

本年度施政報告終於出籠,事前梁振英聲稱會在房屋問題上落重藥,但報告一出籠,只是看見他藥石亂投地搞房屋,堅持向新界東北埋手,公營房屋的建屋量亦只是一堆數字遊戲。而今次施政報告中,政府另闢一項講述扶貧及社福,但許多民間爭取的措施,卻悉數推搪至扶貧委員會裡處理,包括貧窮線、全民退保、綜援檢討等,而且只會「研究可行性」,而不是切實執行,看似大有為,其實一切皆虛幻。

當然,施政報告中對社會福利來說,還是有幾點可以提的,試略評論之。

首先,政府在扶貧的一項中,便開宗明義聲稱「不能採用以高稅率支持的福利政策」,換句話說,即是政府不會大幅度增加福利開支,其實這句是衝著那些批評政府搞「福利主義」的人而說的,向資本家承諾不會動搖現有格局去搞福利。明乎此,大家應該明白為何所有福利政策均推至扶貧委員會商討吧?交由扶貧委員會商討,即不欲承擔福利服務的責任,讓所有政策在委員會中虛耗討論,最後不了了之。

其次是關於長者的照顧方面,政府進一步提倡在家照顧,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實際上政府是出錢誘使市民在家照顧長者,並減少長者對安老宿位的需求,說到底也是逃避責任之舉。須知道照顧長者需要大量的勞動與照顧知識,還要有專人提供照顧,僅僅靠服務券,能否取代護理安老院的作用?雖然施政報告亦有提及增建長者宿位,但推出服務券背後的概念,始終是誘使長者在家安老,從而減低社會對增建安老院的訴求。

施政報告:向青年及城市運動宣戰

梁振英今日公佈首份施政報告,一如外界所料是無新意。值得強調地的是,梁振英上台前強調「改變」,然第一節引言中,繼續強調香港成功的故事,繼續強調「經濟發展決定一切」論,繼續強調「堅守香港簡單稅制及低稅率」,否定目前的社會問題存在權力結構及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問題。在所謂的重點「房屋及土地政策」上,明著是針對過去幾年以及他上任以來各項有關土地發展的反對運動,如菜園村、新界東北及龍尾人工泳灘,明言「我想青年朋友知道,今天大家要討論、要抉擇的規劃和開發方案,為的是應付青年人日後的需要。迴避問題是極為容易的選項,但將來蒙受惡果的只會是今天的青年人。

P1131574
港台派出四位職員負責介紹會,左起:主持葉冠霖、陳耀華、歐麗雅和葉世雄。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即將推行為期三年的「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試驗計劃」(計劃),讓公眾及社團申請,另設「社區參與廣播基金(基金)」予以資助。獲選單位的聲音節目將在香港電台數碼頻道播出,計劃由香港電台管理。中英兩場介紹會在周日(1月13日)舉行,舉手發問者多是頗具規模的社福基構,另有團體聽罷覺得技術要求太高,不會申請。

港台節目總監陳耀華介紹,計劃目的非常明確,希望促進社會增益,如社會共融及社區參與。而節目對象可以是特定群體和少數人士。電台節目製作技術門檻低,有利公眾參與,期望這是日後發展社區電台的第一步,希望社區電台日後能自主自立及自行經營。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37
  •  2838
  •  2839
  •  2840
  • 2841
  •  2842
  •  2843
  •  2844
  •  284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