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孚樓梯底補鞋舖 香港兩代人用手搵食的故事](/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雖然現代香港的消費主義盛行,上一代人口中的「新衫三年,舊衫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知慳識儉年代已經不復再,但在鬧市中仍可找到傳統手工補鞋舖。在美孚行人天橋樓梯底經營的「根記補鞋」,店面極其狹小,除了兩張櫈和一張工作枱外,其餘空間都放滿了補鞋用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客人寄放在店內待修的皮鞋、球鞋、行山靴等,幾乎無空間轉身。但這小小的補鞋舖,父子二人的手藝,卻養活了蘇家三代人。
由地攤到樓梯底
現任店主蘇永權指,根記的故事要由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說起。當時權哥的父親跟造鞋師傅做學徒,學滿師後決定自己擺檔幫人補鞋。最初的檔口只是荔枝角灣沙灘(填海後變成了現時的荔枝角公園)旁的一個小地攤,後來被港英政府驅趕到舊荔枝角街市經營。但當時的舊街市環境不佳,最終租了這小小的樓梯底繼續營業。
重返根記
權哥表示,他小學四、五年班已經一邊讀書,一邊到根記幫手,做一些簡單的工序,「連暑假都冇得放」。直到中四,權哥為了準備應付會考,才停止到舖頭工作。會考過後,他也沒有回到根記的念頭,想要出外面闖,最後在印刷廠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