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絕輸入「另有任務」的「音樂人」](/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圖:明報即時
那個「輸入人才」名單,令人火滾。
畢竟不在行,先不說其他也被歸納(且看起來都覺得荒謬)的行業,就只說音樂人。
本人在兩岸三地音樂界打滾十數年,從來都相信音樂無分國界,歷年也和各地音樂人合作無間,像上一張專輯有就有收錄內地樂團的作品,詞的部分更是全由台灣創作人包辦。這種跨地域合作本來就常見且健康,各地音樂人藉此互相刺激思維,但亦正因這種交流本來就已經密密進行中,更突顯這次施政報告「輸入人才」策略的詭異。
以流行音樂的層面來說,所謂音樂人,大概能分成幾類:創作人(作曲作詞編曲)、製作人、樂手、歌手、錄音室工程師、混音師。做一首歌的程序,就是先由創作人寫出曲詞,然後編曲,彈奏,錄音,混音。而前三個部分,一般都能在音樂人的家裡或工作室獨自進行。
現在的專輯,一般來說都以電腦製作和錄製,科技的便利,讓一切都可以輕易跨地域完成。樂手們可以自行把結他或各種音軌錄好,上載到雲端,然後讓製作人隔空下載,再合拼。若真的想跨地域合作,易如反掌,就以本人上兩張專輯為例,曲詞編還有混音部分都找來各地的音樂人發功,但絕不代表要把所有樂手專員飛來香港,單憑科技就能輕易解決地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