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獨媒特約報導)自五月六日佔中商討日三的投票結果出現後,爭取普選運動接連出現微妙變化。佔領中環兩位發起人今日均表示, 假如下月二十二日公投人數少於十萬人是失敗,會向巿民道歉,並會慎重考慮運動方向以及佔中三子的角色。戴耀廷指,泛民意見分歧,影響巿民對爭取民主團結程度有懷疑。為提升622公投的參與人數,決定在投票日加入新題目,題目確實字眼最快今日會有定案。

公投加入新題目 吸取温和派支持

五月六日佔中商討日選出的三個方案,全部包括公民提名,令泛民內部出現意見分歧。有份提出政改方案的香港2020召集人陳方安生早前公開對投票結果感到失望,游說重新考慮如何舉辦下月22日的公投。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指,這些分歧畫面的確影響巿民對622公投的熱切程度,他形容這是佔中運動現時的「危機」。戴耀廷指在協調過後,得到不同團體的諒解,最後決定在下月投票日加入新題目,借此增加最後投票人數。

圖:(右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張超雄、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今早召開數個小組委員會會議,正當人事編制小組討論創新及科技局開設新職位將每年花費公帑高達3,400萬元,隔壁融合教育小組則討論「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促請教育局考慮每年撥款不過約100萬,讓這個獲本地及國際聾人社群支持的教育計劃得以延續。支持計劃的團體在會上均表示計劃推行7年,成效顯著,希望教育局考慮學生的特殊需要,給予長遠支持。惟出席會議的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多番以成本高、計劃效益未明為由,拒絕設常規撥款。

欠資金 新學年無以為繼

現時聽障學生一般入讀以口語授課的主流學校,或全港唯一聾校路德會啟聾學校。由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發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於2006年獲賽馬會資助,在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實行,讓聾童與健聽學生一同上課,兩名老師同時以手語及口語教授。然而賽馬會的資助於本學年完結,9月開學,計劃將無以為繼。

會議開始前,30多名同學及家長到立法會外請願,將400多封來自本地及海外,支持計劃的意見書交給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

(獨媒特約報導)由澳門年青世代主導的反離補運動,獲得澳門市民普遍正面評價,打破以往澳門社會運動刻板印象。除了因為離補法案不合理外,不少市民都難以再忍受生活困苦,官員卻只顧瘦民肥官。可是,由於澳門媒體不獲普羅市民認可,人民的聲音不容易在小城裡傳達,只能依靠香港媒體或自行開設網絡媒體,在狹縫中喊出自己的聲音。

霓虹燈背後 澳門貧富差距大

表面上澳門市面十分繁榮, 特首崔世安又年年派錢,使香港人都羨慕不己。澳門統計局上前發表《2012/2013住戶收支調查》,統計出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為0.35, 比警戒線低0.05,統計局稱,反映政府津貼及福利轉移,拉近住戶收入差距。

不過澳門經濟極度依賴博彩業,博彩稅收佔整體稅收超過八成;雖然澳門人均GDP達到3萬多澳幣,但個人收入中位數只有1.5萬澳幣, 相差近一倍,因此堅尼系數不能完全反映當地貧富懸殊情況。記者在茶餐應用膳時,就不時聽到市民抱怨生活困苦,批評政府瘦民肥官。

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在上星期一連四日(五月廿二至廿五日)舉行社區公投,在葵青區及天水圍開設多個票站,表決特首選舉辦法。公投題目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須設立公民提名,當參選人獲得一定數量登記選民的提名支持,便可取得提名參選的資格。」任何年滿十五歲的香港居民均可參與。

社區公投的票站全部設於天水圍及葵青區,以基層社區為主,近三千名街坊參與公投,顯示基層巿民並非政治冷感,反是社會制度不利巿民參與政治,例如標準工時尚未立法、工資追不上通脹,基層巿民在工時長和生活壓力之下,難以掌握時事資訊及參與政治。我們在社區設置票站,正是以便利的方式,讓街坊在奔波勞碌之餘,也可就政改表態。

在公投期間,共有2677名市民投票。結果如下:

贊成:2551(95.3%)
反對:60(2.2%)
棄權:53(2%)
廢票:13(0.5%)

公投結果反映公民提名獲市民廣泛支持,逾九成五贊成票,義工多日以來在票站和街站,也接連聽到市民反對篩選,「提名委員會揾笨」、「有提名先至係有得揀」的聲音。而非如個別言論所指,只有「激進派」支持,故當前之務,泛民主派應團結力量,在622全民投票前,積極落區向巿民推廣公民提名,以及逼使政府落實無篩選的真普選。

5月25日,澳門近2萬名市民穿着白衣,在烈日當空之下上街遊行,向政府大聲怒吼,要求徹回離補法案之聲,響徹小城每處。據傳媒報導,人數之多創下澳門社會運動的新記錄,甚至有香港媒指出,以比例計算的話,相當香港20萬人遊行。可見,法案引起的民怨、民憤之深,歷年罕見。事實上,特區政府近年施政,屢屢出現問題,當中涉及多個與民生密切相當的層面,例如除了經常提及的買不起樓、搭車難、看醫生難外,近期的善豐危樓事件、九澳空氣污染等,不論是回應、跟進等方面都是差強人意。

面對上述問題,社會要求高官問責之聲日益高漲,過去多位議員亦提出過質詢。可是,官民對問責的認識不一,官方認為只要官員個人品德沒有問題,能依時完成工作就不用問責,而社會對官員問責則側重於能否彰顯公共利益。是次離補法案觸發民憤,其中一大主因正正是因為政府多年漠視民意,沒有想方設法做到問責,不少部門遇事即卸,官僚風氣仍然甚重,令不少市民對政府深感失望。

在沒有問責以及部分官員不作為的情況下,高官員卻擁有優厚的離任保障,就算法案再多的合法理據,普遍市民都是打工仔,任誰都會同意論功行賞的道理,打工仔想加薪都要爭取有好表現,何況高級官員?因此,政府績效不彰,市民只會認為不值得。

不如來個比賽,看誰殺人較多。

報章上,他弒父,他屠殺,他誤殺,他因愛成恨,他以牙還牙,他自殺,殺人有很多種方法。

寸草不生而焯熱乾裂的地面,煎著瘦骨嶙峋的人民,人民好像一副兩副骸骨,因受著永火而嘶叫。很有作煉獄的潛質。屠殺如何不著痕跡。你知道,當我們多取一分,世界的另一方就少得一分。所以呀,明知道他欠一口米飯就可多活一天,就不要給他。他欠的,就是今天你點多了卻吃不完的一道炒飯。少說一聲「少飯」,或是一聲「打包」。好像趕驢子一樣,驢子永遠望見食物,永遠追趕,但食物其實只是永遠在你手上用杆吊起,然後驢子繼續跑。來肆意狂歡啊,屠宰,然後把肉塊,骨頭,糧食,都拋到堆填區去。看著他們鬧飢荒,一邊看,一邊扔,好不過癮。

來生產電子產品,然後更換,丟棄,再更換,再丟棄。運到世界的另一方,污染他們的食水1 。平日就這樣白白浪費食水還不夠過癮。看著他們沒水用不是最好玩的,更好玩的是,以極難分解的電子廢棄物放到他們的水源,有水,卻用不得,或是用不得,也勉強喝下。然後讓水如酸硫一樣流過他們身體每一寸裡裡外外,劇痛地腐爛,痛死,或是毒死。

來盡情扭開冷氣機,如扭開地獄的門柄。安坐在冷氣裡,看著對面劏房那群人,如何受熱氣侵蝕,流出的汗是熔岩把自已燒融。來把樹木都砍光,二氧化碳和溫室氣體就如沙林毒氣一樣,彌漫,擴散,局促在這裡,他們將慢慢,慢慢死去。

圖:蘋果日報

特區政制改革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市民大眾的意願是非常清晣的:要實現真民主,一定要有一個全民參與的選舉制度,合法選民必須擁有的並非只是投票權,而是被選舉權和提名權。後者尤其重要,道理簡單,在提名階段已加入篩選機制,用種種關卡阻止市民參選,最終只剩下中共認為合適的候選人,市民即使擁有「一人一票選特首」之權,也無「真普選」之實,三數個「爛蘋果」讓你揀,又何來真民主的兌現?

多次民調已清楚顯示市民大眾是贊成用「公民直接提名」的方法來推舉心目中的特首候選人,「佔中」議題經過一年多的蕴釀、三次全民可參與的商討日,也選出了三個具「公民提名」的方案讓全港市民可於六月二十二日進行「全民公投」,過程公開、公平、公正。令人憤怒的是「佔中」負責人居然也輸打赢要,突然要改變遊戲規則,「全民公投」本來是直接讓市民從三個方案選取一個,現在又横加枝節,欲加入新題目,如「立法會應否決不符合國際標準、未能讓市民有真正選擇的政改方案」,讓市民投票。

(獨媒特約報導)澳門立法會昨午擬討論備受爭議的《特首與主要高官保障制度草案》(離補法),最後通過應特首崔世安要求押後表決;會議亦大比數否決了由吳國昌議員提出的撤回草案的動議。而繼星期日兩萬人大遊行後,大批澳門市民在立法會外集會,表達反對離補法的聲音,大會稱高峰時有7500人參與。

澳門立法會原定下午審議及細則性表決離補法,但特首崔世安在星期日遊行後,向立法會請求刪除議程,待完善法案後再提交新修訂文本,議決獲大會通過。在會議初段,新澳門學社直選議員吳國昌提出無約束力動議,要求撤回離補法案,結果以4票贊成、20票反對、6票棄權,遭立法會否決。

吳國昌不感意外 高天賜離場抗議

提出動議的吳國昌對結果不感意外,指平常監察政府的聲音都不是議會的主流聲音。「不過,今次是特區政府有史以來最大型的群眾運動,不可以隨便說話了便算。」他認為自己只是將群眾的聲音帶入議會,而投反對票或棄權票的議員,需要自己負上後果。

(獨媒特約報導)長久以來,澳門社會運動氣氛並不熾熱,但今次政府推出的離補法案,卻使不少原本政治冷感的市民參與遊行,當中不少更是年輕人。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這是年青人的覺醒;有社運人士則認為澳門公民運動仍在起步階段,未來要擴大行動就要先做好組織工作。

在示威的人群中,不少都是年青的澳門新生代,離補法案喚醒了許多政治冷感的年輕人,成為了抗爭的骨幹。每當有巴士送來一位又一位穿校服的年輕人,集會市民都會報以歡呼聲歡迎。有首次參與社會運動的中學生坦言,今次事件難以接受,希望以澳門公民的身份,為社會帶來改變。

議員:新一代的集體醒覺

立法會直選議員吳國昌認為,澳門高學歷的新一代終有集體醒覺,「過往都有部分新一代出來抗爭,但集體醒覺需要時機,今次(離補爭議)可算是一個時機。」吳國昌相信,新生代的出現,必定會為澳門帶來改變。

(圖為 Twitter 上其中一名網友評論港鐵都會票的言論截圖。)

正如圖中推友所說,新推出的港鐵都會票在本質上並不能算是甚麼回餽乘客的優惠,而是徹頭徹尾的套票預售。一來所限定的有效車站範圍內,最貴的票價是$13.2,而按照都會票的$10優惠價作為受惠條件來說,只有原先票價高於$10而平均一個工作天最少乘搭兩程地鐵來往同樣兩個站的人才有必要用得著這種套票的。

那麼,甚麼人才會用得著這種套票?

按照最新公佈的票價表,除了尖沙咀和佐敦站,只要是過海的話,票價都由$11.1到$13.2不等;換言之,這套票優惠的主要目標對象,撇開荃灣線最西邊幾個站到油塘以東將軍澳沿線的少數乘客(相對於過海線的客量來說)不談,還是日常最為人垢病、最繁忙擠逼的過海鐵路線段乘客。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60
  •  2661
  •  2662
  •  2663
  • 2664
  •  2665
  •  2666
  •  2667
  •  266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