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鳳琳
說在最前面,今天引起高度關注的捷運砍人事件男角,是我的國中同班同學,而我想討論的是這樣的身分讓我在臉書上看到的景象。
面對各種不同的意見聲浪,「罪該萬死」、「判死刑」、「廢死的人出來負責阿」、「判死刑不能解決問題」等等,這樣的聲音都很多。
雖然說把這件事情扯上「判死刑/執行死刑/廢死」其實都已經扯太遠了(眼下應該是作好受害者身心照顧、正視大眾的恐慌,還有各種公共場域的應變系統),還是表明,對於死刑我的立場是中間偏向廢除,我當然認同作出這樣傷人性命的舉動該付出代價,也認同他的行為會危害社會安為,但是判了死刑、國家法律殺了一個人,然後就世界太平了嗎?那前不久才執行的五件死刑槍決該怎麼說?也沒有達到所謂的嚇阻作用阿。
除了這些聲音,因為身為「同學」的人際網絡,讓我看到臉書上有一些朋友們翻出畢冊,發表一些「喔就是他阿!」「天阿就在我隔壁班!」(說真的同班的大家反而比較少軒然大波的反應)「看起來就很**」之類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