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獨媒特約報導)天主教香港教區昨晚八時許發出題為《具誠意的交談 有承擔的行動》的採訪通知,表示香港社會氣氛未見紓緩,天主教香港教區再次呼籲社會各界在政改問題上「誠意交談」,並表明候任輔理主教楊鳴章神父「將就上述呼籲與傳媒朋友會面。」然而今日的記招,楊神父卻突然缺席記招,表示教區臨時收到通知,要到羅馬梵蒂岡教廷商議正式升任輔理主教事宜,須十多日後才回港。記者連番追問代為主持的社會傳播處主任馮一鳴輔理主教的去向,馮一鳴表示「我都係人呀」。

楊鳴章突被召往梵蒂岡 缺席記招

社會傳播處主任馮一鳴指,楊神父正就升遷至香港區輔理主教一事與梵蒂岡香港代表會面,同時另外兩位輔理主教也有事而不能出席。馮指他是教區社會傳播主任,也可以代表教區發言。翻查資料,楊鳴章及其餘兩位神父李斌生、夏志誠早於7月初已獲任命輔理主教,三人將於8月30日在堅道主教座堂祝聖。三人中最具爭議性的亦是楊鳴章,他自03年起任明愛總裁,曾就神父羅國輝指「李嘉誠是魔鬼」一事向李道歉

原文刊於《信報》 4-8-2014「影子長策會」專欄,圖:Sun Yeung

市建局上周二(7月29日)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第二、第三期流標,涉及1700 伙單位供應,雖然局方火速允諾於8 月份重新招標,但已令輿論熱烈討論。這與早前天水圍和白石角的流標不同,市中心的土地一向有價有市,今次的流標反映局方的發展策略有誤,重建模式極須重新檢討。

職員薪酬 問題所在

早前,4月30日麗新投得馬頭角新山道及炮仗街項目時,每平方呎成本近萬元,輿論已稱為「摸頂」,局方炒貴市區地皮的政策如走鋼線,結果招致流標,影響房屋供應。

局方已獲政府注資100億元,免去補地價,亦可動用《土地收回條例》;而觀塘市中心的重建項目由研究至今,已經歷八年,局方亦斥資成立專責應對部門,按理是志在必得,但為何鎩羽而歸?

局方招標開價「進取」,當然是問題所在,但根源在於開支甚大——2013年行政費用為3.4億元(估計主要為薪酬開支,局方總部在中遠大廈為自置物業),每位員工年薪平均可達68萬,是房協員工年薪的兩倍(29萬)。

局方不乏大量前政府高官,如現任行政總監譚小瑩為前房屋署高官、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為前運輸署助理署長、總監馬昭智則為前規劃署荃灣及西九龍規劃專員,局方有如高官退休天堂,納稅人和舊區居民卻要承擔開支。

規劃署在今年四月十一日公布錦上路新市鎮規劃,表示將會以西鐵站為中心,發展一個可容納超過九萬居民的新市鎮。政府一反過去慣例,沒有就規劃方案進行公眾諮詢,只在六月份到錦田、八鄉鄉事委員會和元朗區議會解釋計劃。本報在進行詳細業權調查後發現,多個大型地產商過去十多年在錦上路兩旁囤積農地,如果是次由港鐵主導的規劃方案最終落實,將導致涉及數以十億元的利益輸送。在眾多地產商中,恆基地產在劃作私人發展的區域內囤積了最多農地,肯定成為規劃的大贏家。

圖:蘋果日報

民建聯葉國謙今天在《明報》刊出文章,說「民主是一場金權遊戲」,對泛民收取黎智英的捐獻上綱上線地說成是「黑金政治」。

甚麼是「黑金政治」?「百度」一下,就有以下解說:「黑金政治,簡稱黑金,是一種政治現象。黑金代表政治人物利用暴力和賄選等手段控制地方政治勢力,進一步取得官職或民意代表的位置。黑金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在從政過程中,經常又會以貪污等方式來補回在選舉時使用的資金或回饋黑道的支持。」葉國謙說泛民收的是黑金,那麼請提出證據,我相信到時全港市民也會譴責泛民的。若無證據,就是你葉國謙胡亂砌詞,中傷政敵。不要推說廉署調查云云。

葉國謙認為「民主,其實是一場金權遊戲,當這場遊戲超越了法律,便成為黑金政治」。好了,請問葉國謙,泛民收取黎智英的捐獻,究竟「超越」了甚麼法律?(先不論「超越」一詞有語病。)

我很同意「民主,其實是一場金權遊戲」。不用四處看,只看民建聯本身的財政實力,就已說明了民主真的是一場金權遊戲。民建聯的蛇齋餅糭有多厲害,已不用多說;民建聯投放在栽培政客的資源更是冠絕政圈;每次選舉,投放在候選人的選舉資金,更是以倍於泛民候選人計。

根據民建聯的賬目,真正有繳納會費的黨員數目不多,絕大部份的收入來源卻不清不楚,也沒有披露,每年數以億計的收入,民建聯也應開誠佈公,不要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吧?

原文載於此

夕陽餘暉寧靜地照耀馬路旁的招牌,與馬路中心的起伏深坑形成強烈對比,地下水於坑中流淌,規模太大,驟眼看到像是一直伸延到遠方城市天際,附近也有公園被爆炸波及而出現地陷。

這次探訪高雄氣炸事件,讓人大開眼界。

攝、文 / Nathan Tsui @ USP 社媒

沿途開始見到爆炸造成數米深的大坑及兩旁翻側壓碎的汽車,雖然經過近一天的搜救,這時已不是災難最懷時的情況,但我們被觸目驚心的畫面吸引住,不住的按快門拍攝。同事聽到消息,搜救行動依然持續,我們趕到凱旋路與三多路交界,爆炸痕跡愈加明顯了,有店舖被炸成一片瓦礫,僅存的外牆被燻得焦黑,路邊有標誌牌被炸得一片模糊,附近有不少租借汽車的商店,較接近之處,汽車玻璃被得變形碎裂。

雖然2014年巴西世界盃對韓國國家足球代表隊來說,沒有帶來什麼驚喜,最終也未能於分組賽中獲勝,失去闖進最後十六強的資格,提早乘飛機回韓國,但每一次提起韓國國家足球隊,總會讓每一位球迷聯想到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他們那個難忘且充滿著奇蹟的暑期足球之旅。

那時,韓國隊以令不少歐洲與南美國家隊聞風喪膽的跑不完氣力,與萬眾一心的團結,成功壓迫每一支球隊,並破天荒殺入世界盃四強。面對著這支如有神助的韓國國家足球隊,每一個站在首爾市中心廣場的韓國球迷都看得如痴如醉,也穿上紅色的球衣齊聲大喊「大韓民國」,支持著他們的國家隊。這一片紅海,就是韓國足球的象徵。

每當每一次韓國足球代表踏進球場時,隨而之來便是狂熱的韓國球迷叫喊的畫面出現。或許我們會問:「為何韓國球迷會對他們的國家足球隊那樣瘋狂?」,其實,答案一早便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足球史上。

門戶開放與足球傳入

文:區立行

今日香港電台報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向全體政策局及部門首長發出通告,要求在2016/17及2017/18連續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度節省1%開支。

說真的,每年政府財政盈餘幾百億,仍要部門削減開支,實在是狗屁不通之舉。而政府的慳吝早見惡果。以下我舉兩個例子說明:

1. 外判無良 扣遣散費

最近,不少公共屋邨保安判頭兩年約滿不獲續約。部份無良判頭威逼員工放棄遣散費,令員工失去相等於1.3個月薪金的離職補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政府在「價低者得」的招標原則下讓開價最低的判頭投得服務。判頭為了達到低價的目標,自然從員工身上開刀。員工失去遣散費,正是政府為了節省開支而行外判的結果。

2. 屋宇署缺人 危樓無監管

去年10月31日,100名屋宇署前線員工罷工一小時,抗議工作繁重但人手嚴重不足。其中令人震驚的是,目前5萬張清拆僭建物及樓宇維修命令未能處理,涉及10萬個危險僭建物及數百棟失修舊樓。劏房租客因而面臨火災或樓宇結構不穩的生命危險。而屋宇署的人手不足,卻是2011年大幅削減數百名員工的結果。

以上兩個例子已說明,目前政府沒有提供足夠資源讓部門能夠妥善提供服務及給予適當的勞工保障。進一步削減開支,無疑只會令情況惡化。

《國際母乳餵哺週》定於每年的8月1日至7日舉行,活動概念由成立於1991年的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發起,並於翌年舉行第一次慶祝活動。現時全球已有170多個國家參與。

隨著澳門市民教育水平提昇,母乳餵哺漸見普及,許多年輕夫婦亦願意加入母乳餵哺行列。惟澳門有關方面配套嚴重不足,宣傳薄弱,全澳只有醫院、衛生中心及兩間大型商場設有哺乳室,完全未能滿足實際需求。澳門沒有「家庭友善」的概念,政府沒有起到牽頭作用,提供「哺乳室」,更遑論其他大小企業,社區硬件設備缺乏,哺乳媽媽出門多了無形的限制;軟件措施推行不足,夫婦決定以母乳餵哺就必須有相當勇氣,特別在公眾地方、辦公室等進行「此行為」,往往被標籤。鄰埠早前就有新聞報導指有媽媽在巴士上哺乳被偷拍,雖然網民幾乎一面倒力撐哺乳為天經地義的事,但事件已明顯為媽媽與子女溫馨的時刻蒙上一層陰影;亦曾於網絡上看到一名哺乳媽媽的丈夫抱怨,太太在澳門離島某大型商場使用哺乳室時,一位穿著LV格仔西裝的男士突然開門入內把奶瓶交予另一名媽媽,哺乳室頓時傳出一陣抱怨聲,可見欠缺對哺乳媽媽的保護措施。

話說日前在網上閑逛﹐在《852郵報》看到這篇有關「剩女」的報導﹐頓時感到鬱結難舒﹐遂撰此文評論之。

首先﹐看到標題上用上「中女」一詞﹐已令人十分不悅。「中女」一詞原是夜場術語﹐是指年紀已近「中年」的「妓女」。或許是因為人云易云﹐此等用詞後來竟在網上廣泛流傳﹐並逐漸成了大齡女生的簡稱﹐現今連網上媒體也堂而皇之照用無誤﹐確實令人嘖嘖稱奇。

當然﹐如果閣下喜愛「包拗頸」﹐大可說「中女」字面意思不含貶意﹐覺得有問題者純粹是自己心邪。然而﹐一詞是否含貶義決非單憑字意決定﹐從應用層面上來看﹐究竟有多少人會將「中女」當中性詞用﹐如同「中年」一樣﹖大家心知肚明。

圖:警察於 1971 年的七七保釣示威第一次以《公安條例》拘捕學生示威者。 (詳見民陣公安惡法小冊子

先旨聲明,《殖民家國外》僅收錄了羅永生在二千年前後於報刊及其他學術場合的論著,並無收錄羅永生的新作。從《殖民無間道》、經《勾結式殖民權力》(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走到《殖民家國外》,即使作者自己不願承認,三本論著儼然構成羅氏的「解殖三部曲」。故此,筆者希望藉此機會,爬梳羅永生對殖民性、後殖主體及當下政局的見解。筆者亦厚面皮地挪用生哥對殖民主義的論述,提出自己的假想,希望藉此為香港殖民性思考做某程度的推進及演譯。

幽靈殖民主義?

翻開《殖民家國外》序言,羅永生開宗明義,將香港的命運與尼采的永劫回歸緊緊扣上:

這本文集所收錄的,大體上就是這十年來香港在此[後]殖民的詭異時空,邁向她原初起點的一些印跡。這種不斷重新回到起點的命運,令人想起尼采所謂的「永劫回歸」(eternal return)—— 對尼采來說,回歸正就是重複的夢魘,而對香港來說,亦只有打破重複回歸的宿命,方有真正解殖的啟航。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90
  •  2591
  •  2592
  •  2593
  • 2594
  •  2595
  •  2596
  •  2597
  •  259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