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地區政治系列】人民力量蘇浩:蛇齋餅糉一定要做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舉行的大埔區議會補選,工黨的郭永健在兩名建制派參選人競爭下漁人得利,為今年11月的新一屆區議會選舉拉開戰幔。而在西貢區中將會新增多個議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新增的都善選區更有多名地區人士已經「開始做野」,其中積極考慮中參選的包括人民力量的蘇浩。獨媒的地區政治系列今次訪問了這位人民力量執委,他更談到「蛇齋餅糉」是必須的手段,派完之後更要作「積極跟進」;而對較激進的黨派來說,地區工作更是不可放棄。

「傘落社區」要先「認識」街坊

「派蛇齋餅糉一定不會派得比建制勁,但都一定要派。」蘇浩認為地區工作很重要,他認為蛇齋餅糉是必須的,因為這是認識街坊的手段。蘇坦言,工作當中最具挑戰性的是對街坊解釋拉布對民生的「影響」。蘇浩表示,有人力的地區助理在擺街站時遭人吐口水和破口大罵:「幾難聽既說話都聽過。」他強調這正是地區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延遲發放三糧的「問題」上,要耐心對街坊說:「遲啲俾返你啦,其實不是無得出。」

《文匯報》就鉛水報導道歉  楊振宇:好難得

(獨媒特約報導)《文匯報》今於報章及網上就今年7月10日刊出題為〈啟晴「含鉛」知情不報 民協區議員罔顧居民健康〉的報道發表更正及道歉啟事。啟事中指報道標題中「『含鉛』知情不報」並不正確。錯誤為文匯報編輯製作標題時,對內文內容掌握和理解出現錯誤而致。文匯報表示會撤回上述標題,並就此疏忽錯誤向可能受影響的有關人士致歉。民協區議員楊振宇對道歉啟事表示歡迎,更直言難得官方喉舌會道歉。

楊振宇:沒有私下對他作交代

民協區議員楊振宇對獨媒表示,歡迎文匯報的道歉及更正聲明。他指之前文匯報的相關報道並非事實,提醒對方應謹慎處理報道內容﹕「作為傳媒,應該要求證清楚先」。他又表示文匯報並沒有私下向他作出任何電郵或電話的交代,更笑言﹕「以官方喉舌嚟講,會出聲明道歉已經『好難得』。」

野火,燃起工人的心

(獨媒特約報導)在香港,雖然一直以來都有工人音樂,但總是只在工運圈子中小眾傳播,未能成為「主流」音樂。最近音樂人周博賢與職工盟合作,推出了一張以工人為主題的專輯〈野火〉。周博賢說,希望更多人知道香港工人的處境。

對於工人的形象,大多人會想得很悲情,只會想到清潔工、碼頭工人,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是工人。周博賢想到要以文化方式,觸動人們的情感,打破這種思維模式,「現今的教育都習慣教育我們站在老闆的立場去看事情,將工人的價值貶低。即使自己都係打工仔,都依然會在老闆立場出發,好似巴士司機罷工,第一時間會思考的竟然是會唔會影響自己條線」。

工人,你識條鐵

「成名」於2013年貨櫃碼頭工潮的職工盟幹事何偉航(Stanley),也認為香港的工運只是遊行示威,不像其他地方有很多藝術形式介入工運。對於工人的想像也非常狹窄,「在香港,我們的生活是去工人化,忽略了對工人生活的想像」。

「假自僱」貨櫃司機斥僱傭例零保障  追討42萬欠薪

(獨媒特約報導)職工盟屬會物流及貨櫃車司機工會星期一(7月27日)召開記者會,不滿勞工處及律政司有法不執。事緣工會於2013年接獲兩司機之投訴,涉及資方拖欠金額近42萬,兩事主後於勞資審裁處獲勝訴,然而資方未有依法支付款項,勞工處及律政司卻認為無須檢控。

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批評律政司回覆不合理,促其檢控不法僱主,又指會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商討,完善勞資審裁判決刑事化;工會亦關注「假自僱」問題,要求明文立法定義「僱員」身份,減少僱主鑽法律漏洞的機會。

司機勝訴 資方無依法賠償

工會發言人王宇來表示,兩位事主為中港貨櫃車司機,在2003年於「顏氏運輸有限公司」入職,後遭無理解僱,更被資方拖欠薪金、假期薪金、遣散費等近四十萬元。兩人入職時被公司要求簽署「中港車分判合約」,即迫使其承認「自僱」身份。

公司對兩人追討的項目、計算方式及金額都沒有爭議,然而卻未有承認與兩位事主存在僱傭關係,拒絕負責,後雙方獲轉介至勞資審裁處作訟裁。經五個月審訊,勞資審裁處判兩事主勝訴,裁定公司與他們實際上有僱傭關係,所以公司應根據《僱傭條例》賠償兩人追討之金額。

還記得三年前在海邊執膠嗎?

《蘋果日報》昨日報導,在南丫島南東澳灣收購大量農地的發展商,由雅居樂及建旺集團組成的博寮港,計劃重啟四年前被城規會否決的大型豪宅及遊艇會計劃。報導引述離島區議會主席、南丫島南段鄉事委員會周玉堂指「南丫島九成居民都支持,反對嘅都唔係南丫島人,全部反對都係外人、環保人士,唔喺南丫島住,根本無理取鬧。」

這讓我想起三年前一件「小事」。

2012年7月24日,颱風韋森特正面吹襲香港,十號風球高掛。7月23日下午,香港多處其實已吹起颶風,但天文台延至黃昏才掛起八號風球,翌日早上10時許亦「順利」除下八號風球,市民大肆評擊天文台,認為是「李氏力場」作怪。

更大災禍在後頭,颱風期間,一艘在香港南面海域的中海集運貨船掉下7個貨櫃至大海,其中6個貨櫃裝滿由中國石化生產的聚丙烯膠粒,膠粒經海流湧上香港南面各個海灘。政府完全沒有公佈「香港膠災」消息,甚至遭愉景灣居民在8月初揭發事件後,仍然毫無反應。

如今發展商要在南丫島大興土木的東澳灣,便是三年前的膠粒重災區。

編輯室周記:我們到底要甚麼?

(攝:Gundam Lam)

反國民教育科運動三周年了。回想起大概三年多前,正在蘊釀著反國民教育科運動的時候,筆者在香港巧遇來自北京的梁曉燕,她問了我一句:我在香港看到許多「反對」,聽到許多「不要甚麼」的聲音,但是,香港社會到底要甚麼?

曉燕大姐質問香港的「反對」文化,在香港如今的政治形勢中,很容易讓人誤解。例如,有人會可能覺得,她跟梁振英等同一鼻孔呼氣,指責香港人有破壞沒建設。也有人會滿足去年佔領運動的訴求回答,我們就是要「真普選」,可北京不給我們。這些回應其實誤解了曉燕大姐這個提問,只要對她有點理解,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深意。

1,536港大校友聯署促任命副校長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拖延任命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為副校長(學術人事及資源),受到外界質疑是政治干預。校委會明日(7月28日)再召開會議,港大學生會計劃於會議前圍堵校委會,港大校友關注組亦發起黑衣請願行動。關注組今日公佈,至今已有1,536名校友參與聯署,要求校委會根據既定程序處理任命。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指,將於明日會議上反映師生、校友和部分校委的訴求,並會重審「等埋首副」的決定。

前高官參與聯署

關注組在聯署中提出兩項訴求,要求校委會應根據既定的任命程序和行事習慣,盡快確認副校長物色委員會的建議,以及改革制度,取消由行政長官兼任校監的安排。

聯署共有1,536個校友參與,畢業年份橫跨60年(1956至2015),包括前政務司司展陳方安生、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何俊仁等,另外亦有909個公眾以及21個教育團體參與,包括八大院校學生會和教職員組織。關注組將於明日校委會會議前向校委會主席梁智鴻遞交請願信,並會穿黑衣到場靜坐,要求校委會交代會議結果。

關注組將於9月初召開緊急會員大會,商討提出的兩項議案,他們呼籲公眾繼續在網上簽署其聲明。

校友質疑涉政治目的

社區公民約章啟動 命運自主 社區開始

(獨媒特約報導)由多個民間團體發起的《社區公民約章》運動,於剛過去的週六、日兩日舉行兩場聯署人簡介會,盼加深聯署人對約章的理解,以及商討如何在社區推廣和實踐約章的方向,參加者在昨日以地區分組討論,八月中再聚,落實工作計劃。約章至今有約1300人聯署。

邵家臻:約章重啟運動想像

昨日簡介會首部分由約章倡議人及其他嘉賓講述約章內容,浸大社工系講師邵家臻表示,「雨傘運動」令他發現原來創意力量真的會「嚇你、嚇政府、嚇中央一跳」。雨傘運動期間,人們常説不只要贏金鐘、旺角和銅鑼灣,還票「撐傘落區」。邵家臻指,社區不只是「生存」的地方,還是生活的地方,因此市民在社區不只要有「noise」,還要有「say」。他指目前的「地區諮詢模式」,市民意見不受重視亦沒有影響力,市民真正需要的是有影響力的「say」。

希臘新緊縮協議通過後的鬥爭形勢

過去兩個多星期的希臘局勢,變化速迅及富戲劇性,令世人廣泛注目。7月5日的公投,參與反對票運動(即反對三駕馬車——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款基金組織——提出貸款條件的緊縮措施)的民眾、工人階級所釋放出的能量,肯定是過去幾十年來(自1970年代以降)希臘所未有的、甚至是歐洲少見的現象(有評論將它相比1974年的葡萄牙革命——從群眾動員層面而言)。公投結果出人意料地是62%大比數的反對票,不到一星期,執政黨激進左翼聯盟(下稱Syriza)竟然與三駕馬車達成貸款協議,接受比原先更為嚴厲的緊縮措施(台灣媒體將Austerity譯為「撙節」,但它在中國古語裡是褒義詞,與浪費相反的節約意思,但現在Austerity英文裡實際意涵已較為貶義,亦不止是「節約」的意思),以及強行在國會通過新的緊縮協議,激發民眾巨大的反彈,以及Syriza內部的分裂。

我看機場管理局的賬—— 誰會借錢?不可借錢!

機場管理局硬要建第三條跑道,道理說不過公眾,選擇了走歪路,繞過立法會向外「融資」,即是舉債借錢。

我忠告全球財團,貸款給機管局,除了得罪香港人和承受連鎖反應,還要冒機管局扮希臘的風險。

機管局大概會游說財團,聲稱業績良好,每年可分配盈利最新數字超過70億元,償還1400億元債務「只不過20年」,而且背後「其實」有香港政府庫房撐腰。

要了解70億元這個數字,必須詳細看機管局十多年來的財政狀況。

2007/08年度開始,可分配盈餘每年都超20億元,又逐步上升2014/15年度72.5億元,表面看很風光,不過內裏隱藏了一個大秘密:早應按計劃隨着乘客和航班增加而興建的中場X形候機大樓沒有建成,估計300至400億元的基建投資沒有執行。

X形候機大樓沒建成的後果在以前的文章談過(註1,2),不再詳述,總之赤鱲角機場如今失去世界第一,一場雷暴就可以搞到近40架飛機無處停泊,令千計乘客困在滑行道數小時,成為令香港人丟臉的豆腐渣機場(註2),加上愈來愈多對旅客的種種不便,香港的形象損失遠超機管局「省下」(實質是怠隋沒有用好)的幾百億元。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3
  •  2334
  •  2335
  •  2336
  • 2337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