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自閹完再被閹的《紅樓夢》

(獨媒特約報導)正如昨天《明報》和《主場》新聞報導,由香港芭蕾舞團及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Ballett Dortmund)聯合製作、並由多特蒙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兼首席編舞王新鵬編創的芭蕾夢劇《紅樓夢--夢紅樓》在公演後被和諧,一段12分鐘有明清兩朝、民國、國共內戰和文革的背景影像在首演後被抽走,文化圈認為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粗暴的審查。

而香港芭蕾舞團昨晚十點臨時召開記者會解釋,所有決定都均為藝術考量,12分鐘的投映則為技術問題。

公演前臨時改動的八分鐘文革

文化論政:生計無憑,土地有價─保育運動的窮途末路

市場變公園 打爛你飯碗

因為家住離島,香港仔是往返市區的必經之路。每天經過這個漁夫銅像,都覺得非常諷刺。不是因為銅像的藝術風格,不單與星光大道以至國內無數步行街的主題景點一樣千篇一律,還夾雜着半分革命寫實主義的工農兵影子。而是這個以漁業為題,耗費2億8千萬的香港仔海濱「公園」,正在慢慢蠶食了水陸交接的漁「市場」。這包括海事處停發舢舨新牌;避風塘內售賣冰塊與維修服務的疐船丟空荒廢;漁業因環保與油價上漲而被政府以政策淘汰。而原來深受水陸居民歡迎的天光墟,更是這些美輪美奐的公園設施的不速之客,早遭嚴打。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來加入本土懷舊行列,反而是要敬告各住街坊─當你發現居住的街頭巷尾無端多了美其名為藝術的眼寃或不眼寃地標時,即是標誌着你家附近的生計正在被消失。要是你幸運地住在保育項目內,你原來平平無奇的生活方式將會成為文化人和學生的爭相研究對象,當然還有遊客鏡頭下的奇觀。要是你不幸地剛好住在保育項目的外圍,對不起─你將會成為被地產商、市建局的收購對象,因為這些保育設施,都是為已然失去歷史、卻更能付擔得起價錢的懷舊遊客和品味新貴而建的。

軍事碼頭將全權移交解放軍 城規會:開放公眾與否非職權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在市民極力反對下,依然強行將中環海濱休憩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根據城規會昨日發出的文件,清楚表示修訂完成後,軍事碼頭及附近範圍的管理權均會完全移交予解放軍。雖然政府表示解放軍已同意在軍事碼頭閒置時供公眾使用,但全無白紙黑字保障。城規會在文件中也明言,《城市規劃條例》並無賦權予城規會就用地的使用細節作規限,意味城規會也不能保證日後軍事碼頭範圍將開放予公眾使用。

軍事用地 非特區事務

政府一直多次重申與解放軍的協議,表示軍事碼頭非使用期間將開放予公眾。然而城規會的文件清楚表明,軍事碼頭管理權將完全移交予解放軍,第5.2.2段指根據《基本法》第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示意土地本屬國家所有。文件又指根據《軍事用地協議》及《駐軍法》,本港部份用地可交予解放軍使用,以及管理軍事設施是駐軍其中一項防務職責。正因為此三條法例的規定,政府在移交軍事用地上無需和解放軍就提供軍事用地事宜簽署批地文件。

這意味的是,解放軍所謂開放予公眾使用的承諾,並沒有任何法理的保證,因為軍事用地屬中央事務,本港並無任何權力干涉。即便日後開放予公眾,所有的使用條款甚至執法權也先在解放軍。

偷食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來關於香港偷食報導越來越多,尤其是當「偷食網」進佔香港後,被譏為是通姦網站,幫助「生產」一批又一批的奸夫淫婦,又有些報導指女性的市場更日益增大,成為偷食網主流用戶。事實上,如果稍為有留意香港偷食情況的話,區區外國進駐香港的偷食網又算得上什麼?香港本土的情慾討論/交友區不是從來都存在嗎?再說,難道香港女性又會因為新偷食網的出現而突然泛起情慾?還是關於偷食的報道不過是在製造一種社會對女性偷食的恐慌?筆者訪問一位偷食的過來人T和性治療師李偉儀,重新了解香港的偷食情況吧。

女性情慾的騷動

政府與商業媒體的共生

當政府既專制又親商界,政府與追求盈利的商業傳媒其實有共同利益。在這個情況下,聰明的政府會讓傳媒擁有某程度的獨立性,好讓它們保持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它們可以在政策上批評政府,但不能在政治上挑戰政府,公眾以為傳媒為他們發聲,相信傳媒,但不知道對公民政治權利和新聞自由的威脅不僅來自政府,亦來自與政府合作,幫助政府令公眾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服從和合作的新聞機構。

講這段說話的人叫Cherian George。George講的是新加坡的經驗。他曾任職新加坡的Straits Times,專門寫政治新聞。離開報紙後成為學者,專門硏究權力怎樣通過傳媒運作。他是南洋理工大學的傳理學校的副教授。學院早前否決了他永久教席的申請,他很可能會失業。筆者去年到新加坡旅行,買了兩本他的著作,Singapore The Air-Conditioned Nation 和Freedom From The Press。George最近接受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硏究中心邀請來香港做訪問學人。

George說不了解香港的情況,但亦有聽聞香港不少傳媒老闆在中國有大量生意,香港的新聞自由正面對非常大的威脅。不少人喜歡比較城市間的競爭力,今天香港和新加坡比,明天香港和上海比。既然喜歡比較,不妨從George對新加坡傳媒的硏究,看看他的分析是否亦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我們阻不了風,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紙鎮

(上圖來自 flickr @Xurble CC﹣註明出處

在 Facebook 補充了一些獨媒編輯部聲明<捍衞公共空間 停止網絡抹黑歪風>的背景和個人觀點,如下:

1、編輯部之所以出聲明,主要是林忌主動在 page 向獨媒開拖,並 tag 了部份編輯,這是網站的事,自然是集體解決。

2、獨媒的 user generated content 設定,由 2004年成立至今一直如是,文章有好有壞,編輯會把覺得寫得有條理論點清楚的放上焦點,但<披文>及<歧視聲明>從未推過上焦點,大家可翻查獨媒的 focus feed。

至於 facebook,因為是一個對話性很強的平台,文章分享出去,可以被罵而不是被讚,又獨媒經常以 facebook 作直播,所以由義工直接管理,沒有編審程序,只有內部共識:分享文章以引述/summary/問題帶出,不理立場,四平八穩即可;即時報導,以描述為主。

獨媒採訪連番受阻  新聞處打壓公民媒體

(獨媒特約報導)獨媒記者今日(10月28日)原擬採訪在下午舉行的「2013地方行政高峰會」第一場專題論壇,被新聞處人員以「場地狹窄」為由被拒入場,只有「主流媒體」才可入場。獨媒記者上週五在北區採訪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會見村民時,亦被要求不可以提問題,只可以影相。獨媒編輯部強烈抗議政府新聞處及政府部門連番針對公民媒體的舉動。

600座位竟稱「場地狹窄」

高峰會今天的議題為社區活力及關愛,和地區文化體育討論如何改善地方行政。獨媒記者被拒入內採訪,在入口把關的政府總部新聞組高級新聞主任岑淑碧表示,舉行高峰會的柴灣青年廣場Y綜藝館場地狹窄,可容納人數不多,因此本次會議「只能讓主流媒體進內採訪」。不過據柴灣青年廣場網站資料顯示,Y綜藝館共有643座位;而據記者於會議開始前十分鐘(論壇於2時30分開始)在入口觀察,期間入場人數不多於30人。根據商業電台4時12分的報道,現場只有二百多名區議員和地區人士出席,僅及座位數的約三分之一。

主流媒體活動亦被限制

議員聯署促發牌 留守十人籲圍立法會

(獨媒特約報導)經連日抗爭,十名前香港電視(HKTV)員工以個人名義繼續留守政總門外,促請立法會引用《權力及特權法》,公開免費電視牌照發牌文件。而今日34名立法會議員聯署,促請政府發出三個新免費電視牌照,包括於上星期五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上,就引用特權法公開發牌文件投反對票的自由黨議員。

34名立法會議員的聯署聲明指,普遍市民不滿政府只發兩個新免費電視牌照,而政府亦未就其決定提供合理解釋,故聯署議員要求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按既定的廣播政策處理申請,發牌予符合資格的三個申請者。

聯署議員包括27名泛民議員、5名自由黨議員、謝偉俊及梁家騮。負責聯署的民協馮檢基議員表示仍有兩名議員正考慮加入聯署,但他未透露兩人身分。若兩人加入,將有過半數議員促請政府發牌。

自由黨黨魁田北俊在政總門外向留守員工表示,在11月6日的會議中,泛民動議引用特權法索取非行會及非商業敏感資料時,自由黨五名議員都會投贊成票。

上週五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泛民動議引用特權法,索取除行政會議紀錄、涉及商業敏感資料以外的免費電視牌照相關文件。手持五票的自由黨投反對票,結果以27票贊成、33票反對及1票棄權,動議被否決。事後田北俊澄清支持泛民動議,惟他因看醫生而缺席會議,其餘4名黨友未及修正,才投反對票,田就此向公眾道歉。

軍事碼頭強行上馬 團體籲千人城規會發言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今年2月修訂《中區規劃(擴展部分)大綱草圖》,將30,000多平方呎中環海濱休憩用地改劃為軍事用地,雖然諮詢期內市民共提交近20,000封反對書。然而政府不理民意,決定強行闖關,中環海濱關注組今日召開記招,呼籲市民親身出席表達反對意見,望能有過千名市民響應。

限發言10分鐘 違程序公義

曾提交意見書的人士最近陸續收到城規會通知會議日期,由11月4日至起碼12月9日,涉及會期多達十餘日。公共專業聯盟的黎廣德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最長的申述會議。黎廣德又表示城規會今次有違一貫做法,限制每名提意見人只可發言10分鐘,不符合程序公義。黎廣德又表示,由於維港海濱規劃歷時十多年,部份出席的專家或民間人士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比一些新近獲委任的城規委員更加了解,不應一刀切實施發言時間限制,關注組正為此向城規會秘書處交涉。

黎廣德又認為,特首梁振英及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已對更改規劃一事高調表態,身為城規會主席的發展局常務秘書長周達明應該避免利益衝突,不應主持會議,關注組將正式致函城規會要求周達明避席。黎又提到城規會的法定人數只是5人,36名委員或輪流出席以應付馬拉松式會議,有違聆訊的本意。

10分鐘發言限制或遭司法覆核

捍衞公共空間  停止網絡抹黑歪風--《香港獨立媒體網》聲明

本網站認為近日所謂的「左右大戰」,已演變為對個別社會運動參與者的肆意抹黑。這些欺凌行為,不單破壞互聯網上,尤其是Facebook上的公共空間,對香港的民間社會發展,更具帶來摧毀性的惡果。被抹黑者均是過去十年辛苦經營香港社會運動的青年,而網絡欺凌式的打壓,將會使新一代以「我討厭政治」的態度去理解所有政治討論及參與。

人口及單程證審批權乃香港重要的政策及議題,本網站提供一個空間,讓關心事件的人理性討論問題。

作為一個公眾平台,獨媒編輯部一直以開放的態度鼓勵有理有據的討論,而有關單程證審批權的討論,在網上以投稿及轉載的文章達廿十餘篇,觀點各異(見文末附註)。 

 近日,我們發覺,除了個人受到抹黑,本網站亦成為目標。於鄭經翰經營的 D100 電台當節目主持的林忌,於 「福佳與林忌」Facebook 專頁上,出言指責香港獨立媒體網「屈」本土派歧視及破壞香港法治,指其「無恥至極」。(詳見文末註二)

而在作出上述指責時,並沒有引述任何網站的報導和評論,此外由於本網站為公共平台,只有特約報導及編輯周記能代表機構,至於網站的專欄文章則為用戶自己管理文章 (User Generated Content),版權及文責皆由作者負責。這些沒有理據的討論,造成幾個嚴重的效果: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11
  •  2812
  •  2813
  •  2814
  • 2815
  •  2816
  •  2817
  •  2818
  •  281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