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早前入稟就獄中膳食造成種族歧視及囚犯閱讀書本數目限制妨礙學術自由的司法覆核,在社會上引起不同的意見。香港社會主流反對為囚犯爭取權利,也往往將囚犯標籤成異類及社會的渣滓。我們不能否定部份人確是犯上了應承擔監禁懲罰的罪行,但監獄除了懲罰法律上犯了錯的人士,同時也需提供他們更生的機會,這樣才是對社會最有益及負責任的做法。
就各類的回應和指控,說我是精神病、是瘋子。我不逐一回應,我只能說,哪裏有不公義,我就會去打倒,監獄也不例外!尤甚在梁振英政權下,爭取民主的市民都有機會成為階下囚,不論是學聯的羅冠聰或學民思潮的黃之鋒,都相繼被捕被告。
記得在我掟蛋案件還在審訊時,一位大學學者曾推薦一本書給我,讓我一旦入獄時看。這本書是法國哲學家傅柯(Michel Foucault)的《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傅柯主要的論調是挑戰一般人都認為監獄變成了懲罰的代名詞是因為人道主義者的人道考量,雖然他也沒有完全否定這個看法,但卻對監獄提出了一些更深入的探討。
傅柯在《規訓與懲罰》一書開頭以《達米安案件》作為切入點,一名試圖謀殺君王名為達米安(Damiens)的人在巴黎教堂大門前公開被以殘酷的刑罰處死。他更仔細地描述了行刑細節與肢體摧殘等。除了讓讀者感受到當權者的殘酷野蠻行為外,同時體現了當權者為達到宣示至高無上的權力,透過各種政治行為,包括對反抗者的懲罰以達到鞏固其當權地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