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馮詩麗
香港電視失落於免費電視牌照,大部分市民均替「苦主」王維基及充滿熱誠的香港電視員工不值。同日上午,在另一個角落亦有一批「苦主」進行申訴:他們是財力人力物力均欠奉的食物回收機構。
長期缺人手難收集大批食物
香港地球之友去年7月成立「救食平台——食物回收捐助聯盟」,聯盟成員包括各區的食物回收機構,主要收集工商界產生的「剩食」,再派發予有需要的基層市 民。37個參與團體單單過去一年已回收超過百多噸食物,減輕堆填區的「迫爆」壓力之餘,同時令有需要的人受惠,一年人次超過數十萬。這些食物回收機構協助 弱勢社群、通過回收食物重新建立已疏離的社區關係;這些也是政府花費大量公帑打造「家是香港」運動想達致的效果。
可惜的是,雖然食物回收機構在環保、扶貧及建立社區關係等方面擔當重要角色,但從來未收過政府一分一毫。現時不少機構倚賴私人基金,短期內可勉強支 持營運,但長遠仍需要自負盈虧。對社區機構來說籌款工作甚為艱巨。機構長期面對人手短缺的困難,就算有大批食物捐贈,也礙於收集食物的義工不足及地方不夠 往往未能接受。捐贈食物的公司大部分不會主動出資運送食物,運輸成本便落在機構身上,增加機構的經濟負擔。面對「一籃子」的困難,食物回收機構本身已面對 很多資源不足的問題,他們又如何能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