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跨國球會集團是否球壇未來?淺談保素家族與紅牛集團

占保路保素是跨國球會集團的代表人物。

經濟學上,有個詞語叫協同效應,指兩間企業合併後,可以互惠互利,並且互補不足,產生更大的利潤,簡單來說,就是1+1大過2。在球壇上,又有沒有類似協同效應的情況呢?

衛星球會的目的有點相似,大球會與小球會結盟,大球會可將球員借到小球會,球員得上陣機會及磨練,而小球會找到高質素的球員,各得所需,但兩間球會不屬於同一個資本集團,是獨立地營運的。

與其找別人合作,為何不與自己合作?這樣做,是否更方便且有效率呢?你可能有點一頭霧水,不知筆者想說甚麼呢?其實幾個月前,筆者都曾撰文觸及,就是一個老闆控制多間球會的情況。就像其他商業活動一樣,做生意會有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當你打開門做生意,有些成本是固定的,不會隨生意的規模上升,那就是固定成本;至於變動成本,就會隨生意規模變大而增加。生意做得越大,因為固定成本不變,所以可將平均成本壓得越低。因此,商業機構會不斷合併及收購,擴大規模,形成了很多跨國企業。

老澳門不見了 本土文化根在哪裡? ──專訪大律師歐安利

歐安利說︰「began the big party!變到咩嘢都全部唔記得晒,淨係掛住起,掛住做,掛住搵錢,過咗十五年之後,回頭一望,噢,原來澳門已經變咗一個石屎森林!」

文:殷憂

葡萄牙人統治澳門的數百年裡,在澳門誕生了一個獨特的族體,那就是土生葡人。東西文化的交融,以及多重身份,讓他們有複雜的自我認同。「從前在中國,我覺得自己是葡國人;在葡萄牙,我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澳門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身份」,身兼行政立法兩會委員的大律師歐安利一語道出了這個族群的特質。

曾參加葡國「康乃馨革命」

「舊時我未入過大陸,連珠海都未見過!到一九七九年後先入得大陸,個陣時你點樣叫我這一代的土生是中國人?」歐安利說,現時超過一半土生葡人有「回鄉證」,甚至很多已經在中國大陸置業、結婚、求學。隨著土生葡人與中國大陸越來越密切的交流,澳門土生葡人「東方化」的轉變越來越明顯。

「我這一代的土生葡人讀完中學,想繼續升學的話,超過九成的人都會到葡萄牙讀書,少部分的人會去讀英文,中文就更加唔洗諗……」歐安利憶述他當年到葡萄牙求學正值「康乃馨革命」時期,當時年少氣盛,憑著一腔希望改變社會的熱血,歐安利亦參與了這場革命,「個段時期我最HAPPY!所以,我好理解依家香港啲人佔街,哈……」

體育與性別

文:黃敏

較之足球和藍球,排球應該是離大部份人較遠的運動。報社不時在英超聯時歡呼震天,而排球迷如我就只能在 youtube 瘋狂搜尋,以及不斷錯過重播。排球不像足球或籃球,得不到商業媒體的青睞,重要賽事如世界女排錦標賽也只有少數收費電視直播,平時甚少見人提起。

然而今年七月網絡上卻不少人轉載亞青女排賽的消息。今年亞青女排賽上,哈薩克女排隊中的替補球員莎賓娜,因五官精緻、身材吸引,被稱「十頭身美少女」,並在網上瘋傳。其中重要的意思在於它說明了,除了商業媒體將女性物化的報導,體育領域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性別定形。運動競技及榮耀終究是屬於男性,對女運動員的關注總是落在與運動無關的地方,譬如感情狀況,或相貌。

屬於男生的運動場?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男女校都是這樣的:男女生一起上體育課但總是涇謂分明,在操場不斷追逐皮球都是男生、女生則坐在一旁嬉笑。

我中五那年有女生想參與班際籃球比賽,我們總是以為她在開玩笑。記得有次人數不夠,才讓女籃正選的K上場,對方還訕笑道「我們會手下留情,不會欺負女生」,一開球K帶著球,俐落地穿過男生,晃兩下便到了籃底,帶球上籃。這段記憶的重點也許不在K的籃球技術,而是男生的傲慢。那怕知道K是籃球隊正選,仍沒理由地相信自己能在球瑒上輕取女性對手。

水壩下的東亞

文:中大國是學會會長黃宇翔

眾所周知,中國為一水資源高度匱乏的國家,中國人均地表水資源僅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而水資源不夠用怎麼辦?當然就只有爭奪,前文《水壩上的中國》便提及過中國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水資源爭奪。而事實上,當然不只內部爭奪水資源,也是國際博奕上的一場大戲。

中國在軟實力上的爭奪可能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及,但在水資源爭奪上卻從未落後過,相反,中國在這方面正處於上風。

何解?其實也無它,皆因「中國」之名並非浪得虛名,確是位處東亞的中央,據有地利之便。更甚,中國握有「世界屋脊」,東亞百分之八十的河流均位於這片中華大地,大家所熟悉的印度聖河「恆河」便發源自西藏,流經東南亞諸國,並且是越南、泰國等國的命脈湄公河也發源自青海,而其他港人不太熟悉,而又是東南亞重要水脈的薩爾溫江(中國部分稱怒江)、雅魯藏布江統統發源自中國西南。

簡而言之,就是指東南亞各國百分之八十的水握在中國手上,只要中國在這些大小江河上築多個水壩,使它們變成三峽工程後的「長江水庫」,那麼水壩調節旱澇的功能就變成了東南亞諸國的噩夢。只要中國喜歡,便可以在下游需要水的時候不放水,在下游不需要水的時候不停放水。

愛上市場上的「膠」——談余仁生黑狗廣告

余仁生黑狗廣告事件,引起了不大不少的風波。對廣告圈而言,抽起廣告是非同小可的事,損失也不菲。一日內收到過五百個投訴的廣告,也屬罕見。然而, 在一眾聲討聲音之下,也有人出來為廣告平反,也有「反聲討」動保界小題大做,是一班扼殺創作自由的「動物膠」。膠者,乃基於一份無知盲目的忠誠,而作出了 不理性的反智行為。

就是為了避免所謂「動物膠」的指控,我多番強調自己是從廣告人的角度出發,去檢視/檢舉這條廣告片的瑕癖失誤。 年輕時我入廣告行,很多前輩包括先師黃霑都對我千叮萬囑,做廣告不要把自己當成藝術家,有時甚至連創作人也不是。

廣告只是一個純商業的行為,諸多限制。從來沒有一個廣告人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廣告是要迎合客戶,最重要是迎合市場,絕不是迎合自己的創作。明白這一 點,就幾乎可以完全明白余仁生黑狗廣告的問題所在。我不懷疑廣告背後的用意,或其想表達的訊息是正面的。但這個「仁」的訊息,要廣告導演在制作特輯裡解釋才叫觀眾「恍然大悟」。(我悟性不高,至今也認為那個對「仁」的解說相當牽強) 。 你當然可以說看不懂是我「低能」吧,凡夫俗子,不懂藝術。

政治訴求便是罪,23條is coming to town

無論是女生畫粉筆花被十數警員圍捕,撐一把黃傘被全程跟拍,街頭表演次次都與警察相見,還是鳩嗚被打至頭破血流,警方濫權是我們無法不譴責,但可惜已叫大眾麻木。

有沒有想過,這些事情背後的共通點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受到這麼多不相稱的對待?街頭上種種噴漆廣告沒被抓,只有用輕易可洗去的粉筆畫花,女生便被圍捕。街頭撐一把黃傘,又防礙誰了?街頭表演,不是應受鼓勵的藝術行為嗎?鳩嗚購物,也只不過是最最正常的消費消閒行為。事實是,這些事情本身沒有大不了,但當人有政治訴求時,「執法者」真正介意的,是這些行為附帶表達的政治訴求。

其實,廿三條已經悄悄降臨。

沒有聲張,沒有立法,23條卻已在香港付諸實行。告訴我,警方的所謂「嚴正執法」只對付有政治訴求的市民,這不是以言入罪又是什麼?於行人專用區裡表演,又或行街要抄身份証,以後被禁止返大陸或過大海﹙澳門﹚。

23條實則上已經來了,當年上街反對23條的六十七萬人,你不介意嗎?

對於用溫和手段表達意見的市民,暴政摀住雙耳冷處理,反卻堂而皇之地打壓。看見血流披面的學生、看見被捕被毆的年輕人,我曾為此而痛哭過。我很想說,來讓我們將戰場帶回社區,來將戰線放在議會選舉。

然而,朋友說,當極權政府盡用一切法制作手段來攻擊打壓異見者,法律和制度都是政權自保的手段時,你又如何合法地抗爭?

【雨傘故事】 流動落區,不設街站

【醫科生阿朗】
流動落區,不設街站

「擺街站等於放個箭靶出來讓人攻擊。」每個星期日都落區宣傳的阿朗說。因此他們不設街站,不打旗號、不提及真普選, 以流動方式向市民解釋現時選委會如何產生。「不想正面對抗,側面滲入更加有效。」

就讀醫科四年級的阿朗, 認為佔領運動前,香港像冰封的城市,可是運動令香港破冰,無論支持或反對的人,都開始講出自己想法。「民主社會的一大元素,正正就是大家願意討論理想中的社會是怎樣,這改變令人鼓舞。」他希望將這種民主參與帶入社區,於是和幾位朋友組織香港民主宣傳小組,自十一月逢星期日落區。

起初接連碰壁

一開始,接連撞板,「試過一邊派單張一邊俾人鬧,有人一收到單張就擠作一團掉落垃圾桶。有些人覺得我們背後有外國勢力,或認為中國如此繁榮穩定,為甚麼要破壞她,叫我們還是專心讀書吧。」指罵和批評的還算少數, 更多的是不瞅不睬,「我們已習慣了,不算甚麼。」

目標是中間派

研究為名,推銷為實——聖誕前夕被「美容」記

題為編輯所擬。

聖誕佳節,臨近新的一年,兩個月後又是農曆新年和情人節,一眾女士必定忙著「執靚自己個樣」。近這幾年來,醫學美容或各大美容院獲消費者投訴的新聞其實一直沒有停過。美容院「氹人落搭」的技倆日新月異,我早前就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希望各位市民(包括負責找數的老公/男朋友﹑眾乖乖女的父母)能夠提防。

前兩天,收到自稱是「消者調查研究公司」的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參與一項有關美容院服務的調查。簡單答了幾條有關美容院服務的問題後,對方便問有沒有興趣到訪調查對象旗下的美容院,以$198的價錢享用原價價值$1200的美容療程,差額將由研究公司支付,事成後填寫研究公司的問卷,便可以得到一部價值三百多元的潔面機作禮品。我剛巧在放大假,一個人又無聊沒事幹,又一直想買一部洗面機,沒有提防什麼便答應了。

當天,我如期到達指定的門店。登記了資料後,服務員體貽地問我要不要飲料,然後便要我交付$198。我很快便被R小姐帶入美容室。關上門,她看了看我剛填好的表格,突然很興奮地大叫「嘩原來你是天蠍座,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你是不是很討厭別人欺騙你?」我心諗,咩料呀,想搵話題唔該都高招少少啦。我敷衍她說其實應該沒有誰會喜歡被人欺騙吧。她又繼續說「我男朋友也是天蠍座的,早前我對他說了謊,他很憤怒,已經有幾天沒有理我了。」然後著手叫我脫鞋及外套,示意我躺在美容椅上。

退聯公投答客問

近日有同學對學聯體制提出疑問,包括討論個別院校學生會應否退出學聯等問題。我們特此編寫了下面的《退聯公投答客問》,闡述我們對這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資源豐富討論。

Q:學生退聯,點睇?

一)學生按照憲章有權利舉行公投,決定是否退出學聯,正如06年港大學生會幹事會要求私會時任特首曾蔭權並就事件保密,不獲其他學生會認同,事後釀成港大學生會幹事倡議退聯公投。

Q:學聯同學生會關係疏離?

二)學聯全名即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作為學生會組成的聯會,學聯一直須向成員學生會問責,而院校學生會須將意見帶進學聯討論並議決,以向學生問責。而學聯體制是行「代表會-常委會-秘書處制」的三層架構。代表會作監察、常委會任常設機關,議論決策、秘書處執行決策。每星期常委會皆會召開會議,不存在學聯成員與院校學生會成員疏離一事,運動期間更是經常踫頭。而學生會幹事或會員更屬學聯常委會成員及代表會成員,有權責參與會議。如果院校學生會失職,當屬學聯代表會或院校評議會問責。無疑,院校於學聯的代表確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另外,學聯決策行共識機制。換言之,院校代表的聲音在學聯平台內是平起平坐。如有院校反對個別決定,則該決定不會以學聯名義就某議題行動或表達立場。共識制其實最求保障院校聲音是否以共同姿態涉足個別議題。

「提名作為特權」所為何事?

文:戚本盛

返求諸本,提名權為何從本應人皆平等有之的政治權利中切割開來,成為一種特權?當中究竟有甚麼理由?有甚麼依據?

有人提過,特首候選人的人數不宜太多,所以有需要設提名門檻。對此,暫且不爭議限制候選人數是對是錯、有無需要,即使同意限制候選人數,最多也只能是支持提名制度,而不能推論到「提名作為特權」。換句話說,即使提名確有需要,但為甚麼是小部份人能夠手握特權,而大部份港人卻不能享有的呢?

也有人提過「社會貢獻」的說法。且看提名委員的組成,按目下建議,提委要非工商巨賈,就是專業人士,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非同小可,他們人數雖少,但其財富總額卻極為可觀,以1:99之類的說法來形容,可能仍有小覷之嫌。有人會說,這創富力,已說明了提委非如此設計不可,提名權本就不是普通百姓應有企盼的。

且假設那財富是社會的貢獻,按此來組成提委,則提名權是一種獎賞嗎?是我們社會對創富者的肯定,將提名權視作勳章,用以表揚?可是,他們的財富,暫且不論是否藉覇權或不義的制度或施政所掠得,這些財富本身不正是他們已得的報酬嗎?為甚麼社會還要再給予嘉許?即使要嘉許,為甚麼不是因普通百姓由衷欣賞帶來的榮譽,而是逼使公民拱手讓出的權利?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83
  •  2484
  •  2485
  •  2486
  • 2487
  •  2488
  •  2489
  •  2490
  •  249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