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香港首條官方貧窮線明天(9月28日)將會公布,儘管其計算方法存在著不少爭議,但其歷史意義具大,因為九七前的英殖民地政府和九七後的特區政府都從不公開承認香港出現嚴重的貧窮問題。

董建華在2005年建議成立扶貧委員會,首次指出了香港出現貧窮的情況,但隨後數屆政府的扶貧政策並無新意,某程度上也只是延續了港英政府對待貧窮的態度和政策。

何謂「貧窮」?

從學理上,收入貧窮可分為「絕對貧窮」和「相對貧窮」兩個概念。

「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通常是指個人的收入不足以滿足食物需要和非食物需要例如衣服和住房。例如,聯合國的赤貧標準為個人收入每日少於1.25美元,而貧窮標準則為個人收入每日少於2美元,但這標準通常只適用於經濟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香港扶貧委員會起初曾討論以「基本生活需要」來訂定貧窮線,即是「絕對貧窮」的概念,但由於訂定過程比較複雜,計算一籃子清單時會有極大爭議,所以改為採用「相對貧窮」的概念。。

而「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的概念,一般是將一個地區的居民收入中位數或平均數的四成至七成作為一條貧窮線,收入在貧窮線以下則當是貧窮人口計算。例如歐洲國家通常是以收入中位數的六成作為貧窮線,而香港政府正打算以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線。

民主為何沒有戰勝歸來?!

作者/小花

訪問一開始,吳國昌已坦然承認學社「敗選」。

他認為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完全符合政治經濟學理論中,有關經濟整體水平越好,反對派得到的支持就越少的理論;相反,他回顧第四屆立法會選舉時,民主派竟然可以在經濟快速起飛的時候增加一席進入議會,是「反常態」;原因有二:1) 當時建制陣營未準備好;2) 區錦新被嚴重抹黑,學社的支持者有危機感,因此踴躍投票;成就「意外驚喜」。

明明「坐3望4爭5」,為何最終只剩「1+1」?

吳國昌作「選後檢討」,他表示今年學社嘗試加入年輕一代候選人,因為看到選民結構有所變化,因此冒險變三組。「但事實證明理論無錯,始終也是建制派比較爭氣,尤其鄉事集團派」;他並不覺得選舉前兩星期的小恩小惠小禮物對選民造成影響,反倒指出過去四年,社團不斷向選民提供的利益和連繫,以及有意識、有組織的動員才是他們致勝關鍵!

理想 VS 現實

郊野公園開刀第一炮 港島徑變行車線 山頂盧吉道建酒店

圖:你能想像在港島徑行車嗎?

(獨媒特約報導)十多個環保團體本週日將舉行「一齊行」活動,反對政府計劃開發郊野公園。不過春江水暖鴨先知,不少發展商早已磨拳擦掌,在郊野公園旁開展各種發展計劃。除了西貢海下申建過百棟丁屋外,在山頂港島徑第一段的盧吉道27號,城規會本月已批准將一棟住宅改成酒店。本月中旬,港島徑才被權威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評選為全球十大步行徑之一。然而酒店建成之後,每小時將有車輛不斷穿梭行走,遊人將「無路可行」。陳茂波的發展局就這宗申請的態度,更是大開綠燈。

不人道的人道毁滅

看到這宗「愛協因沒人手餵奶而將未開眼的小幼犬即時人道毁滅 」的報導, 坊間有怒罵愛協做法不仁; 亦有人認為不應責怪愛協,求助者不應依賴別人去拯救動物;亦有聲音要求愛協公開決定人道毁滅的指引內容。

「人道毁滅」是人道與否,要視乎在甚麼樣的情況下選擇這方式去結束一條生命。若動物受傷病困擾而沒有能令其康復的治療方法,會日復日的受到痛苦煎熬,安樂死是一個人道的選擇;但若是為了行政或涉及其他因由的話,那便是不人道的考慮。

就今次的個案,有幾個疑問我未能找出答案去令一切看起來合理化:

一. 愛協職員到場後,求助者已表示可收養該幼犬,不用勞動協會職員接走, 但為何職員還要用「健康檢查」為由,游說求助人讓其帶走幼犬呢? 又為何會在不知會求助人的情況下將幼犬人道毁滅呢? 是狗隻的健康出問題以至要需要即時終止其生命?

二. 一般處理流浪動物的程序,漁護處也有4天的時間才會人道滅毁,愛協有何指引及準則決定狗隻即時被「判刑及行刑」呢?

三. 事主早已向職員表示樂意收養,當發現沒有人手照顧幼犬時,為何不通知其接回,而要選擇終止其生存權利? 甚或最初直接向事主說明人手不足及拒絕求助?


圖:葵涌邨

數星期前,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建議以「見縫插針」的方式建公屋。想不到從近日的新聞裡得知,房屋署最近正計劃向筆者居住的社區埋手,頓時深感不妙,不得不去思考這個議題。

怎樣「插針」?

所謂「插針式」興建公屋,即是指長遠房屋策略在諮詢文件中,建議政府在地積比率相對較低,而有足夠基建設施的現有公共屋邨內,增建專為單身人士而設的公屋大廈。近日有報道指,房屋署最近計劃在葵盛邨駕駛考試中心和葵涌邨茵葵樓附近的一處空地,分別興建兩幢約三十層高的公屋大廈,預計合共提供最多一千個單位,即每幢約四、五百個,而筆者正是受影響的葵涌邨居民。

擬授權警察強制市民驗毒 人權監察斥違反人權

(獨媒特約報導)禁毒常務委員會昨日(9月25日)就社區驗毒計劃展開為期4個月的公眾諮詢。這項名為「驗毒助康復計劃」的諮詢文件指出香港出現毒齡增長和隱蔽性吸毒現象,建議警員在任何地方,只要有足夠的環境證供和合理懷疑下便有權要求某人驗毒。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耀洸質疑計劃侵犯人權,不能從根本解決青少年吸毒的結構性問題。

毒齡增長出現隱蔽性吸毒

諮詢文件指出,雖然香港的吸毒人數有減少跡象,但同時卻出現毒齡增長和吸毒隱蔽化的現象。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數字顯示向檔案室呈報的吸毒者當中,2012年有超過一半的吸毒者至少有4年的毒齡,較2008的1.9年升幅超過一半,而當中更有8成的吸毒者是在自己家中或朋友家中吸毒。

文件又指遭執法人員截查的吸毒者的的毒齡是2.6年,相較非政府組織呈報的毒齡中位數5.2年為短。故此委員會建議警員可以要求嫌疑人強制驗毒,以及早幫助吸毒者戒毒。

符合兩項條件便可強制驗毒

被虐外傭案 看香港的不自由勞工

文:羅沙

近日,一宗印籍傭工被虐待及剝削的新聞給了大眾社會一個機會,去看清楚被香港所謂的「自由經濟」及女性在勞工界的高參與率(百分之四十八)這些表面所蒙蔽的真相-從遠方到香港打工的女傭必須忍受不自由勞工。

案件於9月18日在灣仔區域法院審理,兩名香港僱主被控對印籍女傭 Kartika 作出虐待其身的行為及其他方面的剝削,最後大部份控罪成立,兩人被判監禁。除了於聆訊時聽到的案件詳情,包括女傭每晚均被緊綁著於洗手間睡覺及重複被僱主以鞋、單車鏈或熱燙斗毆打;法官的判詞亦顯示了政府現時的態度及有關政策正正是導致如 Kartika 般的外籍傭工身處不公平及危險的工作環境的因素。

主導暴力襲擊的女僱主被判監禁五年半,參與度較低的男僱主則被判監禁三年三個月。此判決是否真的達到正義?兩被告的刑期是否足夠?

要回答以上問題,我們必須作更深入的思考。兩個殘酷的僱主是否已得到應得的懲罰?

初次聽到判決的人也許會認為被告的判刑並不重。他們應為只被監禁三至五年半而感到慶幸。如此判刑只是象徵式的懲罰:法官針對不同指控分別作出從九個月到四年的判刑,然而這些刑期會在法官指令下同時進行而非連續進行,因此被告的坐牢時間並非真的等同被判的最長受刑時間。難道必須要精神錯亂或死亡等更嚴重的折磨才能讓法官判決更重的懲罰?

民意壓力 新地修改前北角邨用地屏風樓設計

圖:其中一個新地的最新設計方案,通風廊由原設計的6米增至12米。

(獨媒特約報導)新鴻基地產月前向城規會提交的前北角邨發展10幢臨海屏封樓的設計方案,在居民的反對聲中被迫修改。新地於9月19日向城規會提交了兩個新的設計方案,將由原有10幢設計減至8或9幢,但建築物的平均層數將會增加,最低高度將由50米增至66.5米,住用面積不變,提供單位則減少8個。新規劃的諮詢期將在下月15日截止。

居住在馬寶道的「北角屏封樓關注組」成員林藹雲表示歡迎發展商修改原來的設計,減低屏風效應,然而,她仍擔心新的建築群會影響渣華道地面的空氣流通,希望發展商在地面一層採取通透的設計:「在過去幾年,渣華道的車流越來越多,巴士、小巴和中港旅遊巴均使用渣華道,估計新的住宅區更會增加該路段的私家車流量,目前在海旁沒有建築物,廢氣較易吹走,日後新的商場和住宅落成,一定會影響路面的空氣流通。她希望巴士站能採取通透的設計,而商場地面一層亦應設有向海通風的行人走道。」

P9252017

WP_20130914_004
圖:前民主黨成員、曾申請副局長職位的區議員馮煒光創辦的靈思公共關係亞洲有限公司中標,負責籌辦是次藝發局選舉,在選舉論壇當日更擔任主持。

(獨媒特約報導)藝發局選舉已進入最後衝剌階段,選舉將於10月6至7日舉行,獨立媒體(香港)則將於本星期六9月28日舉行選舉論壇。藝術發展局乃法定機構之一,亦是少數有登記選民制度及有民選委員的法定機構。然而民政局將整個選舉過程外判予公關公司,選民登記混亂、選舉宣傳不足,更引起「種票」疑雲,最荒謬的是選民竟然可以選擇不提供聯絡方法予候選人,變相令候選人不能接觸選民,選舉過程難言公正。

選民可以「被登記」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12
  •  2813
  •  2814
  •  2815
  • 2816
  •  2817
  •  2818
  •  2819
  •  282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