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和港鐵高層到中環部視察,但沒有通知和會見傳媒。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則在巡視灣仔站後見記者,稱巡視是想了解破壞情況,並為港鐵前線員工打打氣。他們見記者時僅用了五分鐘,記者狂問會否公開太子站8.31的閉路電視片段,但陳帆不發一言,更在港鐵高層未完成回應下,便牽頭轉身離開。車務總監劉天成回應時只稱,片段會保留三年,又表示因為牽涉私隱,「知道大家的關注,大家最近關心嘅唔需要關心(擔心),紀錄保留三年」。
陳帆斥責暴徒目無法紀,破壞已令市民、港鐵職員和工人受傷。陳帆又喚記者,要多宣揚是香港鐵路是香港人的鐵路,大讚港鐵是有效率的公共服務,希望暴亂人士尊重其他市民出行的自由和權利。他又感謝港鐵前線員工,不眠不休修復被破壞的設施,及提供優良服務。
在見記者期間,有市民在站內高叫「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則形容,港鐵不但香港之光榮,更是香港交通系統最重要的一環,呼籲要珍惜港人四十年來的成功,「不要再破壞設施」,希望大家珍惜員工的努力。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同稱「Keep Hong Kong Moving」,表示港鐵不是所有設施都能修復,「同一條船和同一個地方生活」。
(獨媒特約報導)有紅磚小鎮美譽的廣源邨,依山而建,以鐘樓為屋邨中心,是沙田自成一角的小社區。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有兩個「紅磚一代」楊思健(健仔)及廖栢康(康仔),在沒有黨派的支持下,成立了組織「源居民」,希望重新連結社區,積極考慮參選「廣源」及「廣康」選區。
服務「廣康」、29歲的廖栢康(康仔),於電單車車房工作,作為首代廣林苑的居民,他希望以人本模式貢薦社區、連結社區。服務「廣源」、31歲的楊思健(健仔),現在是外國商會總裁助理,他亦是土生土長,過往曾關注過業主立案法團事宜的他,在街坊的推動及鼓勵下,亦走出來服務社區。
(獨媒特約報導)青衣長康邨,青衣島內最大型的公營屋邨。從長青巴士總站走下去,便是一列公屋,有偌大的廣場,幾乎每座公屋下都是各式各樣的食肆、診所、便利店。王振霖5歲時隨家人搬到青衣,成了30年島民;他領記者逛一圈,說得出屋邨方寸,今昔種種變化。王振霖更表明,將考慮戰挑田北辰「頭馬」、長康當區區議員徐曉杰。
最可惜的變化,他說是領展把長康商場轉售予新買家後,店舖組成變了樣,愈來愈多連鎖店進駐。他還記得,兩年前陪伴街坊36年的長康酒家結業,老街坊昔日自動自覺找位子,不靠知客帶位的景像不再。走了一圈,他說得興起,領記者一起到新茶樓飲茶,那裡仍然是街坊聚街的地方。
然而,交通路線老化,年輕人紛紛搬出去,王振霖希望長康邨可以令年青人「愛回家」。「簡單來說,年青人對長康沒歸屬感,當這裡只是『長青酒店』,區議員又不理,我團火累積可久了。」
(獨媒特約報導)今早全港有近200間中學學生及舊生自發在校門外築起人鏈,聲援反送中運動。中西區五校人鏈亦已在約8點自行解散,惟英皇書院的數十名校友繼續留在校門外,要求會見校長,解釋為何在9.2及9.3罷課時用白紙及黑色膠袋遮蓋掉學生貼在課室門上的便利貼,大叫「光復英皇,釋放校長」。
校方派人在正門傳話,指校友可以派一個代表上去表達訴求,眾校友即表示「呢度冇大台㗎喎」,最後一名舊生在門外發表演說,指理解校長作為公務員有壓力,但眼見7.21、8.31恐襲,希望學校可以繼續本著良心作育英才,而非用避免學生受騷擾或不要讓政治進入校園等原因滅聲。
最後校友們估計校長目前會繼續「龜縮」,自行散去並聲言「之後再返嚟探人」。
當年的廣東歌壇有多精彩?從梅艷芳身上可略知一二。
梅艷芳的形象與歌曲寫下了華語流行曲的歷史;她的表演方式一方面極盡視聽之娛,另一方面也重新定義鏡頭下的女性。新書《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從她的歌曲、形象、電影、娛樂新聞及粉絲故事,去討論香港流行文化的獨特性,下文節錄書中有關她的大膽演出如何折射出性別文化。
壞女人形象入型入格
在女性主義電影研究中,「視覺愉悅」(visual pleasure)與「男性凝視」(male gaze)是廣為人知的理論。學者Laura Mulvey以精神分析為框架,指出荷里活片的鏡頭往往代表了男性眼睛,捕捉女星的美貌與性感,並引導觀眾代入這男性視角,讓女星成了男人凝視下的性慾客體(sexual objects),位置被動,她們的功能只是滿足男人的視覺愉悅,形成不平等的兩性權力關係(1)。然而,鏡頭下的梅艷芳卻並非這種客體。
梅艷芳的形象及歌曲透過當時的MV文化有了鮮活的展示。MV是影像先行的視覺作品,它有時述說故事,有時只是拼湊影像,時而讓歌星對著鏡頭唱歌,時而像電影以旁觀者視角拍攝,觀點任意隨性,只要配合音樂節奏即可。這種新興的視覺形式給梅艷芳很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