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Barter Concert:一對一的觸動

(獨媒特約報導)「Barter Concert一換一概念音樂會」連續第三年舉行,觀眾入場要帶來一樣物件,「交換」這一場音樂會。第一年的主題是與基層分享食物,第二年用琴譜與基層孩子分享音樂夢想,到今年「夠『薑』用器官換音樂」,則呼籲關注器官捐贈及病患人士。觀眾要帶來一塊薑,志願機構會用來製成糖水及盆栽,再由學生送到護老院長者的手中。

Barter Concert由樂隊De Tesla一手籌辦,他們一直堅持音樂不只是消費,不只是演出,不只是娛樂。音樂可以引發討論,可以跳出好不好聽的框框,可以成為一種態度、一種展望。

「你唔係諗住我搞黎幫人呀嘛?我覺得幾好玩咋!」

李林風是個很有趣的人,說話直接、坦率。小記相約他做訪問,他的band房、獨媒辦公室、小店餐廳先後被拒,說是訪問每每在這些地方進行,相片背景千篇一律,沒有趣味可言。最後我們相約在深水埗北河飯店。北河飯店的老闆明哥十分關顧基層,提供廉價膳食,又不時向區內露宿者派發飯盒。第一年的Barter Concert邀請觀眾帶來罐頭等乾糧,再轉發給基層,與北河飯店的理念正是不謀而合。

災難羊

城市人都是如此偽善嗎?

我們很愛城市的生活,我們很想活在一個安逸舒泰不被騷擾的小盒子裡,因此我們都愛上了管理處。 有管理處,我們就彷佛很有安全感,陌生人不能闖入,更何況動物。 視線範圍內若看見有流浪貓狗,就向管理處大興問罪之師,生怕他們侵佔我們的豪宅。 一旦見到野豬出現於方圓一里之內,肯定立即報警,將豬送官究治。

但我們卻不肯承認自己冷漠,還覺得對動物其實是挺友善的。下班回家追看cctvb劇集時,間中也會轉台看看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或者 animal planet。外遊時當然也會帶小朋友探訪動物園,站在籠外看籠內的動物,既安全也有教育意義。

城市人接觸動物的機會不多呀, 所以很珍惜每年的農曆年。拜托中國的十二生肖,除了龍年不可以一睹一條真龍的風采外,其餘每年市民都可以有機會和動物來個親善接觸。皆因新春期間,動物就會被逼出席各大小「真人show」----上電視,去商場,上台表演… 給那些仿如一生未見過動物的市民圍觀、撫摸、餵飼……擁抱拍照,驚呼狂叫! 動物們沒有選擇,唯有無奈的受寵吃驚!!兔年的時候白兔就空群而出、猴年當然就要看猴子表演、馬年也見過有小馬被拖進商場、鼠年時就是倉鼠大熱,狗年最慘!突然間會多了很多人買狗養狗,春節過後,自有很多人棄狗。動物之於我們來說,其實只不過是過年時的一隻吉祥物。

內地交流計劃:帶頭排斥和歧視少數族裔的特區政府

文: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

特首梁振英先生在2015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教育局將資助學生在中、小學學習階段內最少一次到內地交流,讓學生以中國人身分體會國家的發展。隨施政報告公布的施政綱領英文版第120頁更提到,學生身為中國籍人士可透過這些交流活動更了解我們國家 (the exchanges can enable students, as Chinese nationals, to gain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梁特首口裏雖說尊重香港多元文化、七百萬人是一家─包括少數族裔,但實質欠缺種族敏感度,以為香港學生全都是中國籍人士。

以香港融樂會服務的少數族裔居民為例,2013/14年度全港幼稚園至中六共有約25,000名少數族裔學生,當中有很多土生土長,是第二、三代居民。他們的身分認同很多元,很多覺得自己是香港人。至於國籍,有些選擇入籍中國籍,有些選擇保留原有國籍,有些則在申請入籍中國籍時遭入境處以不明原因拒絕,甚至連申請表也未交就遭當局勸退。政府一方面說香港學生都是中國籍,一方面卻不讓一些少數族裔居民歸化中國籍,難道這些少數族裔香港居民就不是香港學生?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學校教育可以嗎?

以《解碼遊戲》贏得最佳改編劇本的Graham Moore上台時說他於16歲曾企圖自殺,因為覺得自己與別不同,又古怪,但最終仍可站在台上。因此他告訴那些同樣覺得自己古怪的人要「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他日輪到你站在台上,也請將相同的信息傳給後來的人。誠然,把這信息傳下去,乃是對那些因著特立獨行而面對困境的人的鼓勵與支持,畢竟「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需要勇氣。學校教育可以嗎﹖

中六學生終於考完模擬試了,前一陣子不斷地趕課程、批改測驗,然後是滿口的marker report、marking scheme、如何得分、怎會失分,幾乎懷疑自己是補習社的導師了,這完全不是想冒犯那些在補習社工作的人,只是想,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教育嗎﹖

最後一天上課,我跟學生說,這是一個奮鬥的時刻,大家勇往直前了,好好考試,但人生很長,學校的學習很短,當大家寫一封信給五年後的自己(學校給中六同學送別的一個小環節,寫一封信給五年後的自己),可曾想過,五年後的你是怎樣的﹖希望你長大了,發現人生很精彩,外面的天地很寬,你的想法與現在很不同,我們的眼光要遠、胸襟要廣,不能只停留在一己的利益與前途,這才不負我們是一個讀過書的人。

學校教育,每每重視套裝知識,強調的是競爭與規矩,不是強調個性,更不要說鼓勵特立獨行了。

從 Common 認識 Conscious Rap

做夢也估不到吧!今年奧斯卡「最佳最佳歌曲」得主創作者John Legend 和 Common表明將《馬丁路德金 - 夢想之路》主題曲《Glory》歌曲送給抗爭中的香港人,令不少民主支持者感動得在面書瘋狂洗版。雖則香港的抗爭失敗了,卻吸引到外國歌手在奧斯卡開金口表示支持注意,很難令人不振奮。

但想深一層,Common有留意香港,其實並不出奇。你要知道,Common是一個十分關注弱勢(沒錯,我們已淪為弱勢了,想到這裡是否開始不太興奮?),對社會、政治有著獨特見解的rapper。根據台灣說唱組合參劈的說法,可以將他歸類為「Conscious rapper」,Common更是這類別的代表!(詳細可步參考參劈著作《參劈的饒舌大計劃》)

何謂Conscious rapper?

Conscious rapper,可譯為「有意識的說唱者」,或好聽點叫「知性說唱者」。這流派專注於透過說唱音樂,宣揚意識和傳授知識。知性說唱者與普通說唱者不同,普通說唱者的主題,多數圍繞自己生活和身邊的人,比較個人主義。但知性說唱者的視野多數都比較宏觀,從個人狀況看到社會面貌。歌曲多數會譴責暴力執法、歧視等各種社會問題。他們當中更不乏提倡激進的社會變革,提升聽眾的抗爭意識和對現實環境的思考。

對生命的尊重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看到報導指美國有警犬因為重病而要安樂死(相比起「人道毁滅」,個人寧願用「安樂死」這個詞匯,至少「安樂」聽上來是正面的,而「毁滅」是負面的),惜日同僚在醫院門口列隊送牠最後一程。

這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

看到這則新聞,心中不期然想起「活剥皮毛」的新聞。同樣身為動物,為什麼待遇如此不同?

先戴頭盔,小妹並非素食者,所以也許沒什麼資格談保護動物。然而在我的認知和小時候在菜市場所見,宰殺動物,不是要一刀了斷,把動物受苦的時間縮短?當然,有聽說過各種殘忍和不人道的屠宰方法,不過除卻動物皮毛外,肉食的產品,「理論上」應該還未至於那麼恐怖⋯⋯所以「君子遠庖廚」的自欺不無道理。

是怎麼樣的教育、社會風氣、道德風氣才會發生報導中的事?為一隻犬送別?

人類,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人類,可能是世上最殘忍的物種。動物界互相殘殺,只為生存。然而,人類殘殺動物,只為金錢利益,滿足個人私慾,如皮草、象牙就是明顯例子。

他們的奧斯卡得獎演說,從電影走向社會

看奧斯卡,得獎名單當然重要,但當獎項塵埃落定,典禮曲終人散之後,重點漸漸就從獎項花落誰家轉為得獎者的致謝辭。

雖說感謝始終是致辭的主調,但在感謝以外,很多得獎者把握難得的機會,在台上可享自己對某些議題(尤是與他的電影有關的議題)的看法,意圖把電影從娛樂文化層面推至社會層面,讓大眾的目光不只逗留在星光熠熠的明星、服裝之上,而是有更深入的信息跟觀眾分享。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 Graham Moore

多年前,蘋果教主Steve Jobs憑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鼓勵了不少人;今年,憑《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的Graham Moore,在台上說了一句類似的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同樣惹來全場的掌聲。

這一句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說得擲地有聲,也跟《解碼遊戲》的主題遙遙呼應。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因為「不同」,招來別人的恐懼、歧視,承受了不應該的壓力,繼而走上絕路,Alan Turing是例子,而今日站在台上的Graham Moore年輕時也幾乎因此而了結自己的生命。

我要真小販全紀錄!

文︰Ryan, 原人 攝︰高祈

政府趕絶桂林夜市,打壓和抹黑小販,漠視地攤檔口對香港的貢獻,無視小販的「真正」價值。

初二(20-2-2015),聯區重建街坊互助平台、深水埗文化館、活在觀塘、青年重奪未來、大專政改關注組、土地正義聯盟及樹仁行動在深水埗發起"我要真小販"的活動,反應熱烈,千人空巷,facebook上一周內已有超1300人參與活動,超過35個社區和文化單位響應,百多人擺設地攤。用行動實踐人人都可以做小販,藉文化墟拓寬小販想像,小販是藝術,也可是生計,期望跟市民分享文化、手藝和心意。歌手香蕉奶為我們獻唱,而深水埗的單車團體「慢騎主義」派發自家咖啡、曲奇。占卜、音樂、繪畫、贈衣...各式活動,希望賦予小販墟市的文化意義。

地攤夜市從來是經濟和社區復興的契機,可惜斷送在管理先行的官僚手上。社區營造復興需要文化結合經濟生活,小販管理得宜,為地方添色彩,多元化社區經濟,形成自由行以外的發展潛力。

讓我們重溫當日的盛況,32個單位的故事,為何要走出來呢?

1. Jessica&Joyce

韓國人置業越來越難?

香港人置業困難之大,相信是冠絕全球的瘋狂現象。要應付房貸,單以不吃不穿 20-30 年,也難以儲備足夠資金繳付不斷飆升的樓價和樓宇按揭。因而,現在不少新婚夫婦,因面對嚴峻的置業環境,都改以投入租房市場,希望一邊租房再另一邊留待備用資金,等待樓市一旦再次下跌時,可以獲得一生難求的置金黃金機會。但正因如此,現在連租房市場的價格,也因需要增大而越來越高。因為未能置業而推延甚至放棄結婚或生育下一代的決定,相信香港也是世上鮮有的奇異案例。

看著韓劇,我們常留意到劇中的主角,他們不是住在美輪美奐的精緻房子,就是住在多房多廳,與一整家人相處和洽的獨立屋子。然而,這只是劇集包裝的虛構情境,根據最近韓國最大的租屋網站「不動產 114」的數字顯示,韓國人一直依賴租住房屋的傳貰制度,它們要求的金額越來越高,現在單在首爾區,便需要平均3億3千多萬韓圜(即約港幣 $230 萬),是韓國家庭平均年收入的約 6 倍(一年平均收入為5 千6百萬韓圜,即約港幣 $39萬),可見對一個新婚家庭來說,單要若不吃不喝不花費一分一毫,都要儲約6年的時間,才可以儲足夠的傳貰金,租到房子。

本澳首個跨性別者細訴經歷  冀當局協助更改身分證性別

文:論盡採訪組

本澳首個公開的跨性別者Avery聯同「澳門彩虹」舉行記者會,細訴自身經歷,並希望當局協助跨性別者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現年24歲的Avery最近完成了性別重置手術,由男性變為女性。她說,身體上的性別已經轉變,但身份證上的性別仍未獲得更改,這為她的生活帶來不少困難,「保障不了自己免受歧視,要搵工幾乎無可能,如果我要結婚現在亦都做唔到……」Avery說,中學時期自己在校園裡經常受到同學及教師的欺凌和排斥,她認為,自己亦並非單一個案,當局應加強教育公眾相關知識。

「彩虹」發言人周庭希指出,葡國及香港都有清楚的指引規定,市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更改身份證上所顯示的性別。「彩虹」理事長林嘉龍表示,據了解今次個案是本澳首個公開的跨性別者的個案,早前代表AVERY聯絡行政法務司長陳海帆和身份證明局,他引述司長和當局均表示非常重視事件,將於周二和局方會面,他希望當局能夠推進本澳對性別教育和認知的步伐、並協助Avery更改身份證上性別。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6
  •  2447
  •  2448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245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