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大埔新富區下周日補選 泛民出動撐工黨郭永健

(獨媒特約報導)大埔區新富選區原區議員羅舜泉今年4月因欺詐罪成,被除去區議員一職,該區的補選投票會在下星期日(7月19日)進行,成為政改表決後首個選舉。今日下午工黨郭永健和其助選團舉行「環選區單車遊」,除了工黨立法會議員外,各泛民政黨也前來撐場,包括民主黨胡志偉、人民力量陳志全、公民黨楊岳橋,齊為政改後首次選舉造勢。

郭永健:一半勝算

郭永健表示,今次單車遊是配合其單車友善政策,提倡解決大埔單車配套不足問題,並以單車代步,推動綠色生活。對於今次選舉結果,他認為勝算是「五十五十」,他表示「沒有太大把握,因為補選工作始終只做了一年也不夠」。但他表示仍然樂觀,因為市民清楚另外兩位候選人政治背景,不少人支持泛民主派。

把市容弄髒的 原來是政治污水

特首梁振英在後政改的民生第一擊,是「全城清潔2015@家是香港」運動,並委派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牽頭掃街執垃圾,搞好公共衞生。應該不會有人說市容不重要,但把它視作重中之重的民生大任,只能慨嘆把市容弄髒的,原來是政治污水。

行政會議成員兼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議員說得對,「民生無小事」,大家絕不應輕視滿街垃圾的挑戰。然而,細嚼周四(9日)立法會答問大會特首與李議員「唱雙簧」般的對話後,腦瓜子條件反射地彈出以下台詞:「精神啲,臨時演員都係演員嚟」。

道德感召難奏效 須軟硬兼施

總結李議員的發言,街道變髒,原因有二:第一是外判的清潔合約以價低者得作準,無法確保服務質素,以致清潔工沒有盡快掃走垃圾,甚至沒有清走廢物,影響市容;其二是市民公德心欠奉,應來一場全民運動,提高衞生意識。至於特首的回應層次好高:「希望市民能夠有公德心,不要隨處拋垃圾。」簡言之,是作出道德良心的呼喚。

國際足協去信香港足總   要求關注「噓國歌」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足球總會星期五表示,在上星期即7月3日收到國際足協來信,題為「6月11日香港對不丹和6月16日香港對馬爾代夫之2018世界盃外圍賽期間所發生的事件」,國際足協於信中要求香港足總關注「上述兩場賽事開始前,有香港代表隊球迷向國歌報以噓聲」的情況,並強調「觀眾於任何時候都應該尊重公平競賽的原則,特別是這些原則不單止應用於對賽屬會及其代表隊,亦包括自己的足總及其代表隊」。

信中又提到香港足總有可能需要為球迷的行動繳交罰款或受到進一步制裁。根據國際足協紀律章則第67條第1部分列明,主場屬會或主場球會需為觀眾的不當行為負責,不論觀眾作出的是該受譴責的行為或是無心之失,並會視情況罰款。若球賽受到嚴重干擾,將有機會作出進一步制裁。進一步的制裁包括要求閉門作賽、將賽事作棄權論、扣分或取消參賽資格。國際足協更要求香港足總保證不會再發生同類型事件。

足總又感謝大眾對香港代表隊的支持,但希望觀眾能於日後的賽事尊重公平競賽的原則,並以香港代表隊的利益為最高考慮。

不能避雨亭下落不明 居民反對再浪費公帑改裝

民建聯東區區議員丁江浩(右)、地區工程工作小組主席梁志剛(左)

(獨媒特約報導)民建聯東區區議員丁江浩建議興建、耗資21萬的「不能避雨亭」早前成為市民熱話,丁江浩一度提出改建避雨亭加設座椅,但避雨亭又於6月被拆走,現時下落不明。Facebook專頁「樂活鰂魚涌」連同鰂魚涌居民今日到東區區議會請願,遞交逾300人的聯署,要求停止浪費公帑改建,並要求丁江浩就如何處理已搬走的避雨亭一事諮詢居民意見。東區區議會地區工程工作小組主席、工聯會梁志剛,及丁江浩現身接收請願信。

明搞暗O:一場大學生的社會實驗

到了八九月,在街上總會見到一大班男男女女在街頭跑來跑去,目的是為了完成City Hunt任務,又或者在街頭跳快閃舞。這時候,媒體上就開始出現一些關於Ocamp的報導:淫game、搵贊助、浪費資源、為爭人開片......甚至,有準大學生在參與Ocamp後自殺身亡。種種批評,都是衝著大學生而來的。

要確切回應社會批評,就先要了解到底「迎新營」是怎麼樣的一回事。最主流的意見,就是迎新營是新生認識朋友的地方,也是讓新生和舊生建立關係的平台;而新生籍著參與遊戲和活動,突破自己一直的思維,做好準備成為一個大學生,迎接未來的挑戰。

問題來了,突破思維到底是怎樣的思維?為甚麼一定要通過去識朋友?到底那些挑戰道德底線、浪費資源的活動,到新生的成長有何幫助?

我們無法回答以上的問題,但卻衍生了另一個想法:為何我們不能搞一個City Hunt唔做膠嘢、沒有Camp fire and dance、沒有水戰的Ocamp?為甚麼Ocamp的內容都被規範地來來去去嗰幾樣?為甚麼Ocamp不能是社會和生活面向的?為甚麼只有搞手才能決定分組和分房?

【香港是我家系列(二)】- 「家是回憶的一隅」

如果說,Mart 的白皮膚外表是他成爲「香港人」最大的障礙,那麼,伊莎貝拉的問題剛好相反 - 她擁有黃皮膚黑眼睛,耳垂以下的長髮燙成金色,活脫脫是本地潮女一族,自動被歸類爲「本地人」,承受著社會對「本地人」的一般行為規範與期許。然而,對於這個身份,她卻不盡理解,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被硬套的成份。

伊莎貝拉的父母是香港人,早年移民英國;她本人在倫敦出生、長大,自從四歲上學後就很少說廣東話了。雖然擁有香港居民身分證,每年也回港探親,但香港在她的身分認知裡,香港不過是親戚居住的城市。

吃狗,寵狗,論述狗

文:陳嘉銘

當與我相處十六年的小狗,安然地任我撫摸面頰、背項甚至肚皮,我會感到窩心,卻好奇這份親密何來。

因為人狗親密,逼迫我再思狗肉議題──尤其媒體流傳,玉林狗肉節期間,一幅路邊寵物狗,走近嗅聞摩托上十數狗屍的照片!為何狗,可以被寵,也可被吃?

狗會被吃,論述直接,是弱肉強食,國家文化……但要說狗會被寵,卻是幾經流變的進程。

狗被寵而成為人類家庭成員,並非自有永有;狗不會無緣無故走入平常百家,而是人把牠們帶進家中,視為寵物,再作家人。以歐洲觀之,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把人的生活帶進現代化,更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繁盛,把人對家庭的理解,引入新的價值,促使我們在父母子女的家人關係以外,容納動物,賦予寵愛想像。

不錯,育狗對貴族而言,有更早的歷史,以作打獵或畜牧之用,但動物可與人類同食共寢,就只因工業發展,把人帶離鄉郊,並不再以大家庭為生,進而出現核心家庭甚至單身生活,貓狗才被引進得寵。而維多利亞時期和平富庶,更提倡個人自覺與道德價值,人類才重新審視甚至潤飾與自然界的關係;家中小孩與動物,自此地位相對提升,以讓子女有教養,貓狗有食糧。

「趕大媽」與「極左」政治

「『大媽』是指年齡介乎四十幾到七十間的大陸城鎮女性,特點之一是有表演慾,愛在廣場跳舞唱歌;二是有穩定的收入和較強的購買力。儘管青春不再,她們卻『不信鏡』,依然留戀年輕歲月時唱紅歌跳交誼舞時代。而且樂於『獻醜』,或以醜為美。大陸有人稱她們是『擾民大媽』,但她們毫不在乎,越是人多的地方,她們越是安上喇叭大唱大跳。大媽經由新移民傳來香港,將會成為香港大陸化的一個標誌。你能忍受香港出現這樣的城市標誌嗎?」

名政論家李怡在其《蘋果日報》7月7日的短評專欄,也呼應一些本土「激進」右翼人士最近一連串的「趕大媽」行動,委婉地為他們的行動提出「理據」:「大媽經由新移民傳來香港,將會成為香港大陸化的一個標誌。你能忍受香港出現這樣的城市標誌嗎?」因為不能忍受,就要驅趕她們離開公眾視線,差不多等同「我睇你唔順超,我要你消失」,這是否很危險的思想?

《基本法》謀殺港人自主

18年來,香港一直被塑造成歌舞昇平、繁榮安定的「東方之珠」,人們篤信「50年不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殊不知,不變的是殖民地的不民主政經結構,治港的只是有香港人身分的中共代理人,香港人仍然是一班不能自主命運的二等公民。

基本法非人民授權的憲法

《基本法》的起草不民主以及條文本身的漏洞,使基本法有修改的必要。在中共天朝主義的思維下,基本法只是一部由上而下頒布的法律文件,它是由人大授權的法律,而非人民授權的憲法。1985年7月成立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59名委員當中大部分都是大陸學者及親中人士,而在六四屠殺後,司徒華及李柱銘等支持民主的委員更退出委員會。加上委員會沒有經民主程序產生,基本法亦沒有透過全民公投獲得授權,試問政府又憑何繼續高舉基本法的正當性呢?人民沒有理由接受一份沒有人民授權,但主宰港人前途的法律。

觀眾們,用眼睛留住新光

二零一二年,新光戲院原定要結業的一年。

那一年的二月,李居明先生成功與業主續約四年。重看當時報道,李先生投資八百多萬,好好裝修老戲院。新光戲院大劇場總經理黎鑑輝先生憶稱,當年面對最大的挑戰,應該就是在既要「新」,又要保留新光特色的前提下,用短至兩個多月的時間,把戲院大變身。

一些經過四十多年仍然健在的裝飾,現在很少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得到了。好像舞台下的黑色欄杆、欄杆上的整齊小花、大堂天花大大圓圓的燈… 黎經理說,當時對於天花板上的小月亮們的去留也有不同聲音。有很多人認為既要重新裝潢,就應徹底變身;但更多人說,新光是一間有著歷史的戲院,自當為集體回憶的一部分。而彼時如此幸運,新光能夠成功續約,那麼它的一些固有的特有的色彩也應該留下來。

當時的翻新目標是使戲院又「新」又「舊」,幾乎沒有拆掉卸去什麼,而是保留舊東西,再把它們變得像新的一樣。所以,戲院之內有好些地方都神秘地改了頭換了面,觀眾少有覺察。像是外邊所有的雲石、地板等等,歷經四十年後變得黃黃灰灰,經過清洗、打磨後,又變得光可鑒人。黎指,這一切一切注重細節的處理,真的算得上為「保育」。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2344
  •  2345
  •  234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