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運會欖球決賽男子女組都出現疑似「黑哨」爭議。女子組北京隊在下半場初段被山東隊第三次達陣成功後放棄比賽,七個球員在球場一角聚集,由得對手不斷開球、達陣(七人欖球賽是由得分一方重新在中點發球),最後的比分是七十一比零。男子組大熱門香港隊最後時刻被山東隊逆轉,以十比十二飲恨。今天香港主流媒體大肆報道痛斥「黑哨」,當中的疑點主要是以下三點。
1. 香港隊上半場完場前有球員因 high tackle(按例攔截不得觸及對手頸部或以上位置)被罰黃牌,即要停賽兩分鐘。後來原領先十比零的港隊在少打一人的劣勢下被追成十比五。港隊球員認為該黃牌不應罰,因為接觸點是肩部。由於沒有慢動作/多角度重播,旁觀者難以判斷誰是誰非。
2. 今日多份報章均指港隊領先五分時,最後兩分鐘被吹罰八次。但如果大家願意自己花時間看比賽,我們可見由約下半場六分半鐘山東隊在港隊後場犯規後,剩下的三分半鐘內港隊被吹罰的次數是四次。就算當一次 Knock on(即球從手中向前跌)也叫吹罰(knock on是不會判罰球Penalty,而是會判Scrum或稱「鬥牛」),總計起來也只不過是五次。兩分鐘被罰八次這一說法與事實差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