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逾千港大師生遊行:我們不會再沈默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大學逾千師生今午(10月6日)參與靜默遊行,由百週年校園遊行至開心廣場。遊行由文學院人文學部長Timothy O'Leary、法學系長何錦璇、政治與公眾行政學系陳祖為、社工系何式凝發起,參與者身穿黑衣、黑袍,全程靜默。

周五晚上舉行集會

校友關注組成員黃瑞紅宣佈,學生會、教職員、校友關注組將於星期五晚上6點,於開心公園舉行論壇集會,主題為「堅持院校自主,不容黑手干預」。她亦表示當晚參加的18個專業團體和其他組織都會宣佈接下來的行動。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則指,晚會會邀請梁智鴻交代決定為何如此荒謬。

全球聯署:致 Facebook「實名制」的公開信

這是一封由「無名的聯盟(the Nameless Coalition)」及國際各非政府組織(包括全球之聲, Global Voices)撰寫及聯署的公開信,他們的立場代表曾因Facebook「實名制 (“authentic identity”)」而遭受傷害的人。

獨立媒體(香港)參與聯署,我們特別對「實名制」對網絡及言論自由的負面影響深表憂慮。在去年佔領運動期間,不少 Facebook用戶突然被停戶,並以違反「姓名規定」為由,要用戶改用「真實生活中使用的名稱」才可重新開戶。在Facebook稱這政策可「有助我們保障社群安全」的同時,本聯署的促成足證其對全球不少社群,如少數性向(LGBT)社群、小數族裔社群等造成深切傷害。

Facebook作為社交媒體,坐擁14億的用戶,達全球人口接近四分一。「實名制」的影響,早已超越「社交」的範疇,更是一種文化及社會的影響。在不少東南亞高壓統治的國家,「實名制」更令人擔憂將成政治監控的工具。

大埔公路沙田段擬擴闊  斬100棵樹

大埔公路沙田段兩旁種有大量樹木,圖中為南行線旁的白千層樹。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稱為了應付未來來往新界東北及西九龍的交通增長,以及解決現時的擠塞問題,計劃擴闊大埔公路沙田段。工程將擴闊沙田廣場至禾輋邨約1.1公里長的大埔公路,增加兩條行車線,由雙程雙線改為雙程三線,同時修改沙田鄉事會路交匯處、加裝隔音屏及改建行人天橋等。擴建計劃須移除大埔公路兩旁近沙田鄉事會路約100棵樹,並移植65棵樹。

另看:
大埔公路沙田段增行車線往青沙後車龍減半

逾百港大生商討校政 學生會研覆核校委決定

(獨媒特約報導)昨晚(10月5日)香港大學學生會召開校政大會,討論副校長委任及修改大學條例事宜,逾百名同學參與。學生會會長馮敬恩介紹了港大校政架構,並向同學告知未來的行動計劃,包括就大學條例展開民調、研究陳文敏一案司法覆核的可能性等。與會學生並就之後行動計劃展開討論。

馮敬恩指校委會爲港大最高權力機構,掌管大小事務的決策,但其中校內人士的比重較少,無法扭轉校外成員的決策。他將此狀況與世界上其他知名大學校董會作對比,指出諸多大學校董會都是校內人士主導,如劍橋大學校董會中,19人爲選舉產生,委任的校外人士只有4人。

噓國歌事件 國際足協判罰39,900元

(獨媒特約報導)國際足協正式對香港隊作出處分,就香港對卡塔爾的賽事中所發生的事件作出罰款。國際足協紀律委員會指香港足總會要為比賽期間香港隊球迷的不當行為負責,信中指香港足總已違反《國際足協紀律章程第67條1及3節》。」

國際足協就「香港球迷噓中國國歌」及「有香港球迷故意向球場投擲雜物」兩項不當行為,判罰香港足總需要繳交5,000瑞士法郎 ,即約港幣$39,900元。國際足協指香港一旦再犯,將有更嚴重的處罰。

香港將在下週二作客不丹,開始第五輪的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賽事。球隊先在10月9日到曼谷友賽泰國。此外,香港將在11月7日在主場約戰緬甸,備戰同月12日作客馬爾代夫及17日對中國的主場賽事。

警隊設 Facebook專頁 四點鐘許sir復出

(獨媒特約報導)警察在星期一下午推出「香港警隊」Facebook 專頁,該專頁在成立僅45分鐘已得到Facebook 的官方認證;但專頁關閉接收訊息及在其「wall」上發帖的功能。有不少網民留言追問七警和朱經緯案,不足2小時,已有接近2000個留言。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對獨媒表示,不排除是新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上場後,對外增加交流。他又指該專頁,難免會成為網民互動的「戰場」。

方續提到,在網上增加溝通及交流對官方及公營機構來說是十分重要。但他指從該專頁成立不足一日,觀察到「警察」有全面捱打的情況,過往其他部門則沒有這個情況。

警察網頁上指,處方是根據根據「使用社交媒體(與公眾溝通)策略」,並以審慎及循序漸進的方式,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台,並分3個階段發展。而該三個階段是指先在2012年推出「香港警隊流動應用程式」,2013年則推出「香港警隊YouTube 頻道」。方保僑又提到,警察現時的Youtube頻道屬較單向性的發佈資訊,但Facebook則較為互動。

野生舊郵筒大集郵

保育古郵筒,郵政署的態度一直都好正面。翻翻香港郵政在2001年出版的《香港郵筒掌故》,指「郵筒的演變,正是郵政歷史的重要見證」,這些「街頭文物」「一直默默佇立街頭,無懼風雨、不論陰晴,見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2010年,香港郵政更與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研究如何保留九個於殖民地時期鑄造的郵筒。何以今時今日180度大變身,搬出「不合時宜」、「容易混淆」的理由,硬生把郵筒的皇室徽號永遠封印,在香港社會消失?

香港英治時期在本地街頭有不少由英國製造以生鐵鑄成(cast-iron)的紅色圓柱型郵筒。這些郵筒到八十年代漸漸被本地製的鋼材或玻璃纖維所取代;回歸以後,紅色的郵筒被改成今日大家見到的綠色郵筒。

香港殖民時期經過六位英皇,除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因在位時間太短而郵筒未有運港以外,其餘帶有該皇室徽號(Royal Cypher)的郵筒皆曾在該服務市民,有些甚至服役至今。香港現時大約有1480個郵筒,但使用中而又有君主標記的郵筒只有59個,已較九七年減少六成,當中七個為喬治/佐治五世郵筒,兩個為喬治/佐治六世郵筒,五十個為伊利沙伯二世時期郵筒。

從大學到學者的「常規」

攝:柯愷欣

早前我曾「被迫」在facebook貼文,指出本人長期參與土地運動,而身邊也有不少教書的朋友,「發覺土地和保育議題,近日似乎開始備受青睞,成為愈來愈受大學重視的研究課題,這當然是一個令人股舞的吹勢(註一)」。我遂建議朋友們在「攞料」之餘,亦請同時走出象牙塔,嘗試積極參與公民行動。

當然,很快我便發現,這些朋友以後也不會再來找我了。

其實這些朋友經常也會私下抱怨,新公共管理、「衡工量值」帶來的工作壓力;對於時下大學吃人的體制,她們甚至罵得比我和一些基層教員還要厲害。然而,她們幾乎無一例外的對應策略是:更義無反顧地盡情擁抱這種管理和評核文化,務求令自己不致在職位和待遇上,會有絲毫落後於人的可能!

當我請她們盡量以中文、及淺白方式發表研究成果,即時得到的回應是:大學count唔count㗎(是否納入績效評估範圍)?

此刻,終於出現了陳文敏事件如此「肉酸」的醜事,方才彷彿讓人突然驚覺到,香港原來竟有像大學這般腐朽的體制。然而,撇除「政治幹預學術」的常識反應外,還真要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找到願意站出來講人話的人,竟還鬥擔進一步指出:「用染紅來解釋〔陳文敏事件〕只觸及冰山一角。在媒體及公眾雷達偵測不到的大學角落,其實每天都透過英美主導、貌似專業中性的評核及人事體制,規訓、擠壓、殘害及排斥有心學術與思想的教師。」

領展翻新天盛街市稱「加租係必然」 居民:「今日天盛明日天耀」

(獨媒特約報導)前稱領匯的領展,計劃明年初關閉天水圍天耀街市並改建為商舖。區內另一個屬領展、即將翻新完成的天盛街市,日前公佈將參考歐陸街市並設立SOHO區,並向記者直言「加租係必然」。天耀街坊在周六舉行居民大會,反對改建計劃,擔憂「今日天盛,明日天耀」。

4

領展上周正式宣佈,將於明年2月關閉天耀街市,市民日後要到翻新後的天盛街市買菜。「天水圍天耀街市關注組」在周六(10月3日)在天耀邨舉行居民大會,約70人出席,關注組譴責領展只顧公司利益,漠視居民和街市檔主的負擔。

60年老店大興玻璃被指霸地 地政署:正考慮檢控

(獨媒特約報導)或許作為八、九十後的你未必聽過「大興玻璃」的名字,不過對於沙田區老街坊,這個名字可說是耳熟能詳。85歲的東主廖啟能生於斯長於斯,五十年代開始就跟爸爸在積富街不足五十呎的鐵皮鋪裡學做玻璃,成為這門傳統手藝的接班人。然而約一年多前,地政署突然指玻璃店改變了牌照用途做生意,及後寮屋管制組(俗稱寮仔部)指寮屋編號不存在,欲控告大興玻璃非法霸佔官地。地政署表示,由於大興沒有在七月六日前停止佔用有關土地,正考慮進一步行動,包括檢控。

經歷大圍歲月變遷

大興玻璃屹立超過半世紀,廖先生親眼見證大圍的種種變遷,他說以前積富街沒有馬路,全部是寮屋,後來他就看著這些寮屋被拆除,再興建新樓宇。

廖先生又指,「沙田區你數到的村都做過,通常問起沙田區有邊個可以做玻璃,一定會嚟呢度。」當中有許多生意,都是從他的父親開始做起,有的客人來了超過十次。其中最難製作的玻璃品為玻璃櫃,製作時間共須一個半月。由於人手不足,所有組件都是由廖先生「一腳踢」製作出來。

地政控告霸地 廖反駁指控失實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298
  •  2299
  •  2300
  •  2301
  • 2302
  •  2303
  •  2304
  •  2305
  •  230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