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文:鄭明軒(寫於2014年4月25日葡萄牙鮮花革命紀念日)
1974年4月25日,在地球另一端爆發一場不流血革命,號稱「新體制」的葡萄牙獨裁政府倒台。老帝國的瓦解帶來殖民地各自獨立新生。
遠在天邊的澳門,在123事件被徹底鬥敗之後政府無心戀戰,尚有博彩專營制度維持財政自足,而社會治理已經全面由愛國愛澳勢力接管。古老殖民地上有幾個人理解「祖家」革命軍人們的理想,有誰知道自己有幸站在所謂第三波民主化的浪尖上?
也無所謂,接著共和國宣布澳門不是殖民地了。倒也不是獨立,乃是葡國管治的中國領土,還從天上掉下一部《澳門組織章程》。此章程影響之大,到今天仍然能看得到。多謝大西洋恩賜,澳門立法會有了「民選」議席,與社團把持的「間選」及總督指派的「官委」鼎足而立。四十年後我們的議會仍是如此結構,距離全面民選遙遙無期。
澳門民選議員原來比香港還來得早,可是後來被港台超越、拋離。怎麼回事?香港社會爭取立法會88年直選,終在91年實現。台灣經過長年黨外運動,80年代末解嚴;92年國會全面民選。每一次進步都是社會運動、群眾參與的產物。相反澳門一直享用「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由《章程》首設民選、84年開放非葡籍選民、91年增額,都不能說是社會廣泛要求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