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快寫一份拋磚引玉(fact check了,但未整對照表及詳細數據),希望大家關心下呢件事。先講結論:
1)建制派2014年建立了很多以民生地區鎖事的專頁
2)這些專頁一年多來的讚好人數已超越了該區由熱心網友開設的專頁
3)建制派是有意識用這些網頁散播種子
4)這些專頁是用緊區議會撥款
2014年Facebook上出現多個以「地區友」為題的專頁,如「觀塘友」、「東區友」、「沙田友」等。
聯絡email一律係「@18hk.hk」,但此域名並無可瀏覽網站。用搜尋器搵下資料,發現相關開設專頁公司名係「D18 Limited」。
以上專頁當然對政治上的大事大非或社區問題報喜不喜憂。較多與「港人講地」、「民建聯」、「建制派議員」連結。
而我找出了18hk.hk的網站版域名是:
http://www.18district.com.hk/about.php
可見第一個據點是東區,取得東區區議會撥款。D18 Limited申請$179,810舉辦「東區友與電車的圖片故事」,獲批$121,566.30,最後修訂為$118,335.22
區議會文件reference:
(獨媒特約報導)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與和多個天主教團體近200人在政改表決前最後4日呼籲拒絕「袋住先」,發起民主苦路行邀請教友一同為此祈禱,唱詩歌及遊行。苦行主題為「民主苦路三十年」,模擬耶穌釘十架時所行的苦路,表達對爭取真普選民主進程的決心。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呼籲港人不要接受假貨。
陳日君表示,有感苦路行沿途上的市民都沒有自由,自己作主的權利愈來愈少。他又指香港市民值得有真正的普選:「我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公主王子,不能讓別人給假貨自己。」被記者問及會否覺得行動「沒甚麼用」時,輔理主教夏志誠認同此話,但表示就如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愈接近死亡就愈接近復活。」
正委前任主席鍾炳霖希望爭取民主普選,他認為這與天主教教至吻合,因為制度的缺失會限制個人願,並會帶來不公義,因此身體力行,以求追隨上主的意思。
(獨媒特約報導)「正常人與殘疾人對立是一個幻覺,就像『2017一定要得』是幻覺一樣!」《殘疾資歷:香港精神障礙者文集》主編兼作者張馨儀笑說。「殘疾資歷」是張馨儀提出的新概念,書中結集精神障礙者與「正常人」書寫自己的「殘疾」故事,每個人其實在「精障者」標籤以外都有更豐富的身份,例如患強迫症的前記者、曾入住高街精神病院的老人、兒子患抑鬱症的媽媽,也有與精障者相處的教師、社工加入討論,戳破「精神病」的幻覺——抑鬱、燥狂、精神分裂等「病」,本來不過是人人也有機會經歷的痛苦狀態。
重新定義殘疾
社會普遍對殘疾者的理解,不是「好慘」,就是「勵志故事」,傳媒總愛描述殘疾者如何努力融入主流,「正常人做到我哋都做到」,但這種敍述並不是真正的平等,「在人們眼中,就是不要歧視精神病人,他們好慘,這都是用『正常人』的眼光,叫大家不要歧視『異類人』」,「當你將自己變成一個『正常人』,融入主流社會,其實都解決不了歧視的問題,只是在認同『正常人』歧視的原因」。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民政會昨討論本地的體育政策的最新概況,人民力量的陳志全談到體育設施不足,與「土地供應不足」有關。林大輝更直指現在「叫人遊行示威仲易過叫人睇運動會」,建議設立「體育局」,作為專注發展部門。民政事務務局局長曾德成表明不反對該項建議,會上亦討論到應開放更多學校開放予公眾,作「體育設施」使用。會上的討論令人質疑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訂下的本地體育政策以來,都是「得個講字」,尤其以普及化為甚 。
運動場地不足 建議學校開放予公眾使用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馬逢國表示現時政府只顧推動體育發展,但並沒意欲檢討體育政策的成效。他指現時體育場地設施不足、體育設施不符合實際需要,部份球場晚上照明系統不足、體育架構沒有進升階梯及薪酬調整以致流失率高等問題。他更指學校「我智fit健體計劃」進行兩年,只有24間學校參與,效用成疑。他又建議康文署及教育局加強與學校合作,將學校的剩餘體育設施開放予公眾使用。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文學館將於6月至8月舉行首屆「香港文學季」,主題是「書在人在」,傳遞對書的熱情,尤其鼓勵參與書的行業。文學季將有多個不同的活動,包括展覽、表現、導覽、講座、工作坊及書評比賽,文學館召集人鄧小樺表示希望透過活動培育「有心人」撐住文學。
以「書」為焦點
鄧小樺表示,舉辦是次活動是受到「台北文學季」的啟發,認為香港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季;而由於7月將會舉行書展,留意書本的人數會較多,所以文學季的日子擇於6月至8月舉行。此外,以往公共圖書館舉辦的香港文學節比較文靜,文學季則會強調「熱情」——文學與書的熱愛,和跨界別的普世熱情,能夠連結不同世代的人群。文學季另一主要目的是培育「有心人」,鄧小樺認為,「撐住文學,除咗impact(影響力),更要培育『有心人』。」
作家潘國靈坦言,「很開心今次文學的焦點在於『書』」,他認為文學的力量應凝聚於書。書籍設計師胡卓斌表示認同,「慶幸香港有以書為主角的文學節目」。他認為在香港,作家的名聲遠超過一切,身為書籍設計者,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引起大眾對作品的關注。胡卓斌將於書籍設計工作坊教授書籍設計技巧,和分享設計師於設計書籍時的心態及角色。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分界及名稱的臨時建議公眾諮詢於5月21日至6月19日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建議港島選區減少1席,九龍西則增加1席。選管會昨日(6月11日)舉行公眾諮詢大會,主席馮驊及陸貽信等數名委員均有出席,惟只有4名公眾人士出席,在場的工作人員比市民更多。有出席市民指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市民質疑議席上限不合時
大會開始近10分鐘,才有1位市民發問;由於良久亦沒有市民發問,所以共休會兩次,第2次休會更接近1個小時。歷時2小時的諮詢大會,只有3位市民發問。
新界西人口不斷增長,但法例規定每個選區的議席上限為9席,已有9席的新界西因此不能增加議席配人口。有市民問及新界西的離島區應否劃到其他選區,馮驊回應指有關變動已考慮了地方性質的發展程度。
市民郭先生指出,每個選區的議席應改為5至10席,他憤慨表示,「(議席)4年來都無改變,咁都做唔好,以後點會好?」馮驊則回應指議席數量是《立法會條例》規定,並不是選管會的職責,選管會只是依照法律的規定,但他強調市民提出的所有意見均會被接納,並提交予行政長官。最後郭先生認為,是次諮詢大會出席市民寥寥可數,是因為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2015年6月2日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女士(暫且按下不表葛「博士」的學術地位,免被用警察以不誠實使用電腦罪拉人封艇)動議修訂莫乃光提出檢討「不誠實使用電腦」罪(正式名稱為 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61條《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的適用範圍。葛的動議不但與輿論反映條例以言入罪的質疑反其道而行,反而更要求擴闊條例的適用範圍,藉以打擊日益嚴重的科技罪行;又表示遮打革命期間,有網民利用電腦呼籲市民衝擊立法會,指「伊斯蘭都用好多電腦」,要給網民一個現代式文字獄的生活體驗。
1992 年,政府向立法會提交《1992 年電腦罪行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建議修改部份法例,將部份涉及使用電腦的行為列為犯罪。《條例草案》其後於 1993 年四月獲立法局通過正式成為法例。第 161 條就是按該《條例草案》新增的罪行,條文如下:
(獨媒特約報導)下星期立法會將表決政改方案,民陣等團體發起包圍10萬人立法會行動,外界關注會否再次出現佔領行動。有逾百個帳篷仍然留守添美道至今,建制派批評攤位、木屋及大量雜物,嚴重阻塞通道,更指上鎖的帳篷中可能藏有攻擊性武器、易燃物品、爆炸品,威脅公共安全。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周三於立法會指警方已加強巡邏,並勸喻相關人士,將於適當時候採適當執法行動。留守的「村民」則指,指控是「莫須有」,亦有人應警方勸喻收起玻璃樽。
黎棟國周三於立法會回覆質詢,警方由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5月31日,共接獲超過30宗涉及阻塞添美道的舉報,同期間警方在添美道及夏慤道行人路共就3宗案件拘捕了4名人士,涉嫌普通襲擊及刑事毀壞。同期食物環境衞生署亦收到共11宗有關添美道及夏慤道行人路環境衞生的投訴,又指路面被非法霸佔,該署一直未能如常進行例行清洗街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