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54名法律界人士今日向全體立法會議員發聯署聲明,發起人為律師陳曼琪、黃國恩及盧懿杏,指香港民主發展必以國家憲法、《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基礎,又指「普選無分真假,有權選便是普選」,呼籲立法會議員,特別是法律界郭榮鏗投下支持票。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回應指,聲明能否反映法律界主流民意,相信會「日久見人心」,又重申任何在人大831框架內的都不是普選。
聲明指港人普選權利來自中央政府及《基本法》,香港不能獨立,又指港府的代表性不是來自「多數」,而是「平衡各階層及各界別的意見和權益」。他們特別提到希望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大律師郭榮鏗投支持票,又指投支持票的議員,「歷史將會記載你們的名字,名留青史,受人讚頌」。
此份聲明相信是回應30名選舉委員會法律界別人士的聲明,希望抗衝法律界的聲音;惟郭榮鏗稱必定會就政改方案投下反對票。
任建峰:不應以政治凌駕法律
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表示,尊重聯署人士表達意見的自由,但聲明能否反映法律界主流民意,相信於未來的立法會選舉及法律界提名委員選舉,會「日久見人心」。任建峰認為不應以政治凌駕法律,重申法政匯思一貫立場,任何在人大831框架內的都不是普選。
保皇背景簽署人士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在星期二晚上再次出戰世界盃外圍賽,在旺角場主場迎戰馬爾代夫。球隊憑住徐德帥和林嘉緯的入球,2:0贏馬爾代夫。球迷在開賽前再次「噓國歌」,更是噓足全首。無綫電視直播今場比賽,但把該節「河蟹」,只在默哀日前離世的四屆香港足球先生胡國雄時「去到球場」。
圖:香港前鋒徐德帥65分鐘先入一球
今場門票在賽前已全數售出,旺角大球場首次在六日內兩度爆棚「扯紅旗」。港隊今仗變陣,改用李志豪及法圖斯扼守中路,前鋒則用高梵、麥基及徐德帥攻堅。比賽初段,雙方拉成均勢。港隊曾得到多次角球機會,但未能給予威脅對方守門員穆罕默德。港隊在上半場有一次黃金機會,前鋒高梵在38分鐘接應林嘉緯傳送,可惜未能命中目標。
公民黨梁家傑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明日開始審議政改方案,《大公報》和《文匯報》今日刊出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專訪,王光亞指「袋住先」等於「袋一世」是歪曲和誤導的說法,中央官員從來沒有這樣説過。建制派議員認同王光亞的言論,指泛民有意曲解中央的意思;泛民議員則表示中央官員已經清楚表達「袋住先是袋一世」,將來的優化方案永遠不可能超越「8.31」的框架。
王光亞:831長期有效 優化需視香港實際情況
王光亞接受專訪時指指,在法理上並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制度,任何法律制度都會隨社會發展而發展,但他重申「8.31」決定是符合基本法及香港實際情況,也體現了民主、開放、公開、公平等原則。對於將來會否及何時修改行政長官普選方法,王認為需要看香港社會發展及社會共識的情況,即使將來決定修改,仍然需要走「五部曲」。王光亞強調,「8.31」作為制度性的安排,效力不限於2017的行政長官選舉,故「8.31」在未依照法定程序作出修改前長期有效。
昨天才到過普賢佛院,與劉先生談了好一個下午。怎也估不到,今天民政、漁護、消防、警方就聯手衝入廟內迫遷。
據劉先生所說,就著佛院的經營安排,由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九零年代地政一直與佛院洽談搬遷安排。九六年因清拆調景嶺,佛院被安排遷至警署建築內。佛院現成為調景嶺舊住民唯一的集結地,也見證著當年國民黨敗走大陸時其中八百名軍人家眷遺民落腳香港的歷史。
佛院現有三名負責人,劉先生是其中一位。據劉先生所述,地政總署於九七年後以佛院為「新成立團體」之理由,封了警署一半的空間;同時間,西貢區議會議員亦游說佛院接納一元短期租約的安排。原來紥根調景嶺的佛院,因清拆調景嶺被迫遷上山頂,主權移交又進一步令同時供奉抗日先烈的佛堂,變成一個短期租客,存在變得極不穩定。即使後來佛院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地政總署,並獲得公署指地政行政失當,亦無助於佛院面臨隨時被迫遷的威脅。
(蘋果日報圖片)
昨日警方聲稱「全國獨立黨」十人涉嫌製作炸彈。不少社運中人則懷疑是偽作。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相信警察。國家機器不作偽,一週也挺不過去。警察調查了一個月,特挑昨日高調逮捕,很可能也出於私心,以此壓下明日的集會。
不過,若說案子全假,似乎風險太高,警方會否這麼笨?抓了不是一個,而是十個人,一旦上到法庭,在相互質詢下,若從頭全假,穿崩很易(暫時香港法庭,還是要講證據的)。
目前大家都蒙在鼓裡,難以評斷。不過,我們從歷史經驗,能夠總結出一般原理,有助於我們作政治判斷。
從歷史經驗看,即使是統治者偽造的恐怖主義襲擊,往往不是全假,而是假中有真。此所以能騙人。
1933年2月27晚的德國縱火案,當然是希特勒政權佈置,栽贓於德國共產黨的。收拾了德共,再輪到所有左翼黨,然後是所有自由派,最後連不聽話的右派都收拾。但縱火案之狡猾,在於它並非全假。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興亡史》有很好的介紹。縱火者,的確是一位荷蘭共產黨員范•德•盧勃,他又的確出於志願而縱火,並非受人指使。當晚,他潛入國會縱火,但是他只有上衣作引火物。奇怪的是,在兩分半鐘內,國會四處起火了,因為四處已經潑了汽油,而這些汽油,並非盧勃所潑。誰潑的呢?戰後紐倫堡審判,才真相大白。盧勃精神本來不穩定,幾次在酒館吹噓要火燒國會。納粹黨特務如獲至寶,極力鼓勵他去幹出驚天大事,然後事前把汽油四處潑灑。
三家大學的滾動民調,跨越「黃金交叉」,反對政改比支持者多1.8個百分點。面對不利的民意,建制派議員認為民調不可信,不該問「你支持定反對政府提出嘅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方案」,而應問「你認為立法會應唔應該通過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嘅建議方案」。後一種提問方式,正是由親建制組織團結香港基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進行的民調所設計的問題,根據這民調的最新數字,認為立法會應通過方案的佔49.4%,認為不應該通過的則佔39.5%。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得出超過10個百分點的差距,反映了什麽問題?
民調問題隱藏的政治邏輯
兩種提問所隱含的政治取態,其實很不一樣。問支持政改方案與否,直接指向的是個人的意願喜好;而問立法會應否通過,則相對離身,也同時召喚策略性的考量。這其實反映了政改爭論的一種根本分歧:政權建制所代表的,是控制或管理欲望與訴求的邏輯,嘗試壓抑和抹殺民衆的真正意願,只提供在8.31決定框限下立會通過與否的間接選項;相反,三大滾動民調的問題,則相對尊重受訪者自身對政改的觀感和意見。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學生組織「中大諗!」昨日(6月15日)於中大民主女神像前舉行「話在表決前:香港民主前路」論壇,身兼中大校董的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籲港人唾棄走投降路線的溫和民主派,熱血公民黃洋達指激進行動是中共強權壓迫下的必然結果。保衛香港自由聯盟韓連山則提出「六一七民間約章」,籌組影子政府作為未來抗爭方向。主持劉小麗指出,全民制憲或重修基本法才是「真正埋身肉搏之戰」。
校董張宇人葛珮帆缺席
組織原本邀請身兼中大校董的三位立法會議員出席講壇與同學對話,回應早前的民意調查中,逾8成受訪中大同學認為政改方案應被否決。然而只有范國威接受邀請,另外兩位校董張宇人拒絕,葛珮帆則沒有回覆,上周組織成員到葛珮帆的議員辦公室遞邀請信,更被葛指威脅女職員的人身安全。范國威於論壇開始時表示,身為立法會議員及大學校董,向同學交代其投票意向及背後理念,是應有之義。
導言
《花果飄零──冷戰時期殖民地的新亞書院》由周愛靈博士所著、羅美嫻譯,全書共七章,主線以追溯新亞書院由一九四九年誕生並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的過程,並以一九六三年與其他華文學校合併,成立香港中大文學作結。但讀者不禁會問,短短十四年的新亞書院歷史究竟有什麼意義?二戰前的香港有眾多「官立漢文中學」,那麼為何偏偏選擇新亞書院作為書寫對象?周氏(2010,頁2-5)認為新亞書院的誕生和發展尤為重要,因為由錢穆為首的新儒家學派所建立的新亞書院可保護華人青年的思維,而課程所秉持的儒家思想又能幫助資本主義陣容於冷戰中抗衡共產主義對中國青年的思想荼毒。透過支援一所與美、英政府看似無關的學院,策略地為反共主義工作。正正是冷戰時代的政治角力與不明朗的社會環境,促使以「自付盈虧」的方式為復興中國文化出一分力的新亞書院於大時代中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