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尤其是我們這個年紀, 願意去關心重要問題。他們只會說,別管了(never mind),算了吧。我們不是政治樂隊,而只是一群想玩音樂的人,但是,我們也不是那種什麼都不關心的人。在搖滾樂中已經沒有任何反叛。我希望地下音樂可以影響主流價值,並撼動年輕人,也許可以阻止一些人只是想成為賺錢律師。」
--- Kurt Cobain
當KurtCobain在遺書上寫下「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要燃燒殆盡,而不要逐漸消逝)」時,他說的不只是他自己的生命,也正是搖滾樂的本質。
而在搖滾史上,沒有人比Kurt Cobain在二十年前自我結束的那場死亡,更能殘酷地象徵搖滾樂的自我嘲諷了。
Cobain和Nirvana用一張專輯帶領龐克與地下音樂進行一場推翻主流的革命,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隨之而來的是搖滾樂作為商業機器的吞噬力量,龐大的名利,和依附於其上的痛苦與掙扎(當然也有他個人身體病症和從小不愉快童年的個人悲劇),於是他在故事最高潮時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另一個戲劇性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