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香港仔幻想

「好難想像,成個灣仔居然有一個地方,七十年黎都冇俾人挖過。」

發現戰時炸彈的一刻,鄭惠清(楊千嬅飾)跟丈夫邱健章(曾志偉飾)說了過去灣仔的發展轉變,並驚訝居然有一處沒有被翻動過的土地。

我認為,彭浩翔的《香港仔》正是重複地針對這可能是僅餘未被觸碰但又已然存在的香港過去進行描述。這條線,串起了一個三代的家庭,扣起生與死之間,以一道呼吸來分隔和連繫。

這條線,在鄭東(吳孟達飾)回應TA姐(吳家麗飾)有關擱淺座頭鯨會否死亡時重提。他說,像我們打魚的人,六八年上樓之後就死了,就算未死透,也死了大半。

這條線,又見內化於鄭偉滔(古天樂飾)介意自己女兒生得醜,被死黨(杜汶澤飾)以佐治魯卡斯在《星球大戰》修復版那沒有被執走的白武士為喻,指向問題不在女兒而在滔自己的身上發生。還有邱健章跟護士小姐說「所有目的地」的那令人感到迷惑又迷茫的指路牌。

以上全部都是令人面對目前種種苦困、憂悶、死結、無奈時,彷彿要指向的一個更早於問題之因由。某些原委,真箇對問題的回答,原來我們未曾動過。今天的問題,也許是症候,要揭櫫我們沒有處理過的過去。

攝:Ho Leong Kwan @ USP社媒

這次勝利是雙重勝利:一則是公民提名的勝利,也是對中共文攻武嚇的勝利,因為三個方案都贊成公民提名;二則也是青年一代的勝利,因為學界(包括學民和學聯)方案以44.5%大比數勝出。再加上人力方案,就超過七成了;反之,真普聯只有18%。有主流泛民議員拿人力動員,影響投票來大做文章,其實是轉移視線,不想大家注意他們被青年一代打敗的事實而已。

這次勝利的重要象徵意義:它代表長達三十年的青年保守主義確定結束

從1960年代末一直到1980年代初,香港年青一代都比其父母輩思想前進,也普遍不滿當時的左中右政治潮流。這一世代青年,後來就成為主流泛民的群眾基礎。可是,從此之後,一直到反高鐵前一兩年,第二三代青年,卻不再比主流泛民進步多少。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基層工資大減三成,同時政府削減大學撥款,也大大影響大學生。然而,2003年本已箭在弦上的八大院校學生罷課,卻臨陣取消。這件事其實反映了當時青年一代的保守性。 (注)

2010年的反高鐵及其後的反國教標誌著年青一代的躁動。但要等到最近一年,才第一次出現年青一代提出較泛民民主的選舉方案,而且又得到較多支持。這表示,同1970年代一樣,新一代已經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且發揮政治影響。這同一個錢幣的另一面,就是主流泛民在政治上開始喪失思想領導權。

很多人到外地都會有這樣的習慣,喜歡拿人家不同的地方,和香港的比較。比物價、比交通、比食物、比人……而我,可能是「職業病」,當然是喜歡比「動物權益」吧! 週末我和幾個動保戰友到台灣參加「2014動物解放、動物權與生態平權國際會議」,每秒鐘想著的,當然都是動物。

比較,不一定是外國的月亮圓。 我們住在新竹一個較小的社區,在短短兩條街已找到四家有買賣動物的寵物店,而最叫我不安的,是每家都必定賣摺耳貓。香港的動物福利雖然落後,但摺耳貓的熱潮都過去了吧,而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摺耳貓因為基因問題,一出生就帶著各種的遺傳病來到這個世界,是繁殖者的黑心作業。在西方不少地方已經有法例禁止繁殖摺耳貓。香港 摺耳貓病友會的Doris 告訴我,在台灣,摺耳貓依然是相當流行的。

在旅館吃早餐的時候,卻出現驚喜。一對夫婦拖著兩隻唐狗一起進餐,一隻乖乖的伏在地上,另一隻一直向主人擺尾討吃。又有一個晚上我們在咖啡室談到深夜,一隻貴婦一直都伏在主人身邊。原來在台灣政府是沒有嚴格法例禁止動物在食肆出現,而是由持牌人自行決定。這一點,也真讓我們羨慕。

各位梅窩居民:

2012年年中,一群黃牛開始慣常在梅窩市區出沒,兩三年間,建立了一種習慣,就是秋冬季在村落裡生活,春夏季每天傍晚走出市區,夜宿梅窩市政大樓外三角草地或銀礦灣海灘,早上返回村內。

牛群一般從鹿地塘村或梅窩鄉事會路出銀樹街,左轉銀石街到三角草地,或再經其他小徑到海灘。牛群有時亦會從鹿地塘村的魚塘經消防局出市區。

除了每天沿特定路線往返外,牛群間中還會在市區遊蕩,吃路邊和花園裡的植物。最遠會沿銀礦灣路走到碼頭一帶,甚至去到直升機場,以及沿嶼南道走上荔枝園村。

近年梅窩大興土木,交通非常繁忙

2012年年初,渠務署在銀礦灣路多個路段進行渠務工程,令路面變窄,至今還未竣工;其後,魚塘一帶及消防局門前也展開大型的渠務工程,目前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銀景中心旁邊地盤正在興建私人樓宇,各項工程導致大量大型車輛每天在梅窩市區狹窄的街道上穿梭。

梅窩近年人口增加,巴士班次越來越頻密,而銀礦灣路、銀石街是所有進入梅窩市區的巴士必經之路,另外,市區內的泊車位已供不應求,銀樹街半邊街道經常泊滿私家車,變成單線行車。

牛群,帶著小牛,每天在人多車多的街道上行走,其實非常危險。尤其是在早上繁忙時間,如果牛群走到碼頭一帶遊蕩,生死就只是一線之間。

原文刊於此

記者:游思嘉、吉暝水、藍骨

編輯:哈羅特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人嚮往對岸寶島的「小清新」。對香港人來說,台灣感覺文藝氣息較濃厚、物價指數較低,有學者甚至預期將出現一股移民台灣的熱潮。的確,在香港的政治氣候陷入一片霧霾、樓價高企得教人叫苦連天的時候,很多人都萌生逃向台灣的念頭。那麼,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女生,又為何會離開美好的家鄉,選擇來港生活?對於港人紛紛希望逃到台灣,她又有甚麼想法?今期刺青邀請到明秀,一位在港修畢文化管理碩士學位、現在留港工作的台灣女孩, 跟我們談談港台之間的「逃離」現象。

毅然辭工,來港唸藝術

明秀在台時大學本科念政治和外交,但一直很喜歡文化藝術。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發覺工作內容與本身想做的有很大落差,於是興起了到研究所報讀藝術行政課程的想法。可是台灣本地的研究所,則要求報讀的學生有相關科目的本科學歷。為了不想留下遺憾,在上司支持下,她毅然辭去台灣的工作,兩年前來港進修。「比起台灣,香港有另一種體制、另一種感受,加上修讀未曾涉獵的領域,留學香港更能啟發不同的思考。」

西九創世紀

說到西九的空間實踐,自然不得不談西九管理局(西管局)近年一系列「與眾同藝」 (Public Engagement)的計劃。有說西九是一片荒廢了接近十年的爛地,在計劃中的表演場地與博物館群落成以前,西管局近年身先士卒,邀來各路人馬,以文化藝術為西九空間暖場,從無到有,或乾脆「無中生有」,恰若《舊約聖經》中的〈創世紀〉故事。

與眾同藝

圖:和平佔中專頁,題為編輯所擬。

「和平佔中」一直被指拖得太久,商討完又商討,台灣太陽花都佔過立院又攻過政院了,說佔便佔(後來對於警局也是說「路過」便「路過」)香港這班佔中人士仍是得把口,遲遲沒有行動。漸漸,反佔中的人恥笑,撐佔中的也開始批評「和平佔中」的做法和進度。

經過去年一連串的商討日(一)和(二)後,昨天終於來到商討日(三)(下簡稱「DDay3)——「全民政改商討日」。無論在DDay3前、商討和投票過程以及選出三個政改方案後,都有不少人(無論是泛民或建制派)不滿,綜觀意見主要為 i)「不要商討,要直接投票!」及 ii)「要求政府不要篩選自己卻先行篩選,自打嘴巴!根本不代表民意!」關於這兩點,我們希望提出一點觀察和朋友間討論的整合,如果有其他意見或有何不正確的地方都非常歡迎討論。

i) 不要商討,要直接投票!

「和平佔中」搞DDay,目的在於讓更多人投入思考和討論(且接受他們在思考、討論過後選擇不支持佔中),並讓佔中支持者表達自己可接受的底線和欲爭取的方案,以致佔中三子和秘書處知道支持者的普遍意見,日後參與佔中的人亦有非常初步的共識,可以同心為著某個目標或價值抗爭。

圖:政府網頁

《經濟日報》早前報導,政府對使用太陽能的立場竟然由更廣泛地應用太陽能發電,變成僅作示範!

現時太陽能科技突飛猛進,硅片的價格大跌,太陽能發電已經由不符合經濟效益,變成與燃煤差不多價錢的替代能源了,而且發電時還是「零排放」(生產硅片時的排放另計)。全球太陽能大國—德國便是以生產成本來定價。例如電力生產商如果以太陽能發電賣回給電網,可獲得較高的價錢,如果以風力發電,價錢將較低,當然最低的是以燃煤發電;通常目標回報率為成本的5至10%(遠低於現時兩電的保證回報率)。

現在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佔總發電量的17%(2011年),預計到2020年可以增加至35%,是香港目標的10倍!誰是真正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真是顯而易見。

圖:職工盟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以來內地罷工事件頻發,很多都發生在港資企業。5月7日,職工盟發佈「內地港資企業的集體勞資糾紛監察報告」,指出超過一半港資廠的罷工事件起因於搬廠不賠或未賠足遣散費及欠供社保,受影響工人估計約10萬人,近9成工潮起因於違反勞動合同法。職工盟預料未來因被揭發欠供社保而爆發的工潮會越來越多,職工盟又根據報告內容,將年度無良港商大獎予和黃集團的李嘉誠和自由黨的田北俊。

此份報告基於職工盟通過微博、博客、勞工組織網站及不同報章搜集的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間發生的15宗港資廠工人於內地集體維權的個案,涉及10萬人以上。由於內地媒體監管部門對集體維權類新聞報導及互聯網言論的嚴格審查,估計實際罷工事件遠不止15起。

內地工人維權意識增強,工運領袖受到官商雙重打壓

文: 黃浩銘 社會民主線線副主席

(一)甚麼叫做「拉布」?

拉布(Filibuster)是少數派議員通過冗長辯論故意拖長議事程序,以阻止議案通過,向執政黨施壓。拉布歷史悠久,在各地民主議會均十分常見。美國國會在1992-2012年間,共和黨及民主黨便分別拉布了591次及352次。今次社民連為再度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而對《預算案》提出過千項修正案,即使名為「拉布」,但每個修正案都有實質或象徵性意義,因此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亦已批准梁國雄議員提出782項修正案進行辯論。

(二)為何社民連要再次在《預算案》「拉布」 浪費公帑?

今年《預算案》財爺曾俊華退稅過百億還富有錢人,寧願將2200億土地基金加入每年盈餘的一部分,設立「未來基金」開展基建,大興土木,都不願直接還富於民,撥款500億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處理港人退休貧窮問題,亦不願擴大公共開支,例如增建公屋居屋,讓港人有安樂居所;或回購港鐵三巴,重訂運輸政策,消解港人逼地鐵的鬱悶。社民連在《預算案》拉布,正是要逼使政府承諾推行拖延廿多年的「全民退休保障」,回應港人逼切需要,要求政府的公帑用得其所,制止政府繼續興建如高鐵般大白象工程,淪為豪宅大商場項目,放任財團掠水,強逼港人埋單,拉布正是守衛公帑的必要之義!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87
  •  2688
  •  2689
  •  2690
  • 2691
  •  2692
  •  2693
  •  2694
  •  269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