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警方於2022年在尖沙咀搗破一個跨境賣淫集團。警方事後拘捕47歲已婚男警,涉向從內地偷渡來港的女中介「通風報信」,以協助逃脫,並在事後棄置兩人聯絡的電話。男警否認「作出傾向並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的作為」罪,今(19日)在荃灣法院(暫代區域法院)被裁定罪名不成立。男警強調從不知女被告是非法入境者及賣淫集團一份子。法官林嘉欣認為男警說法並非不可信,並指:「現代中年男女各自出軌,實屬等閒、尋常不過。」而男警承認與女被告交往純因好色,林官認為男警沒有詢問太多對方的事情,「似乎是遊戲規則、合情合理。」林官亦指男警身為有婦之夫,「為免小三纏身,不披露背景實屬合理。」林官續指,男警認定女被告終止關係,因此丟棄電話免「姦情敗露」是合理做法,他可能不知道電話具證據價值。至於女被告則承認「依靠另一人賣淫的收入為生」等罪,判囚3年。
兩名被告為呂偉霖(47歲,報稱公務員)及內地居民孟凡月(34歲,無業)。呂偉霖否認一項「作出一項傾向並意圖妨害司法公正的作為」罪。
男警指認為女被告決定「斬纜」故將兩人通訊的「鬼電話」丟棄
【獨媒報導】政府力谷旅遊業,出招為啟德郵輪碼頭增設巴士線,郵輪業界亦辦市集自救吸客,但似乎未見起色,香港郵輪及遊艇業協會更在本月10日撤出香港,遷往新加坡。協會義務總幹事楊梓呈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不少郵輪品牌認為香港「同以前好唔同」,認為香港的接待及語言能力不足,碼頭的設備和交通配套未見有很大改善,甚至有品牌認同香港吸引力「無以前咁多」,「佢哋都講話10年前嚟可能都一樣,宜家10年後嚟都係睇維多利亞港」。文體旅局回覆查詢時指,當局十分重視香港郵輪業發展,持續透過不同措施推動郵輪業復蘇。
接待及語言能力未能滿足品牌
《明報》今日報道,香港郵輪及遊艇業協會於本月10日撤出香港,遷往新加坡,協會認為近月啟德郵輪碼頭訪港郵輪減少,政府不重視郵輪業發展。協會的工作主要為外國郵輪招聘船員、安排船期及進行本地宣傳。
楊梓呈今早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認同香港的吸引力「無以前咁多」,「碼頭方面嘅位置,同埋宜家好多品牌對香港形象同以前好唔同,再加上接待方面,喺語言方面都得唔到佢哋滿足,總部都覺得話不如就唔要香港啦,不如我哋去新加坡啦」。
【獨媒報導】2019年11月「理大圍城」,示威者在油麻地、佐敦、尖沙咀一帶聚集聲援,警方在油麻地圍捕213人,分成多案起訴暴動罪。12人開審前認罪,還柙至今早(19日)在區域法院判刑。暫委法官黃雅茵指暴動是有計劃下發生的,示威者是「有備而戰」,對現場的商戶造成相當嚴重和迫切的滋擾,但是沒有證據顯示被告有帶領或鼓吹暴力行為。黃官考慮其中一名修讀化學的博士生成績優異,教授的求情信稱他有能力成為優秀學者,若非本案窒礙他的發展,可謂前途無可限量,然而被告並沒有悲觀,有重回正軌的決心,予以減刑4個月。另外6人亦因候審期間積極學習而獲減刑。最終12人判監3年至3年4個月不等。
以下為各被告判刑:
(獨媒報導)2019年7月19日凌晨,有傳媒拍攝到數百名白衣人坐旅遊巴到達大埔連儂隧道,將「連儂隧道」字樣換上「壽終正寢」,並撕走告示貼和放置多個花牌。大埔街坊即日全力修復,重新張貼標語,更有市民跨區前來協助。
同日,深水埗區議會開會,有30名市民入場旁聽,包括建制派支持者石房有。期間他們高呼「反暴力,還社會安寧」,全程辱罵議員,導致會議最終腰斬。
(編按:2019年,港府欲修訂《逃犯條例》,移交在中國內地、澳門和台灣犯罪的疑犯到當地接受調查和審訊,引發「反修例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及隨後的《港區國安法》實施。時隔五年,社會巨變,《獨媒》以一日一圖形式,與讀者回顧當年今日,重看這場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社會運動的經過與影響。)
【獨媒報導】在2019年10.1荃灣衝突中,「健仔」曾志健被警方開槍射中胸口,在棄保潛逃後被拘捕,去年就暴動、襲警及妨礙司法公正罪認罪,被判監禁47個月。中學文憑試周三放榜,《無綫新聞》今日播出曾志健的訪問,他在獄中表示,中英數三科考獲「434」的成績,但就不太滿意,希望明年再報考經濟及公民科,以取得足夠分數報讀本地專上院校課程,在出獄後留港成為社工。
在2019年反修例期間,當時18歲的中五學生曾志健,參與10月1日發生的荃灣衝突,被一名警署警長開槍射中胸口被捕,及後棄保潛逃,與3名涉另案的青年被安排在酒店等藏匿一年半後被捕。曾志健及後被控暴動、襲警及妨礙司法公正罪,去年在區域法院承罪被判監禁47個月。
第二次「亮相」無綫 透露「有啲卷做唔晒」
【獨媒報導】特首李家超曾說執笠的店舖「10間唔做,有16間開返嘅」,同樣的道理,財庫局就應用在公司清盤上。破產管理署公布,本港6月破產呈請書702份,按年升約10%,較上月則下跌19%。法庭發出接管令或破產令666宗,按年升逾22%,較上月亦升約7%。財庫局在社交媒體貼文並引述公司註冊處數字,指上半年本地公司及非香港公司的數字再創新高,分別共有144萬間及15,000間,證明香港經濟在不同領域「持續發展,百花齊放」。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在社交媒體貼文表示「經濟環境持續向好 公司數字再創新高」,首先引述在香港的公司數目創新高,充分顯示香港「優越的營商環境」,是海內外企業發展的理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