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淚常在燈下,晶瑩的、會映照弱小,確是可憐。成人的眼淚卻總在暗處。在枕頭、在只有自己的房間、在回家巴士上別過頭靠着窗的臉上。老師責罵學生,看他眼睛發紅然後心軟。自問,是否太兇,身為老師怎可流於喝斥弄哭孩子;學習教育的課堂上,可是說訓之、輔之、導之的。老師的老師卻說,新入行的一兩年,你總會為學生流點淚。淚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的確老土的問題。不過,老土之所成老土,有時正因它的無可抗拒。
阿眠老師很同意老師的話,因為他一邊讀教育文憑,一邊已幸運謀得中學老師之職。流淚嗎,早試過了,也聽說得太多。
新老師都在尋找定位。環境使然,有些學校要一絲不苟分清師生之別,有些則要融入其中界限模糊。性格使然,有人可初踏台板即威嚴逼人,有人則憑風趣言語引領風騷。慘在中間的,無威無趣,任何言行一「失」,學生中聰明的肆意揶揄你,頑皮的就連鎖欺負你。老師尋尋覓覓找定位,而最有用的卻還是年紀漸增,構成所謂的「氣牆」——「師奶氣牆」、「佬味氣牆」,林林總總,有機會再說。但新老師最怕的,還是那句「你都係唔適合做老師架喇」,一語定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