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臺北生態城市

收割中的稻田

臺北捷運站旁的生態寶地

最近有機會到臺灣出席會議,於是提早一天到達臺北,順道考察一下臺北城市中的生態寶地。由桃園機場搭上直出臺北火車站的機場捷運,經過一片正在收割中的稻田,看到收割機後有十多廿隻的牛背鷺緊隨其後,啄食被驚擾的昆蟲兩爬等,這個景象已令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景美河濱公園

在臺北車站寄存好了大背包後,就馬上到景美河濱公園,這裡雖然離景美站有十多分鐘的腳程,但當我穿過一些住宅小社區,發現有利用公共空間建的小型垂直菜園。穿過防洪大閘門,就是景美河濱公園。雖然河岸兩邊仍是石屎的河碮,但堆放了一些大石,沙泥堆積,植物就長在河岸邊,水雖然不太清澈,但也沒有臭味,夜鷺和小白鷺在水邊覓食,有翠鳥高速飛過,而碮岸邊的高大樹木,也吸引了灰樹鵲和五色鳥等。有人在河岸邊垂釣,有幾個人甚至落河張網捉魚,也有有心人在河邊的土壤空地開田種菜,但更多人是沿著這個景色甚美的河邊小徑緩步跑和踩單車,景美雖然未必如其名般美麗,但人文的風景卻是很美好 。

強搶東北無理 政治覆核可恥──新界東北案刑期覆核黃浩銘之答辯陳辭(案件編號:CAAR 3/2016)

前言

此案發生於2014年6月13日,經歷10多天的審訊後,裁判官溫紹明最後判我120小時社會服務令。然而,律政司不服刑期直接向上訴法庭提出刑期覆核,乃政治案件首次引用此例。此結案陳辭,必須感謝陳玉峰及黃啟暘兩位好朋友,他們協助我研究案件,尋找案例,反覆跟我鑽磨法律,讓我可以在上訴庭以法理說服法庭。誠然,我不會誤以為自己可以像個律師一樣成功說服法庭接受我的說法,但作為行動者,我必須清楚地說明為何自己不應再被判刑,向公眾說述東北案的情由。

我不求憐憫,但求公義;我不怕無情監禁,我怕鴉雀無聲。我說過,對於此案,我毫無悔意,絕不求繞,我在溫紹明面前所說都是真摯的。律政司說我無真誠侮意,因此應當坐牢,我說我真誠無侮意,不是為求坐牢,而是忠於自己,忠於戰友,如牢獄是我必然之所,我坦然面對,我所信相的主耶穌與我同在。

新界東北的村民仍需我們關心,以及橫洲的村民亦是,為求諸位萬勿灰心,我們要堅持下去,這是意志的比拚,這是無煙硝的精神戰爭,我們用耐心、勇氣和智慧繼續抗爭,我深信,公義必將到來!

阿銘與其他新界東北被告

A. 引言

1. 我採納郭憬憲大律師及譚俊傑大律師的陳詞大綱、就潘法官的案例所作的回應以及剛才的陳詞,並作以下補充。

律政司覆核刑期 求判反東北示威者入獄 稱「幾近成為暴動」

(獨媒特約報導)2014年6月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有示威者在立法會外抗議,部分人欲闖入立法會大樓,梁曉暘、黃浩銘、劉國樑、梁穎禮、林朗彥、朱偉聰、何潔泓、周豁然、嚴敏華、招顯聰、郭耀昌、黃根源、陳白山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並判罰社會服務令。律政司不滿判刑過輕,要求將13名被告收監,案件今日(8月14日)於高等法院開審。

招顯聰缺席聆訊,律政司指警方已千方百計找查招的下落,包括查找醫院、入境事務處記錄、寄出掛號信、聯絡其父母、在Facebook上留言等,上訴庭批准使用酌情權,容許在招顯聰缺席的情況下繼續處理其刑期覆核。

首被告梁曉暘上周獲終審法院批准,就妨礙公職人員執行職務罪提出上訴,因此律政司亦要求暫緩宣佈其刑期覆核。但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質疑申請的必要性,楊指上訴庭會考慮不同情況,盡量避免被告多次入獄,同時不明白現時處理的非法集結罪與妨礙立法會人員執行職務罪有何關係。律政司澄清經已就以上兩項罪名申請刑期覆核。

律政司:衝擊有別於普通非法集結

東北案刑期覆核開審 村民示威者斥政治打壓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財委會於2014年6月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示威者以竹枝及雨傘撬門進入立法會大樓內靜坐,13人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各判罰社會服務令80至150小時。律政司認為刑罰過輕,在去年3月向上訴庭要求覆核刑期,今早於高等法院開審。其中一名被告梁曉暘,上周獲終審法院批准就「妨礙正在執行職責的立法會人員」控罪提出上訴。

開庭前約20人前來聲援,並高叫「政治覆核可恥」、「土地屬於人民」等口號。受到刑期覆核的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指,眾被告已根據裁決完成社會服務令,直指律政司覆核刑期是要將反對官商鄉黑的聲音「一網打盡,打沉佢,打死佢」。他明言不會恐懼,更會堅持當日的信念,繼續抗爭。

環保觸覺聲明:棕櫚硬脂撞船意外鄰近本港水域  大陸延遲通報判斷失誤

政府自得到大陸撞船通報,一直稱撞船位置在珠江口,一般市民會誤以為與香港有一段距離。

本人日前向海事處查詢撞船位置,收到回覆,原文放在這裡:
"據內地部門通報,撞船位置在珠江口大蜘蛛岛附近水域(概位:北緯22°06.36′、東經113°53.50′)(註:香港通常稱為大蜘州)

20883214_10154476398636653_2064899303_o

團體聯署保育嘉頓中心 促古諮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獨媒特約報導)嘉頓公司擬拆卸深水埗地標嘉頓中心,改建成商廈,全民保育行動發起聯署反對,上週日與「畫下嘢 Wahayeah」合辦「留住嘉頓與嘉頓山」導賞團,促收回重建方案、政府介入並將建築物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嘉頓是為知名的香港食品品牌,曾經創造出「生命麵包」、「時時食夾心餅」、「雪芳蛋糕」等知名食品,其總部嘉頓中心有近80年的歷史。上週日「留住嘉頓與嘉頓山」活動,導賞員為居住在深水埗區多年的街坊、專業建築師徐卓華(Erica) ,民協區議員何啟明及馮檢基亦有出席。

對於嘉頓中心,Erica 如是說: 「既然嘉頓係服務咗香港人咁多年嘅企業,用生命麵包服務咗香港人咁耐,依家想重建嘉頓中心來延續做烘焙嘅生命,點解唔思考下延續呢棟建築物嘅生命?」

Erica 帶大夥走到鄰近嘉頓中心的大埔道休憩花園,她指嘉頓中心和附近的美荷樓、前北九龍裁判法院都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構成了一個在深水埗的獨特風景。嘉頓中心亦見證著香港的歷史發展,無論是嘉頓在抗日戰爭時為軍隊生產糧食,或是中心在雙十暴動時被國民黨份子破壞,嘉頓中心80年的歷史都與香港發展息息相關。

外判清潔工裝備不足  工會批評政府助長剝削

(獨媒特約報導)清潔工人職工會早前針對政府外判清潔工人在酷熱及惡劣天氣下工作的裝備進行調查。工會星期六發佈結果,調查發現基本配備包括口罩、手套、水鞋和防矖帽均嚴重不足;工人更要自行購買「貼錢番工」,要求政府檢視合約,停止助長外判商剝削清潔工。

工會在今年6月及7月走訪了八區,共211名負責掃街的外判清潔工,範圍包括食環署39個垃圾收集站。受訪清潔工約8成年過60歲,當中近7成為女性,大部分任職兩年或以上。調查結果顯示,近6成工人表示外判商在手套和口罩的提供上不足。在物資供應不足下,有超過8成工人會自購手套,自購口罩的則有5成,亦有兩成和三成工人認為垃圾袋及制服的供應不足。

值得關注的是,在剛過去的6月至7月中,天文台共發出23次酷熱天氣警告、41次雷暴天氣警告,當中11日有暴雨警告,打風的日子則有10日。調查又發現工人嚴重缺乏惡劣天氣如暴雨的裝備,近9成工人沒有雨衣配備,獲分配防滑水鞋及遮陽帽的人數更不超過五人。

細說十年臉書生活——尋找了多少快樂及焦慮?

臉書始創於2004年,現時是社交網絡生活中的一部份

本人也不經不覺使用臉書有十年時間,對一般人來說,臉書已成為互聯網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期間對日常生活帶來不少人的轉變,同時這類型的社交平台,令網上結交朋友更加方便快捷,就連多年沒有見面相熟的小學同學及朋友也可以尋覓得到,實在感到榮幸,於是會抱著最大期望與朋友有更親切的溝通及交流,更改善與朋友的社交關係。起初本人都這樣想法,但是長期過分沉迷於臉書身上的話,不僅太浪費時間,而且意想不到是令心理質素造成很大影響,對可否促進人脈關係構成疑慮,本人藉著幾方面詳細說明一下。

「加為好友」真是等於可以結識朋友?

平時交朋友的方法,通常是透過出席不同類型的聚會而結識,但臉書的出現,當找到相熟或渴望認識的好友,只要把朋友「加為好友」,同時對方願意接受了交友邀請後,就可以輕易結識到朋友,會感到歡喜。不過,由於朋友見面只集中於網上對話問候來保持聯絡,反而令出來見面的時間機會更少,有些更原來大家是互不相識的,幾乎是欠缺了一份親切感。

臉書的生日祝福能滿足需要?

編輯室周記:你係咪搞港獨?

「香港獨立媒體網」之名,係咪真係咁難明?有人便笑言網站應該要改名,改做在香港及獨立之間加一些標點符號,例如「香港/獨立媒體網」,釋卻「誤會」。

其實這亦難怪,獨媒近年的 facebook 專頁,便不斷遭到洗版負評,批評的內容節錄部份如下:

「独立要流血的,你们有那个魄力吗?」「有种7.1站街的时候自燃,为了独立,死一个你,唤醒更多的人,多值啊。」

「外國勢力做導演,中國香港港獨分子做演員,無非就給別人看的,演技差……」

「以香港独立之名哗众取宠炒作提高自己身价,这种人太恶心了。」

「据我所知,97年回归大陆的是香港这片土地,一国两制只是为了做给台湾看的,如果不想当中国香港人,请离开这片土地就好了啊,哪有那么复杂啊?不出十几年,香港中国金融中心的位置必将被取代,那么2025年,香港基本在中国就好像是广东普通成长水平咯,科科」

近年銀行稱為監管洗黑錢問題,收緊開設銀行戶口的條款,而特別是本土派組織要開設銀行戶口,幾乎無一成功。獨媒近年在開設銀行戶口時,亦遇到頗大的問題,銀行方面要求的資料及提出的要求亦多,有律師朋友便笑言是因為你們的名字,以為你們「搞獨立」。

「守護公義基金」全港籌款抗DQ  陳日君:不要習慣欺壓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早前入稟司法覆核取消羅冠聰、梁國雄、姚松炎及劉小麗的立法會議員資格,四人除了要支付律師費外,還有可能被立法會行管會追討薪酬津貼。「守護公義基金」今日起一連三日在全港各區籌款,由10多個民主派團體同民間團體合作。守護公義基金受託人、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今日到中環的街站聲援,表示香港人是他的兄弟姐妹,爭取民主的人最近受到壓力,政府以法律鎮壓他們,呼籲市民不要習慣欺壓。

「守護公義基金」發起人鄭宇碩表示,基金自成立以來共籌得700萬元,當中650萬元用作支付DQ議員的訴訟費用,餘下的則用作支援90名在佔領運動中被起訴的案件。在經過一輪訴訟後,基金現時只剩餘160萬元。鄭宇碩表示,若要應付立法會行管會追討薪津的話,目前金額遠遠不足以應付。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