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獨媒特約報導)新農業政策公眾諮詢將於3月31日結束,土地正義聯盟、長春社、綠色和平等11個環保組織舉行聯合記者會,批評諮詢文件對農地規劃失當等問題隻字不提,諮詢文件欠缺遠景,團體表示「唔收貨」和失望。他們要求改革《城市規劃條例》,加強保護農地,呼籲公眾透過網上平台將意見書傳送至食物及衛生局,表達對農業政策的意見。

改革城規條例 設荒地稅

團體要求政府改革《城市規劃條例》 ,在目前的條例下,農地隨時可被改劃成非農業用途,包括興建丁屋。團體指於1997至2012年,於農地申建丁屋案例有超過6成獲批,憂慮若不阻止此情況,本港僅餘的4,000多公頃農地將持續下降,建議政府長遠增加耕地來源。

目前有近84%農地被囤積荒廢,團體認為是由於政府常提出開發計劃,令農地主人有錯誤期望,以為政府終會收回有關土地,可以收取巨額回報。團體希望政府軟硬兼施,釋放囤積農地,包括考慮設立「荒地稅」,提供財政誘因、復耕輔助等,以保障本地農民土地使用權。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會議上星期通過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造價高達1,415億,但在空域問題未解決的情況下,被公眾質疑為大白象工程。 港台節目《視點31》昨日(3月24日)播出人人監機會召集人周月翔及表明「歡迎」機三跑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討論機三跑節目。機管局則繼續「龜縮」,繼拒絕出席人人監機會上周六研討會後,再次以未能配合時間為藉口拒絕出席。機三跑工程繞過立法會融資,受到公眾強烈批評,然單仲偕在節目中卻表示公開發債令公眾更加有效監察。

人人監機會周月翔批評機管局漠視民意,繞過立法會融資的做法是對立法會的侮辱。她又質疑民主黨立場含糊不清,黨內少壯派也發起聯署反對興建三跑。單仲偕回應指民主黨的一貫立場是若政府未能作出承諾,即機三跑會符合每小時升降量達102班,他們會反對,認為所謂分歧只是說法上分別。

攝:Manson Wong

3月21日在理工大學聽了廣州民航學院綦琦教授的演講,他主張珠三角地區五個機場共同構建多方共贏的珠三角協同航空體系,才是多贏的方案,他的論述我十分同意,香港必須用好珠三角腹地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單打獨鬥的時代早已過去,「以我為尊」是沒有前途的。

綦教授指出:「珠三角的空域是固定不變的,在空管技術尚無革命性提升的背景下,五大機場可使用的空域似乎更像「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目前這種基於五大機場各自發展訴求的分立式戰略目標儼然已經成為珠三角航空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 」。

我們必須注意,香港作為主要國際樞紐,真正的對手是首爾和新加坡,不是廣州、深圳、珠海、澳門,要勝於首爾和新加坡,香港必須多交朋友,少造敵人,以及好好利用自已的地理優勢,當中我們的珠三角腹地尤其重要。

硬是要建三跑和搶珠三角空域,要他人犧牲來遷就香港,是欺負深圳、澳門和珠海,是竉壞了的孩子的表現,只懂窩裏鬥而不識向外開拓和自我提升,離開高瞻遠矚甚遠。

圖:港鐵網頁

(獨媒特約報導)中西區區議會上週討論發展局提出的「堅尼地城西部土地用途檢討」修訂方案,計劃提供約3,300個公私營住宅房屋單位,其中約2,340個為公營單位。發展局同時建議將現時招商局碼頭、前堅尼地城垃圾焚化爐及屠場劃出部份臨海土地作「商業、休閒及旅遊」用途,海濱用地或繼續被私有化,市民不能享用。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原文載於星島日報(2015-03-25)

融合教育不只是教育政策,更是社會公義課題

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權利是社會的應有之義,現時的融合教育政策和制度,實是令特殊需要學生的基本權利被剝削,教師也因為苦無支援而面對極多困難。張超雄及郭榮鏗議員聯合提出以私人草案全面保障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對政策提出理想藍圖。具體政策問題和建議非常複雜,筆者希望討論政策建議背後的信念——支援特別需要社群乃是社會公義的課題。

尊重差異及實踐人權

以往普遍被指「讀書成績差」、「破壞課堂」的壞學生,隨着近年的社會認知提高,發現原來當年的壞學生可能是有「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的情況,近年的特殊需要學生人數增加,是將過去未被識別為特別需要的學生重新納入支援系統內。人人生而平等,不論其殘疾與健康、能力的不同,皆應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本着有教無類的精神,我們應相信所有人也有發展和成長的空間,這份相信在輕度及嚴重殘疾人士身上也同樣適用,社會不應因其殘疾而剝奪其教育的權利,亦應相信其有學習和成長的能力。

足總主席戴克推行新政,希望加強英格蘭球員在英超的比例。

由今夏轉會窗起,相信各支英超球隊將瘋起來,尤其是那些富裕的豪門。英格蘭年輕球員的身價肯定再創新高,勞基梳爾的紀錄料會在短期內被打破。因為英足總新政出爐,將在4年內提升本國青訓球員的比例,所以整個英格蘭球壇都要搶人。

在現時的政策,每支英超球隊最多17名21歲以上的外援。球隊最多註冊25位21歲以上球員,其中8個位置是本國青訓,即是英格蘭青訓出來的球員;其餘17個位置可以是外援。如果球隊陣中不夠本國青訓,就不能註冊滿25人,例如今季的車路士,他們只有3名本國青訓,所以最多只能註冊20人,其餘17人為外援。

大家可以細味這幅圖,入面表達了今季20支英超球隊在25人名單中的本國青訓分佈,深色是本國青訓,淺色是外國青訓,灰色是沒有用上的名額。

轉載 :作者:歐瑞麟(Dick),從小在梅窩成長的原居民,一直關注梅窩社區問題。曾協助為居民減低牛屎滋擾及推動長遠人牛共融的方案,正獲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 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合作研究,利用牛屎製蚊香。他最近向區內居民收集意見,提倡用可持續發展的的概念興建牛棚,長遠打造一個人牛共融的和諧社區。

梅窩牛牛已走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口。我們明白梅窩的發展是無可避免的,而本來在田野郊區悠然過活的牛隻,很難再在四處民居的叢林中安居。於是有人提出了搬牛上山的方案。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但這可能只是解決了短暫的滋擾,而沒有解決長遠的問題。歐瑞麟(Dick)透過自己收集關於牛的資料和觀察牛的行為,以及參考原居民觀察牛之經驗所得。對調遷牛群上山的方案作出了詳盡的分析:

1)難以控制其行走路線,山大地大,再難以追蹤牠們。如用GPS, 亦不會每隻牛都帶有,不是長遠計劃的方案。(在梅窩找牛也需要用單車找一段時間才找到,何況在山上)

2)由於再難以追蹤生活情況,也無法控制生育數目。牠們甚失去基本的福利。例如健康觀察及治療病疾。它們在生態上和梅窩文化歷史上都有很大的保育價值。

在工作上未能以自己認同的角度處理稿件,實屬合理,因為要顧慮公司立場,不喜歡唯有跳槽找間立場一致的傳媒。可惜現今的行業生態,究竟還有多少份報章、雜誌、電台、電視台可以避免左傾立場,不在篇採和寫稿過程間偏幫建制和政府而打擊泛民呢?

就連明報和有線電視都會被行家質疑某些新聞處理是刻意避重就輕的時侯,(不是說這兩家新聞機構做得差,而是他們的中立性屬新聞界的指標),我們還可以看什麼的新聞,記者要怎樣才會找到一個不糾結的工作環境。

作為一個未能暢所欲言的記者,唯有選擇私下做獨立報導。然而很快就發現,原本訂下來的很多大計,很多自己想寫想報導的新聞,都被日常的工作淹沒,根本動不了身和心去處理。

就以我為例,本來想佔領運動後再寫幾篇硝煙手記,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因為懶散而擱筆,我會好好反省。

最近太多行家辭職和萌生轉行的念頭,一位有八年資歷的明報行家亦轉投其他行業,再次在我腦海印證一句說話,「記者真係唔值錢」。他們的離職是這行業和整個香港的損失,朋友說只要願意投放資源很多人才便會回流,但誰願意出錢?誰願意花錢買報紙?甚至是,還有誰願意花時間精神去咀嚼一份深入報導?

財爺說中產飲咖啡,那麼我這般星斗草根還是去飲杯珍珠奶茶好了,等侯期間看到招聘沖珍珠奶茶員工的廣告,全職月薪比我這名所謂大集團全職記者還要高,嗯......我還是去當好了。

(獨媒特約報導)民政事務局提交中西區、離島區及北區的1億社區重點計劃建議項目予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討論,三個項目均在無反對下通過,將提交予立法會財委會審議。其中中西區擬花費9900萬,於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四個閒置碼頭及海濱,興建一個長400米,寬6.5米的公園,落成後將交由康文署管理。擬議海濱公園僅得一個近西區貨物起卸區的出入口,未能向東連接中山公園。政府目前正進行批發市場用地研究檢討,日後或會提出搬遷或活化批發市場。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26
  •  2427
  •  2428
  •  2429
  • 2430
  •  2431
  •  2432
  •  2433
  •  243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