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時子手中是福島核災造成的日本全國輻射污染地圖。
如果兩年前福島第一核電廠沒有發生七級核事故,福島郡山市的野口時子大概至今仍不知道60公里外有一家核電廠。野口時子今年48歲,是一名家庭主婦,福島核災發生後,她帶著仍在讀小學的一對兒女逃到岩手縣娘家避難,至4月才回郡山,自此一直活在輻射的威脅中。
野口去年暑假曾陪同16個福島兒童來港參加「暫避輻射休養計劃」,她昨天再臨香港,準備出席今天下午在理工大學舉行的《福島核災以來:經驗與批判》論壇。
野口通過翻譯對記者說,過去她不大關心時事,加上很少看到東京電力的廣告,所以完全不知道福島建有核電廠,為東京輸送電力。核災後,她不斷反省自己過去不問世事的態度,覺得必須改變。「我知道了(核電的危害),便決定從今天開始,不停地去做(跟核電相關的事)。我們絕不能將問題留給後代。」
圖:網民發起抗議 LV 活動
最近一個名牌對付註冊商標侵權的執法行為弄至滿城風雨,造成另一件公關大災難。我現在就嘗試解釋一下,這些商標執法如何運作,讓大家理解為甚麼外國名牌公司好像胡亂向誠實小商販開刀罰錢。
名牌有價,所以名牌主人是會極力維護名牌的商譽,而滿街假貨,是名牌主人最大的惡夢。雖然有說買假貨的消費者並非名牌主人的顧客對像,因此名牌主人其實並無損失云云。不過從法律觀點,消費者在不知情下購入假貨,消費者和名牌主人皆有損失,因此製造及售賣假貨是違反公眾利益的行為,一向以來皆是刑事罪行,香港海關可以執法。
既然香港海關可以執法,那為甚麼名牌主人要委托律師代辦?
有關商標及假貨的執法,海關並不主動,而是依靠商標主人的舉報。海關審核過資料後,認為証據充份,方會行動,捉拿並檢控侵權者。這個向海關舉報的機制,缺點就是商標主人會失去主動權。海關執法是刑事檢控,法律程序需時,雖然商標主人可以在任何時候向被告再作民事追究,可是被告不會在刑事法庭未作裁決之前與商標主人商討和解,對商標主人來說可能是費時失事。
唔識大陸政治嘅朋友,可能無聽過咩係「西奴吊架」,佢係一個共產黨內極左陣營設立的網站,叫《社會進步網》,估計是由重慶薄熙來放水搞的, 用意係打擊黨內外嘅自由派,標簽佢地做「西奴」,要放在「吊架」上,吊死佢地,成個中共 cross over 三K黨咁,好得人驚。薄熙來下台之後,網站誓死追隨,主要攻擊嘅對象變成影帝溫家寶及其代表的黨內自由派,為黨內極左及尚武勢力舖路。
圖:早前理大「排檔創新」在U magazine的訪問。右一為阮文韜Manfred。
文:葉寶琳(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
聯區小販發展平台等團體在去年初的小販排檔諮詢曾表示,解決消防問題,不應以打壓的方法,提出設計才是兼顧小販發展和消防安全的建設性做法。這時政府也承勢委託獨立學術團體協助,而政府的出發點除最基本「解決消防問題」,亦希望整體改善排檔設計。
現在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扛起這個燙手山芋,但研究結果出爐之前,食環署就再出新指引,排檔外型將可能面臨變化,我們今天見到的排檔都是四呎乘三呎的鐵皮疊成的屋仔,頂蓋就以波浪型鐵皮遮蓋,頂蓋面積每條街的指引都不盡相同,以花園街為例,屋仔前方就容許邊緣和屋仔間可有58吋距離。
但文件上建議,頂蓋距屋仔四邊只可有0.45米,反而容許在蓋邊加設攪蓬或伸縮簷蓬,按文件我們畫出了模擬圖,類似我們在旺區見到那些獲贊助的報紙檔,或似市建局為中環嘉咸街一些小販設計的攤檔。雖然有資助,但根據部份初步諮詢小販們並非全面歡迎,以筆者接觸的花園街小販為例,他們比較擔心伸縮簷蓬未能掛光管和掛衣展示等問題。
圖片來自 Michelle Morin
財爺曾俊華一句自己都係中產,換來滿城憤怒,之後他改口說,那句話是描寫自己喜歡喝咖啡與看電影的生活品味,卻不了解香港大部份「下流中產」的生活,只有憤怒,並沒有閒情喝咖啡看電影。
十年前,月入兩萬,住在市區400呎的單位,月租就四、五千元,還剩下一萬五可以喝咖啡看電影;十年後的今天,月入兩萬,住在市區400呎的單位,月租一萬二,只剩下八千花。收入因為「住」而不斷的縮水,中產變窮人,辛苦買來瓦遮頭也隨時因工程而變爛屋又或以融合發展之名被迫遷,歸田園更加渺茫。但大家仍回味著十年前那杯咖啡的味道,啄磨著誰拿走了我們手上的咖啡?
咖啡的味道徘徊在街道上,但卻隨著小店、冰室、街坊鄰里的四散而越來越淡,然而,記憶裡的回味卻越來越濃烈。
隨着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連同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新政府未來的管治方向已基本定位。本文把梁振英競選時的政綱、上任後的《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三者放在一起,看看梁振英政府是怎樣看待教育的。
去年特首選舉時,梁振英的政綱對教育侃侃而談,有七大理念、五大分析、三大目標,以及二十五項承諾,涵蓋了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及專上教育;到了《施政報告》,只餘下六段,不但對政綱內的承諾幾乎全沒回應,且對於教育界現時面對的問題隻字不提;而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共十七個段落,不但縮減了整體教育撥款(較2012-13的修訂預算減少12.4% ),更是藥石亂投,把錢都用在莫名奇妙的地方去。至於對教資會的撥款,則較2012-13的修訂預算減少了5.3%。
「御花園」陳宅受高鐵工程影響,客廳中央裂開一道裂痕,而且正向四周蔓延。陳先陳太一臉無奈。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工程自從於二○一○年展開後,至今已踏入第三年,當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工程對周邊社區帶來的問題亦陸續浮現。高鐵工程在八鄉錦田地區進行的深度鑽挖及打樁工程,懷疑導致周邊廿四宗村屋損毀個案,有村屋在年多前已出現嚴重裂痕,但港鐵一直「只監察不賠償」,苦主有冤無路訴。
(獨媒特約報導)被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包括在內的馬屎埔,到處都是荒廢的農田,始乎沒有理由不能「發展」。但這個景像並不是因為農業已被放棄,而是他們敵不過地產商與政府的收地,被迫棄耕。地產商收地之後,往往任由農地「荒廢」,亦不願意將土地租予農民。
在馬屎埔耕作二十多年的黎永權先生與太太,最近亦被政府收地。黎先生曾以不同渠道向政府表示希望租用有關土地,但遭到拒絕,地政署堅持要先收回土地,再作公開招標。雖然黎先生或可透過公開招標再獲得土地使用權,但地政署先要求黎先生把農地上價值十多萬的水電設施先後清理。即使日後中標,黎先生都沒能力再重建農地設施。他們一直依靠農務維生,養活了三個子女。黎先生明言一旦政府強行收地,自己就唯有被迫退休。
黎先生就事件曾三次去信地政署,換來的是官僚答案,表示要跟程序收回再招標,要租用的話便要投標。黎先生表示,再投標意味著他要先剷除所有的水電設施、灑水系統。他表示難而理解政府的僵化辦事方式,他擔心政府收回土地之後,只會如被地產商收回的農地一樣,任由「荒廢」,等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