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周的熱話離不開中共三中全會、國安會、同志遊行和菲律賓風災過後的救援工作等,但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的言論和特首梁振英的民望每況愈下;令筆者還是不得不再談電視風雲。行政會議違憲、審批程序不公義和通訊局直指從不存在三揀二等,相信讀者都已知一男子的好事多為。當局一直表示,必須借佳視的例子來引以為誡,避免香港電視網絡因財政問題而重蹈覆轍;實際上這是當局的藉口而已。然而,從佳視到港視,執政政權都是「假發牌」。
佳視倒閉原因,表面看似是財政問題,實際是當時港英政府一手造成。有評論認為,當時佳視同樣投入大量資金製作電視劇集,導致入不敷出。但不要忽略一點是,佳視在競投牌照時,其中一項競投條件為必須在星期一至五晚上的黃金時段(21:30-23:30)播放長達兩小時的教育節目,令該台的競爭力已受到先天限制。而教育節目的內容又以成人教育為主,如一些在職訓練的課程。這當然難以吸引廣告商的投資,佳視倒閉根本是時間問題。
港英政府真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