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調、優化、細化、活化,近幾年流行的語言藝術,這次市建局稱為微調的「需求主導」重建計劃,又真否他所言之「微」呢?「需求主導」第一擊海壇街重建項目,如果不是市建局出動媒體猛攻,迫使不願賣舖的業主屈,想必鎩羽而歸。勢色不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從前每個地段需逾八成業主同意收購,才能達致重建,局方以缺乏「彈性」為由,改為整項目八成就可成功重建。差之毫釐,失之千里,「需求主導」剛推出,就更改遊戲規則,強搶民產,市建局和主席張震遠意欲何謂呢?
想法何來?
一個「彈性」就可以解釋新方案?市建局可能已收到消息,不少地產商已收得七七八八的地段(如︰土瓜灣美善同道公務宿舍),有利可圖。從前大地段中有一楝大廈收購失敗,無法擴大地盤整體重建,成為大型屋苑,將利潤最大化。
如下圖所示,大廈A單位較少,有6成居民反對重建,較合理方法是大廈A劃出重建範圍,讓其他大廈B, C, D 和E重建,但按照市建局新方案,最終收購比例只要高過8成,大廈A的居民也被迫重建。
總收購比例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