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為天安門母親運動的丁子霖,廿多年來,她堅持要為兒子平反六四。原文刊於《陽光時務週刊》第 55 期《中國經濟硬著陸?》)
過去幾個月,母親因為中風,暫搬到我家療養。為了測試她的記憶,我花了一天談她娘家的家族史。
母親經驗裡的家
母親的祖父是印尼華僑,因為兒子於二次戰時在印尼戰死,為了離開傷心地,也為了建國,一家人搬回潮州,並買了一幅地,希望落地生根。但卻因為這幅地,在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中被活活打死。據我媽媽記憶所及,大概有四、五個直系親屬是在土改被鬥死。
本來,她與新加坡的表兄有婚約,卻因為種種政治的風浪而終止,最後被安排嫁給家庭成份為小農、並已安頓在香港的父親。我媽說,婚嫁的決定是為了走出國,建立海外關係,支持因地主成份而被鬥的娘家。結果,婚後十多年才申請到三個名額的雙程證。但家裡卻有三個孩子,她抱著「一個不能少」的堅持,拒絕簽收,連續多月天天跑去求當地幹部,最後才讓三個孩子一起走。
「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將於5月20日(星期一)結束,踏入諮詢期最後一個星期,還有甚麼值得大家去繼續關注呢?
(一)北港島線:換線或交匯?
其實在諮詢開始前,在不同鐵路討論區均有對北港島線的討論,只是在諮詢期內討論氣氛更為熾熱,兩個方案的爭論愈見激烈。許多的討論都從地區用家角度出發,無論是將軍澳、港島東區、九龍東,甚至港島西和港島南,全都被搬出來作為討論方向,部分討論略嫌帶點「山頭主義」。網友egdeen製作了一份意見調查,希望將大家關注的問題作統計,從回應數字中得出網友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