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獨媒特約報導)民政事務局提交中西區、離島區及北區的1億社區重點計劃建議項目予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討論,三個項目均在無反對下通過,將提交予立法會財委會審議。其中中西區擬花費9900萬,於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四個閒置碼頭及海濱,興建一個長400米,寬6.5米的公園,落成後將交由康文署管理。擬議海濱公園僅得一個近西區貨物起卸區的出入口,未能向東連接中山公園。政府目前正進行批發市場用地研究檢討,日後或會提出搬遷或活化批發市場。

文:羅沙

按:上星期,在陽光中介的違法「宿舍」遭石屎擊中的印尼移工Elis傷重死亡。事件再次說明,在現行制度之下,在港工作的移工的人身安全不受保障。兩日前,多個印尼移工團體發起抗議,要求還Elis公道,聲討無良中介。多個本地團體亦有聲援,以示香港打工仔與移民工團結一致。究竟香港發生了什麼事,以致容許同類事件一再發生?

「除非我們正視屢次出現的事故,不是偶然違反人性而造成,而是由系統性的去人性化所導致,否則我們將不能道出,或者挑戰自由主義的根本錯謬——承諾某群人普遍的保障和暴力對待其他人,兩者之間顯得十分『和諧』。」——Falguni A. Sheth

梁麗幗 電話訪問兩則

2015年3月4日 港台千禧年代 電話訪問
問:早晨。
梁麗幗:早晨。

問:為何這樣做?
梁麗幗:首先想講我的title,我已不再是學聯常委,在我學生會會長任期完了後就已經不是。第二是司法覆核的原意是,我們想過如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去針對人大常委八三一的決定,因為到目前為止,我都想不到一個方法是香港法庭可以直接挑戰人大常委八三一決定,但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做法是挑戰現在人大常委提出的講法、決定,他們發表他們的看法等,但這在香港有沒有法律效力是另一回事,所以現在決定將這個司法覆核放在第二階段諮詢,這個決定用人大常委八三一決定作法律基礎是整個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司法覆核針對的是這個,這個第二階段諮詢是有錯誤的法律基礎,是應該去撤消這諮詢並且應該按照法庭頒布的指引進行另一些諮詢。

問:香港政府不應參考人大八三一決定。

中港矛盾4個字愈叫愈響,有政協拋下氣話:「如果無共產黨、無中國,你哋連水都無得飲。」「香港需要東江水嗎?」這課題,近年再成熱話。明天是「世界水日」,只是在香港,也許叫「政治水日」來得更貼切。

水荒引東江水 「引狼入室」?

這並非有事沒事把食水政治化,說到底,東江水本來就是中英政治角力下的產物。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李家翹的研究指出,自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香港接連經歷水荒,在供水無法自給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伸出援手提供政治水,令港英政府陷入兩難。引水,既可解困,卻也可能引狼入室,因為一旦共產黨斷水,便形同切斷香港的咽喉。

港英當局深明水資源是戰略物資這道理,雖然最終拍板引入深圳水庫的食水以解燃眉,但同時急步推出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和屯門樂安排海水化淡廠等幾項重大水務項目,務求盡最大努力,維持水自主與安全。

論工程規模,船灣淡水湖是全球首個以大壩圍封海岸形式建成的大型水庫,儲水量在當年是香港其餘水塘的3倍。它加上萬宜水庫,兩座合起來足可供應全港86%的用水。

至於同樣達世界級的樂安排海水化淡廠,港英政府為節省高昂電費,一度密謀以核能發電作動力,又評估核電廠規模不宜過大,以免一旦落入共產黨手上這潛在風險。當年國力正盛的美國也摩拳擦掌要來參與,一來協助維持香港的水權自主,二來也想在這高科技領域,為其國內的企業分一杯羹。

轉眼,便是冬末,在過去這個不是很冷的冬天,香港有關「皮草」、「反皮草」的討論特別多,這對動保人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起碼,討論意謂著有不同觀點,有爭議。這也是好事。然而,很多朋友在這一波「反皮草」的浪潮中有疑惑,最基本的是,「我冷,皮毛可以保暖,原始人也是以虎皮保暖的啦!」或是,「皮草都是來自動物屍體,不利用也是浪費。」以上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比較容易回應,比較難的,應該是這一個:「為什麼你們這些動保人連假毛也不贊成,實在太『膠』了吧!」

首先,我們來處理兩個比較容易回答的問題。沒有錯,原始人應該也是以虎皮保暖,至少從武俠小說、電視劇及電影,甚至史料記載,都是這樣說的。然而,這裡頭還有一個問題。原始人不趕時髦,動物皮毛唯一功能是保暖,所以不必也不太可能每年換新款式,只有我們這個超級消費主義的年代,不同款式、顏色的動物毛皮成為時裝的一部分。喜好皮草者的衣櫃不僅有多件皮草,而且年年追新款。兩者不同之處,是「量」的問題。保暖,人人一件便足夠了,但時髦,便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數字,此數字會隨著製作成本下降及社會追求的程度而急速上升。根據統計,為了製造皮草,全球每年約有五千萬隻動物被殺。

攝:Manson Wong

納粹德國之反猶,並非源自猶太人的「特性」,而是基於德國社會自身的問題;同理,香港「光復」行動中出現的「排外/拒中」傾向,也不能歸罪於「陸客」(或「水貨客」)的「特性」,而是植根於政府管治不善、發展速度過速、旅客數量過多、貧富嚴重不均的香港社會脈絡……

有一種說法,認為反水貨客或「光復」新界的連串行動,是「佔領運動」的後續。表面看來,這說法有一點道理,一些「光復」行動的參與者,確實是來自金鐘旺角等佔領區;「光復」行動中,也偶爾可聽到「我要真普選」的口號,亦能看見胡椒噴霧。不過,深入一點分析,卻可看到一幅更為複雜的圖象。

「光復」什麼?

提出「光復」,首先需要理解什麼已被「佔領」。過去幾星期的「光復」行動,矛頭直接指向的,是來自大陸的「水貨客」和「自由行」,隱含的假設是,香港老百姓的生活空間,正逐漸被這些北方來者所「佔領」。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中,看得見的,有行出來的抗爭;看不見的文化背後,卻原來還有很多不同的加密符號。黑人的飲食文化就是其一,它不單是被看為You are what you eat,而且更是一種隱語,成為鐫刻著歷史與文化的密碼。

每一啖都是歷史

其中一場戲,馬丁路德金在Selma和大夥兒食飯,他們就是在吃Soul food。Soul food、Cajun food和Creole food,都是傳統的黑人菜──Soul food今日已被包裝得很hip,在大都市中登堂入室,但說穿了,它其實由十五世紀的奴隸菜演變而來,那時黑奴三餐不飽,他們只能用豬油、水芹、芥菜、玉米、動物内臟,和被主人拋棄的豬脚、牛尾、豬小腸,豬耳等,來填補肚子;至於Cajun這個字是從法文les Cadiens or les Acadiens而來,是指當年跑到北美洲殖民住在Arcadia又輾轉來到路易西安那的法國人;而Creole是指是由歐裔拉丁人和加勒比海黑人的菜色混血而成,早期更多由非洲奴隸負責煮菜。所以,每一啖,都混著美國黑人歷史中的血淚和辛酸。

食物是剝削和抗爭的標記

圖:Lo Lap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覓地建屋,為何被指「盲搶地」,針對綠化地帶?南區區議會上週討論黃竹坑的警察學院用地改劃為住宅用途,民主黨表示警校面積達18公頃,可建近2萬個單位,但政府部門冷淡回應。反之發展局卻在南區力推改劃14幅用地計劃,其中9幅用地屬「綠化地帶」,即使全部改劃成功,亦僅能提供1.04萬個住宅單位,只及警校用地的一半。改劃警校的動議連建制派議員也支持,南區區議會最終在無人反對下通過動議,要求政府當局研究。

《五個小孩的校長》:值錢的不是初衷

由香港福音導演關信輝先生出品的電影,平淡平凡的故事情節,卻令每一位觀眾都熱淚盈眶,離開戲院時,雖然淚流滿面,心裡卻有一陣溫暖。楊千嬅成為媽媽後,少了年輕時的青澀,多了一份女人的韻味,演活了呂校長的角色。除此以外,不得不稱讚的,還有一班老戲骨。此電影成功之處,必定是因為所有看來平平無奇的角色,全部都是非常高質素的演員。劉玉翠﹑姜浩文﹑吳耀漢﹑吳浣儀﹑馮粹帆,一個個恰到好處的演技,正好令觀眾的心揪著痛之餘,亦會默默為他們打氣加油。當然,最受觀眾矚目的,就是五位可愛單純的小演員,每一句對白,都牽動著觀眾的情緒,每一滴眼淚,都溶化著大人們冷漠的心靈。

戲中我最愛的情節,是每個小朋友回到家,問自己的父母「你有什麼夢想?」,然後他們各自回想起那個遙遠卻又沒有忘記過的夢。夢想聽來不切實際,於這個要贏在起跑線的世代,夢想,早就被遺忘得一乾二淨。可是,我也相信,每個人心底裡,都有一個夢。五個家庭的家長,最後,也共同完成了一個別人看起來不可能達到的夢,為自己及下一代的人生,寫上美麗的一個章節。

有市民向本會求助並希望多些人關注在 Facebook 上某一群組內有人正售賣綠海龜的幼體,該貼以淡水養定、食魚糧等飼養方便作為賣點。

在內地、甚至香港的通菜街在多年前已有賣綠海龜的幼體作為寵物,對我們而言,這已不算是新聞,但當時人們也會認為海龜必須用海水、人工海水甚至用沖廁用的鹹水來飼養的。可是,近幾年在內地所賣的綠海龜幼體聲稱已被淡化,意即可用淡水來飼養,這是增加銷售的一種手法。

在技術上,我們飼養爬行動物首要條件是盡量模仿自然環境,用淡水來飼養海龜在技術上已錯誤。由古海龜開始,現今海龜已有幾千萬年進化史,牠們完全適應了海水,龜販為了「出貨」而訛稱所謂淡化成功,而成功的理據是建基於現在還未死。

海龜並不是廣鹽性動物,沒有淡水與海水的滲透調節機制的轉換,所以不應該在淡水中飼養,這種飼養方式對動物是慢性的損害,雖然短時間內不會死亡,但肯定壽命不會長的,會逐步出現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並且,淡水浮力不及鹹水,牠們要比平時用更多的力氣向上游。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15
  •  2416
  •  2417
  •  2418
  • 2419
  •  2420
  •  2421
  •  2422
  •  242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