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逃避自由的骨質疏鬆校長們

新加坡的反對派到近年才能講出他們的慘痛經歷,在仍是威權統治的新加坡看這些書,更感言論自由來之不易。

中大學生會張貼「香港獨立」標語受校方干預事件所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如各大專院校相繼出現「香港獨立」標語, 以示學生們的團結,反對大學管理層對言論自由的禁制/干預,中間出現了大陸學生在中大反張貼,以至有組織的「愛國」大叔大媽操到校園的粗暴舉動。中港學生對峙和語言衝突,周竪峰一句「支那人」引起各方聲討,「播獨」學生的仇恨語言成了眾矢之的。

看到這些新聞時灰記身處言論受限制,抗爭比香港代價高的威權統治地區,因而感受特別深,雖然對中大學生會會長周竪峰的仇恨言論不以為然,覺得他如果真的對「香港獨立」是認真的,他發洩式的言論與行為只會「倒自己米」,但更對校方、政權和建制力量有意無意聯合起來,舖天蓋地的「禁獨」威嚇極感到不妙。

特別在閱讀一些新加坡反對派人士的回憶錄,展示為了說真話而被長期監禁,政府借「社會和諧」之名禁絕「冒犯」言論時,更覺得即使學生們的言論「千不該萬不該」,若不涉煽動暴力,校方只能用說理方法與之溝通、辯論,不能「大石壓死蟹」,要干預和禁絕,更不應該配合政權和建制陣營的大合唱,主動收緊香港岌岌可危的言論自由。

旺角超級天橋論壇  建制動員長者撐場  路政署堅拒透露造價

(獨媒特約報導)路政署建議在旺角興建「超級天橋」,星期六下午在大角咀舉行第二場社區論壇,官員堅拒透露天橋造價。此外,獨媒記者發現有建制派人士動員數十名長者出席撐場,但多人在論壇中睡覺和零發言。論壇在大角咀旺角街坊會陳慶社會服務中心舉行,論壇要求參加者預先登記,記者事前曾致電顧問公司作登記,但發現名單上沒有記者的名字,工作人員表示即時填寫便可以。論壇有超過一百人出席,超過一半以上為長者。

collage1

馬不受保

馬季開鑼才兩個星期,已經意外連連。除了在上星期日騎師黎海榮策騎「育成寶貝」墮馬外,上周二的行馬機1死8傷離奇事件更是聞所未聞!那天練馬師麥菲文安排了9匹馬到行馬機踱步操練,據說是其中一隻馬匹情緒不安或受驚,未幾失蹄倒地,阻礙了隨後馬格移動,形了成骨牌效應,九匹馬前仆後繼,而行馬機仍不停轉動下造成1死8傷的慘劇!

應該是我太天真了,在絕大部分香港人或馬迷眼中,這都根本算不上是甚麼慘劇。不過是漫長馬季中的一段小插曲,在賽馬的世界,意外之於馬匹是日常。在賽事中你看到的只是部分,公眾不知道的又有幾多呢?這些「雞毛蒜皮」的事,馬會認為不值一提。

馬會沒有機制將未有報名出賽的馬匹的傷病事故全部公開,每年都有大量馬匹因各種傷病事故退役,牠們是甚麼傷病?背後原因為何?退役後命運如何?要被人道毀滅?因為不涉及公眾利益,馬會都不會特別公布。今次的行馬機意外發生在上星期二,但如此「罕見」事件馬會卻隻字不提,只在馬圈口耳相傳幾天後才在傳媒追問下作出回應。其中一匹受傷的馬匹「宸龍」在事後退出了周日的賽事,馬會公布的原因竟然是「中暑及精神不振」。

而到今日,馬會依然沒有打算交代事件詳情,是人為失誤?是機件故障?還是行馬機設計上有危險?還是程序上有改善必要?還是說穿了,大家都不大上心,很快大家又把焦點放在下次賽事了。哪怕你是馬王級如「佳龍駒」,墮馬離世不到一星期,大家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葵青區議會「撥款申請過多」為由 通過只限舉辦一次性活動

(獨媒特約報導)昨日(9月14日)葵青區議會大會除討論加強利益申報機制外,又同時收緊對資助活動的要求,包括申請機構註冊地址必須位於葵青區,以及申辦活動不得多於一日,理由為難以監察、撥款申請過多及社區會堂飽和。立法會議員兼葵青區議員梁耀忠以足球班為例,根本不可能一日完成,質疑做法「斬腳趾避沙蟲」。

葵青區議會昨日在「就地方組織申請區議會撥款事宜修訂《葵青區議會撥款使用指南》」議程中,討論區議會屬下的行政及財務委員會(下稱「行財會」'),在今年9月7日會議上通過兩項建議,包括區議會撥款應只供註冊地址於葵青區內的團體申請,以及以「避免浪費資源」為由,撥款申請不可用作舉辦為期多於一天的活動,為期多於一天的連續性活動(如宿營)則不受限。

民主派及建制派議員就禁止撥款給舉辦多於一天活動的建議,引起激烈爭論。街工區議員黃潤達質疑,部訓練班如粵劇班為期雖然多於一天,其本質仍是屬於文娛康體活動,認為新修訂的指南會違反區議會發展本區文娛活動的原意。

街工區議員兼立法會議員梁耀忠指新修訂純屬「斬腳趾避沙蟲」,令地方組織難以舉辦活動。他以舉辦足球班為例,根本沒有可能連續四天訓練以符合新要求,質疑難道此類活動就不應該支持。

葵青區議會修訂利益申報制度 議員批「換湯不換藥」建制派續壟斷資源

(獨媒特約報導)審計署報告今年四月狠批葵青區議會在社區參與計劃撥款多項失當,當中涉利益衝突。民政事務總署依據審計署建議修改利益申報指引,又規定議員須把名譽職位填寫在公開的個人利益登記表,昨在區議會獲通過。不過有議員指在建制派議員佔大多數下,修訂指引不會改變利益傾斜的問題,「換湯不換藥」。

審計署報告批評區議會對參與審批撥款的區議員,在處理利益申報上無統一標準,並建議民政事務總署提供指引。民政事務總署因應報告,草擬有關「其他可供申報的利益」的指引, 並規定區議員或增選委員擔任名譽職位及其他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重要關係,必須填寫在個人利益登記表。總署又就區議會處理利益衝突提出「三級制」指引:

第一級: 如議員/增選委員身兼有關活動主辦/合辦/協辦團體不具實務的職銜, 例如名譽主席、名譽會長及顧問等,只須在討論前申報利益,但仍可參與有關的討論、決議及投票 ;

短租富豪設施用地 六問局長

CC:發展局局長、地政署署長、林鄭月娥及相關富豪

同地政總署交手咁多年,成個體制可以話係「官僚之中既官僚」:不斷自己創作一百種自保既理由去阻礙任何改革,連政府內部都驚左佢。今次面對富豪短租公有地做私家游泳池既問題,公眾一定要幫手花多一百倍的火力追問落去,先真正可以從政府手上拎番大家市民既租地權,令土地資源唔會向某啲階層傾斜。

收集左近幾日政府對我地個研究報告既回覆,依家有六大問題要繼續追問局方,希望大家都幫手廣傳出去,一齊追查到底逼局方回應。

1. 幾時交代富豪後花園地全港位置分佈?

地政署長近日繼續操弄數字,以前又唔見佢拎,今次就拎埋租俾公營部門(機管局1600公頃)既條短租大數,黎溝淡條富豪後花園條數(34公頃),誤導公眾講到其實呢類富豪後花園地加埋得個2%好細啫(其實有30幾個標準足球場咁大),唔好咁吝嗇俾啲富豪啦。

但係成件事過唔過分,唔會因為你計下個%就改變左。政府必須要全面交代哂依家1700份富豪後花園既地理位置同面積,呢啲係公家地黎唔係政府你自己既財產,拎張地圖出黎,等大家判斷究竟依家啲富豪後花園係咪好合理囉,我地追左你交幾年啦。

2. 點解公有地既審批理由政府都當係「個人私隱」?

局長話肯未來會公開新短租土地的租金同面積,好透明左咁,但係依家所有既短租租約就唔公開得,因為涉及「個人私隱」。

文化界聲援政治犯  下周日中環搞音樂會

(獨媒特約報導)反新界東北13人和雙學三子早前遭律政司覆核刑期先後被判入獄,「守望前線」和文化界會在下星期日下午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共同體」——政治犯聲援音樂會。「守望前線」義工方翠而表示,希望能夠用軟性的手法令更多市民認識政治犯,所以和文化界舉行音樂會。她呼籲市民除了參加音樂會外,還可以即場寫信,令在囚者不感到孤單。

IMG_1025

他們將向警察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活動預計在下午3點開始,有團體會舉行攤位,傍晚將有音樂會及戲劇表演,預計在晚上9點結束。

回收商停收廢紙一周 環團籲各界減廢應對

(獨媒特約報導)回收業界今起停收廢紙一星期,綠惜地球估計本港將因此累積18,000公噸廢紙。綠惜地球發起「讓我們成為解決問題的一員」行動,希望機構、個人和回收業都能夠做出相應行動來面對問題。個人可以避免購買過度包裝食物、避免影印、做好分類;機構可以暫存回收品以減少回收商壓力;回收商可以將廢紙出口到東南亞,避免過份囤積。行動目前已得到港鐵、新世界發展、中華煤氣、港燈、中電的正面回應。

新福事工協會關懷貧窮學校趙日輝指出,停收行動經已嚴重打擊拾荒者的生計。回收商「SSID」執行董事葉文琪批評,政府一直沒有配合業界,只希望「大陸搞掂晒」。

回收價插水 拾荒者生計受損

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發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禁止未經挑選的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進口。大部分內地廢紙回收商尚未獲批文,香港回收商堆積大量廢紙,於今日起停收至少一星期。綠惜地球估計停收行動只是暫時性,但可能會累積18,000公噸廢紙。

譚駿賢:屯門母子離奇死亡:關於制度涼薄的思考

文︰工黨秘書長譚駿賢

有關涼薄,這幾天全城鬧得熱哄哄。有人於教育大學張貼海報「恭喜」高官喪子,建制中人發動攻勢,窮追猛打,誓緝元兇;同日,傳媒報導屯門山景邨母子離奇死亡,母親已死去三星期,兒子則約死去兩星期,即兒伴母屍數天後才死去。這一宗事件,碰著「涼薄」爭論,注定得不到媒體與公眾更大的關注。

屯門母子死亡事件,其實更值得我們注視。該事件中所揭示的社會問題,其實比起教大大字報更涼薄——因為慘劇源頭,也直接指向官僚涼薄、制度涼薄!而你與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據報,該涉事家庭父母離異,長子與父同居,次子與母同住。出事的次子,今年15歲,已多年沒上學。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次子最後就讀的是屯門一間小學,唸到四年級。按推算,他當時只有約9歲。母子曾短暫領取綜援,但近年主要靠贍養費過活。父親則向記者稱,每個月都有給予贍養費,母子不會餓死。

關於教育局責任

事件爆出,大家都問:為甚麼次子曠課六年,竟無人知悉?究竟哪個部門跟進?據教育局指出,細仔缺課後,原讀學校已按程序向局方申報,局方亦已按程序多次家訪,但找不到母子兩人,事件就擱住了。

香港需要一間廢紙再造工廠

香港的廢紙回收公司,即將停收廢紙,不但公公婆婆不能再靠執紙皮賺下零用,而往後辦公室、學校的廢紙,甚至你剛剛網購送貨過來的紙皮箱仔,究竟可以點算?

環保回收要有成效,整條回收鏈每一部份,缺一不可。由收集、運輸、打包、於工廠再造及市場上能賣出這些再造產品,每一環節都要滿足,才可使回收再造成功。膠樽就是部份環節失效,使膠的回收多年來成效不彰。

而紙張及紙皮,自從2006年後的南華造紙廠結業,香港只能將已打包的廢紙運往大陸,只有回收鏈的前部份在香港發生。可惜,這種依賴,十多年後的今天,終於出事。大陸仍未批准未來一段的時間的廢紙入口配額,香港的廢紙頓時失去出路,部份廢紙回收商已宣佈星期五開始停收廢紙。

咁點樣收科?會唔會未來幾日周圍都係紙皮?放廢紙去廢紙箱仲有冇用?依幾日好多人問我這些問題。去到這刻,真係好難即時扭轉這個困局。因為要做野,要在2006年南華造紙廠結業就要開始做,當時我已經在每一個廢物管理論壇、諮詢會講,香港要有自己的回收再造工廠,無論政府資助商界做又好,政府全資興建運作都好。當時的環境局局長是邱騰華,是一個失職的局長,香港因此在環保留空了5年,直接說,浪費了5年。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