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隨筆:作為圖騰的女神](/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一個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高材生參選港姐,成為社會熱話。幾幀照片、一個中學時的簡短訪問,一些背景資料就讓這位高材生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女神」,即使她還未有機會與觀眾直接對話,她也輕而易舉地成為大眾心目中的完美女生。
我沒有仔細考究,但近年「女神」一詞的應用層次似乎漸漸拓闊,不再屬於模特兒水平的美女,也不止於性格吸引的可愛女生,更於積極參與政治的女生。這位高材生,在會考奪得10A後表示對「雙普選」的追求,加上一個不可挑剔的履歷,就是內外兼備的完美「女神」。
論者沒有做好Due Diligence,就急於在這位二十三歲的女生身上套用無數光環,這不是很有趣嗎﹖對於一個二十三歲的年輕女生,過去數年到外國高級學府留學,她的價值觀大概是變化得最快的時間,為什麼數年前的印象可以這麼直接簡便地套在這個煥然一新的佳麗身上﹖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們信任西方世界對民主價值的堅持(因此在英國留學後不會變質)、爭取「雙普選」的人不易變節(一日泛民,一世泛民。除了馮某之外。)、外國留學的高材生就是有智慧等等。我們對「女神」的膜拜背後,大概有很多難以梳理又難以言明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