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文:宋志標

新近的微博說,浦志強律師傳出話來,要張思之做他的辯護律師。這名有著魁梧身材的大陸人權律師已經被拘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罪名是那個人所皆知的口袋罪:尋釁滋事罪。導致浦律師被捕的直接原因,是他參加了某事件25周年的小型研討聚會。

參與5月3日這次聚會的大多是在北京的知名學者、社會活動人士、作家,諸如清華秦暉、土家野夫、郭於華等人。根據後續的輿論顯示,也邀請了一些像王瑛這樣的企業家與會(但未成行)。聚會選擇在某一個人的家中,然後,十幾個人就被做筆錄、被搜查等。浦是最先有確切後果的。

早在一周前,那次事件就已到了遍打“招呼”的維穩時刻。不同人等受到不同方式提出的警告,不要涉足這一維穩的例牌大事件。浦志強作為25年前那次事件的參與者,從來不避諱那個已經被高度敏感所浸染的標簽,他的被捕將歷史與現實捆綁在一起。

就廣闊的公共輿論情形看,25年前的事件屬於極少數無法通過輿情操控達到失焦目的的議題。無論是陳一諮逝世、還是香港支聯會敞開事件展館,抑或浦志強參與的這個聚會,海內外的關註都被這個議題激發起來。25年尋舊夢,指摘強國議未休。

訪問︰陳芊憓、譚以諾
整理︰陳芊憓

(獨媒特約報導)林超賢可說是近年火紅的香港導演,尤其《證人》以後,其電影風格逐漸成形,《火龍》、《線人》、《逆戰》和《激戰》等作品均炙手可熱,而《激戰》更大獲好評,在今年的香港電影金象獎中榮獲十一項提名,亦勇奪了最佳男主角的殊榮。由古惑仔到警匪片,從喜劇到嚴肅,到現在風格漸次成熟,十七年的導演路一點也不易走。

魔性與人性-- 創傷與救贖

《魔警》自電影節後正式上映,吳彥祖和張家輝擔當主角,電影起首就有七人戴上鬼王面具,立刻令人聯想到杜琪峰的《神探》中劉青雲與七隻鬼現實與虛幻交錯的片段,而且戲名一神一魔,實有回應的意圖。當被問及《魔警》是否有意回應《神探》時,林超賢直說因為電影題材與徐步高相關,開拍前看了很多相關的電影,訪問了許多相關的人,而《神探》也是從徐步高出發,所以《魔警》的前製的確有參考過杜琪峯的處理手法。雖然兩者在角色的處理上都用「鬼」來表達其內心,但林超賢最終要探討的並不單純是主角的內心世界,而是要找出人性的惡與善。

由麥兆輝和莊文強編導的最新電影《竊聽風雲3》將於六月上映,今次的主題『地產』以新界『丁屋』為主軸,相當敏感,但亦令到眾多沒有起丁屋特權的非『原居民』香港人精神為之一振。

有些人會問,販賣丁屋是罪過嗎?絕對是!其實『丁屋』政策原意只是讓新界男性原居民在村內以優惠條件批地(concessionary grant) 建屋自用(註一),重點是『自用』,那為何又原居民可以販賣牟利,導致丁屋豪宅林立?而在某些村落真正的居住的『丁』卻少之又少,不少『丁』更已經袋著優惠條件批地衍生的利潤遠走高飛,甚至移民?元兇就是丁屋的『撤銷轉讓權限制』(Removal of restrictions on alienation) 。丁屋原本在一定年期(一般是五年)不准轉讓的,但這是原來可以用補地價(錢)解決的,不足五年的丁屋補地價後就可以高價出售;而今天的高樓價來看,補地價絕對是少少錢,轉嫁消費者亦冇問題。那麼這個現象有多普遍?

每逢母親節,我們會用贈送賀卡、鮮花和禮物等方式表達敬意,或者與母親一同到附近的茶樓或酒樓裡面飲茶慶祝,享受相聚時刻,孝順一下母親。而母親節的由來,就是源於發起人的一片孝心。

現代來自美國的母親節是由 Anna Jarvis 發起。她在童年時就曾聽過其母親說:「我們有許多以男人為對象的節日,卻沒有一個獻給母親的節日。」可是這個願望尚未實現,她就逝世了。Anna Jarvis 為圓母親心願,於是在1907年開始舉辦活動,旨在設立一個獻給母親的節日,希望所有人在那日能對他們的母親表達愛與敬意。

Anna Jarvis 先後寫信給許多有名人,要求他們支持她的行動,以發揚孝道。雖然初時反應冷淡,但她並不氣餒。1907年5月12日,她的行動終於得到回響。安德烈衛理教堂終於應邀,為母親們舉行一個禮拜儀式,取得「階段性勝利」(笑)。隔年,此儀式在費城舉行,並獲得維州州長的支持,於1910年宣佈在該州設立母親節。

原圖:和平佔中專頁

商討日(三)投票選出的三個方案,最終全部包括直接的「公民提名」。不少「泛民」中人、老太及「學者」均紛紛出來批評這個結果,指未能反映「沉默大多數」、「香港2020」說三個方案「令香港人沒真正選擇」、湯家驊則指「有篩選成份」……筆者當日參加了在北角舉行的港島商討日,場外有「愛護香港力量」的示威,破口大罵的正是指責佔中「挑選」(挑字是比較高音的)。為何這些「泛民主派」,口徑竟然也「愛港力化」了?

商討日(三)舉行之前,出現了所謂人民力量及社民連「背離」共識,不投「真普選聯盟」的方案而改投「人民力量」方案,確保商討日(三)勝出的三個方案均包括「公民投票」,商討日當日,又出現有人「唔D去投票先」的問題。出現這些「混亂」,其實與方案出爐後「保守泛民」大力批評佔中、人力及社民連,是同一個問題。

十八歲那年,他狹著「新朗尼」之稱,光榮地從英冠空降到英超賽場,誰都對這個「未來英格蘭的希望」充滿期望。

但不知是傳媒過份的吹噓還是實力有限,他卻不如別人所想般那麼強勁。才來沒多多久,就被打入冷宮,過著那些只能在場邊看著對友打拚的日子,甚至被放逐到原先的地方,一個低層次的地方,重拾比賽的感覺。

作為一個年輕球員,最重要的,不是這刻能賺多少錢,最重要的是能否在場上表現自己,享受比賽。要是連比賽也打不上,哪裡來金錢?

在那些比賽裡,他表現不是那麼搶眼,他好像一顆彗星,起初閃得很燦爛,但不消一刻就熄滅了,燦爛火花就只有那麼的一刻。漸漸地人們對他的評價有所懷疑,難道他真的會如彗星般一閃即逝?

人也許像醇酒一樣,經過一點時間的磨練,才會更加可口,也許他也是一樣。

在那些流浪的日子,他好像重拾了昔日那種入球感覺,十二場打上了八球。這樣的表現才像眾人所說的英格蘭未來希望吧?但我想要是真正說服別人,定要打上最高級別的比賽,證明自己。

人家說前鋒最重要懂得把握機會,你是否一個好射手,就看你的把握力如何。那天,他沒有好好把握機會,但不要緊,青春仍在,仍然熱血。要是機會再次到來,可別要再次讓他溜走。

什麼是Squat?(從字典解釋)“

“to live in a building or on a piece of land without permission and without paying rent“ (擅自佔用建築物【空地】)

兩個法國朋友在墨爾本郊區找了一幢丟空了的小房子,本來是沒駁水沒駁電,又不知他們怎樣去把水駁好,變成有水沒電的有趣房子。

聽本地人說,很多外國背包客跟本地嬉皮士都會squat在這一類的房子,可以試試看去找房子的主人問問,一般的情況下,只要幫舊房子翻新、修整一下,基本上屋主也很樂意讓你免費待在那裡一段時間,朋友的朋友就是這樣一待待了同一所房子五年。

一所沒有電的房子,可想而知在晚上時候都是沒燈的,我們幾個就在燭光下玩音樂畫畫練雜耍。有一晚說起我不能畫出世界地圖,甚至對各洲的大概位置也是零概念,他們馬上打開google map要我記著然後背畫在牆壁上……雖然畫出來的不能算是地圖但我總算知道從澳洲飛去歐洲比從香港飛去歐洲的距離比較遠.……

沒有電的另一個有趣問題是……沒熱水!

圖:蘋果日報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原定在2015年5月全面通車,但港鐵於2014年4月15日表示要延遲到2017年底才能提供服務;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公開表示驚訝,並對自己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傍晚舉行的緊急會議上接納了港鐵行政總裁韋達誠的說詞,不向立法會披露真相一事道歉。

高鐵香港段工程費680億,與14-15年的預算案的基礎建設的779億、社會教育的754億和社會福利的619億相若,相當於財政儲備的7550億的9%。

面對如此龐大的公共開支計劃的失誤,張炳良身為問責局長,應否辭職?

在回答這問題前,我們需要了解相關的五個持份者在這醜聞上的角色。

1. 前任政府

曾蔭權一意孤行,拍板高鐵總站座落西九。2008年7月8日,財務委員會批准52TR-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 設計及地盤勘測工作,開支的27億8千萬, 然而,只有 8千萬用於地盤勘測工程,比例只有3%,遠遠低於其他立法會工務小組相類工程所需, 例如開闢地下空間、將軍澳公路網、焚化爐工程等所需,均約佔一至二成開支。

基於2013年5月的政府給立法會的高鐵第六份半年度報告中的承建商向港鐵公司的索償資料,筆者早撰文作分析:
1. 主要問題出在總站;2. 勘測數據出現問題;3. 主要事件發生在2013年前期。

今年三月,暴雨和冰雹襲港,商場天幕破裂雨水如瀑布般下瀉。五月上旬,天文台已經要發出黑色暴雨警告,香港多處出現水浸,其中包括紅磡海底隧道和港鐵大圍站的大堂。這些現象都是港人以往所難以想象的。

天氣變化當然有它的自然波動成分,但我們若放眼全球並認真地考察過去數十年的極端天氣事件,便會發現在自然波動的背後,實已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在溫室氣體排放的不斷增長下,全球的溫度正不斷上升(過去一百年已經上升了接近攝氏一度)。這種升溫不但令全球高山冰雪急速融化和北極海冰銳減,亦導致天氣反常嚴重和極端天氣變得愈來愈頻密。這一結果既來自實際觀察,亦來自最先進的電腦模擬演算。按照如今的趨勢,我們現時所見的,只不過是接踵而來的災難性天氣的前奏而已。

(這篇只是個人看法,我不太擅長評論政治問題……)

我一直也想寫一下自己對澳洲原住民的看法。

從外表看,他們很容易辨認,皮膚黝黑,看起來有點粗糙;鼻子扁平。大部份衣著都較隨便,很少看到穿西裝的原住民。

他們主要集中在澳洲北部,所以待在Cairns的時候很常會看到他們。也有認識了一些原住民朋友。

大概是「職業」使然,我很少從外表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加上自己本來對原住民就沒有負面的印象,在賣藝的時候會跟很多當地原住民聊天畫畫。他們很喜歡藝術和音樂,也很尊重藝術創作者。我也收過不少來自原住民的捐助(donation)。

因為展覽場地(是一家本地人很愛去的咖啡店,有點像小社區)的關係,參與了一些社區活動,當中有關於原住民的主題,慢慢對他們多了點了解。很多人都知道澳洲歷史,當中許多不人道、不公平的對待。時至今天,澳洲政府像在補償似的給予原住民不同的福利、特權。而得出的結果是原住民持寵生驕、橫行無忌。這是很多人對原住民的印象。可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56
  •  2657
  •  2658
  •  2659
  • 2660
  •  2661
  •  2662
  •  2663
  •  266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