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三跑」真相——千億碳成本誰埋單?

民航業發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上升是加劇氣候變化的元兇之一,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壓力下,今年10月國際民航組織承諾從2020年起,民航業的增長再不能令碳排放量增加,因此同意建立碳交易市場,意味機場和航空公司未來的每一步發展,均須為每一噸額外碳排放付出成本。

香港機管局過去對此一直迴避,令社會大眾蒙在鼓裏。「社會代價及回報評估小組」(下稱「評估小組」)與英國專家合作,為第三條跑道的碳排放和社會代價進行科學化評估,並把研究方法和成果全盤透明地公諸於世。

為了作出精確預測,評估小組根據國際通用的方法,以「四部曲」方式進行評估:

一、選取方法學
評估小組決定採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責委員會」(IPCC)建議的航運碳審計「第二級模式」,即按照將來不同型號航機的預計升降量,以由下而上的方法計算未來每班航機產生的碳排放量,滙集成為碳排放總量;這是所有方法學中最精準而又可行的方法,因為IPCC的「第一級模式」依靠機場的總用量估算,這會流於粗糙;而「第三級模式」則須要預知未來幾十年的航班編排,實際上並不可行,因此一般只用於評估過去已發生的碳排放。

二、選定航機升降量數據

我父與咖哩飯

這個是外賣,擺盤時還不小心沾到裙子。感冒,再加上種種原因跑回了天后。去影印,然後沿電器道回家,家裡已是只要我不開炊已不太可能有晚餐吃的境況,今天無力,本來也掙扎一番要不要買菜,煮個蕃茄也好什麼的,走著走著便到樓下的連鎖食店,想起我父。

我父好多年前便離港工作,許多人以為我父母早早離異,其實只是分隔兩地,不算特別恩愛,幾近淡如開水,不浪漫不張狂的尋常夫妻。我與我父關係一直不好,小時候被打得太多,他恐怕也忘記,日後我便體諒,我出生時我父二十三,我母二十二,比我現在還要年輕,火氣盛,不懂如何與孩子溝通怕且只是平常。我父也不說話,平日回來便睡,一睡就到半夜,冷戰的日子裡他回來我便外出,有時去友人處借宿,離家前會瞥見他買的盒飯,咖哩牛腩飯,樓下連鎖食店標準化的盒飯,米飯了無生氣,牛肉太老,薯仔染黃卻無味,意料之內的過咸。

我沒有問過為什麼他一直吃這款盒飯,或者只是習慣,從邊境回來,坐同一個方向的火車、轉同一程巴士,在樓下轉角買同樣的盒飯。開門,吃過,開著手機看電視,然後沉沉睡去。

要求北韓政府改善人權 立即廢除政治犯集中營

脫北者關注組將於十二月十五日(星期日)下午四時在北韓駐港領事館舉辦示威活動,要求北韓政府改善人權及立即廢除政治犯集中營。

在金正日死後兩年,即金正恩掌權兩年,北韓的生活條件和人權的狀況與過去金正日時代相比,並沒有改善。在金正恩統治下,1,600萬北韓人民持續承受長期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痛苦,北韓仍存在廣泛違反人權的事件。

擴大政治犯集中營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發表報告指出,兩座規模最大的政治犯監獄(15號營及16號營)再度擴建。在2011至2013年間拍到的政治犯集中營衛星照片。16號營面積約560平方公里,是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三倍。16號營囚禁約有2萬囚犯,囚犯人數比之前有所增加。而15號營的集中營,面積約370平方公里,估計前年已囚禁5萬人。

大幅增加公開處決次數

北韓政府一直以公開處決而打壓異己,甚至普通民眾。根據韓國國情院資料,北韓政府今年進行超過40次公開處決,比去年17次大幅上升。其中包括上月初在多個地方同時公開處決將近80個涉嫌「觀看走私入境的南韓電視劇與電影或傳播淫穢」的民眾,為金正恩上台後最大規模處決民眾。

加強打壓脫北者

在建築雙年展開幕禮上向梁振英示威聲明

(有線電視新聞截圖)

聲明:在建築雙年展開幕禮上向梁振英示威
黃宇軒、陳劍青、陳可樂、盧樂謙

我們是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13的參展人、部份項目的參與者和已退出參展者。今天於該展的開幕禮上,在梁振英發言時站立舉牌示威,被保安員驅逐離場。

我們雖與該展相關,在入場時遭百般阻隔,足見當局異常恐懼,即使是和平示威者也希望完全隔絕。我們原打算在梁振英發言時站立舉起「無恥特首,令文化藝術蒙羞」的紙牌抗議。豈料不足數秒,已被身後數十保安包圍,將紙牌撕爛,並以數保安一組,將我們逐人驅逐,其中一人更被抬起帶走。在旁一位無舉牌的藝術家,亦被驅逐,而另一位質問保安為何將人帶走的藝術家,同時被帶走。

我們示威的理由如下:

1. 梁振英為首的政府經不民主選舉上任後與公民社會和民主發展為敵,並無正當性,文化藝術活動本應培育有批判思想的公民,應與此等政權劃清界線,梁振英實無資格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幕禮。

2. 再者,該展的主題為「城市權利」,今天香港許多市民因地產霸權活於水深火熱,市區重建扼殺基層生活空間,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消滅世代居於鄉村的村民生活,港深融合進一步將更多城市空間豪宅化,凡此種種城市問題,梁振英為首的政府均參與其中,官員是最無資格在思索「城市權利」的文化活動中侃侃而談的。

「小心文創推土機!」— 杯葛起動九龍東X深港建築雙城雙年展聲明合集

海濱天橋底,空地最好使 我地有分數,唔使你規劃
文:一班觀塘海濱橋底的多年使用者

由幾年前開始,觀塘的居民、附近工業區內的藝術家、不同界別的人紛紛開始使用這一塊難得的空地。從攪免費的音樂會,擺展覽,踩單車,玩遙控車,跳街舞到畫畫,甚至放映會…林林總總的民間自發活動已經形成觀塘的一種文化。不同的人在這裡成為朋友,今天的天橋底空地已成為一個觀塘的地標性公共空間。

如今「趕絕九龍東」的工程即將於11月1號開始封鎖這塊空地一年去進行改建,據官方於十月才公佈的文件顯示,工程將加設coffee shop 、健身設施、「特殊燈光和音響效果的噴霧水景裝置」、「感官花園」、「帶出該處歷史記憶的廢紙束和起重機模型」、加裝閉路電視等等,美其名是提供設施讓市民能更全面地享用海濱;實為貫徹市區重建,活化工廈等等政策措施,為的是商業化、仕紳化、「提高檔次」、加強監控每一寸土地。

以上種種動作,間接令此區樓價繼續升高。原來的使用者失去了充滿可塑性的空地,自然會知難而退,換來的是更被動的「設施享用者」,或者消費能力更高的悶蛋。增加人流和消費活動,將觀塘變成另一個中環,抺殺原有的工廈音樂文化藝術、街坊小店,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甲級玻璃寫字樓和一堆街坊消費唔起的品牌。

書中沒有廉租屋

舊書百貨這些年來由何姑娘一手打理,井然有序,收集到的書達十多萬本

作者/文/傻丫 訪問、攝影/小花

有人說,睡前讀一點小說,人就會靜下來,將思考交給說故事的人。在書本中,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在字裏行間,窺探到奇妙世界之大;或是透過文字圖畫逃離現實,在不知所措時透過書本尋覓到共鳴、答案。古人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澳門沙梨頭經營「舊書百貨」十三年的何姑娘則形容:「書是人的智慧、心血。」但這家一直努力延續書本生命的小店將於月底結業。店內十多萬本書若在限期前找不到新主人,就只能成為廢紙,被回收商的碎紙機「碎屍萬段」。

緣起

「舊書百貨」位於沙梨頭水上街市附近,掛着紅底黃字的大招牌。店內滿是書架,整齊的放着一束束舊書:國家地理雜誌、西遊記、愛情小說、港漫……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以前在爛鬼樓附近賣百貨,後來見很多人把書看完後嫌阻地方把書丟掉。書是人的智慧、腦汁、心血。書乾乾淨淨的,這樣子丟掉很浪費。多一個人看也好。」

就這樣,店主何姑娘開始了回收書本。後來越收越多,便乾脆搬來這個一千多尺的舖位,開設「舊書百貨」。那是二零零零年的五月,當時何姑娘已五十多歲。

東區灣仔改劃校網大亂 疑為民建聯任區會主席鋪路

(獨媒特約報導)《2013年區議會條例(修訂附表1及3)令》小組委員會昨天(12月10日)召開第二次會議,討論將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選區納入灣仔區。當局表示原因為灣仔區議員太少而東區議員太多,不過早前已有不少質疑聲音,梁啟智便批評有違社區完整性。昨日的會議亦有不少反對修訂的意見,受改劃影響的中學校長指校網與區議會分界掛勾,將會嚴重影響學校招生及學生上學的便利。政黨更質疑改劃屬政治原因,民主黨單仲楷議員直指是為屬維園選區的周潔冰出任灣仔區議會主席鋪路。據了解,東區區議會通過改劃選區的會議,有建制派議員向周潔冰恭賀她將出任灣仔區議會主席。

影響校網 學校家長反對

本港的校網大致跟隨區議會的分界,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校長梁東榮及北角協同中學校長李志成均指出,改劃將令兩間中學校網改為灣仔區,對學校招生、家長及學生上學的便利、及學校與社區和機構的關係網絡有重大影響。兩位校長指出,學校多年皆屬東區,東區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和信任不賴。若調到不熟悉學校的灣仔區,學生選擇報讀的機會將會減少。學校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資源建立家長對學校的認識和信任,並重建與區內小學的關係與網絡。

軍事碼頭誰力主?肯定是林鄭同梁振英!

圖為編輯所加,原題為《揭破軍事碼頭的幕後主腦》。

城規會在過去一個月來開了十幾場申述會,將於本週進入關鍵時刻,決定是否接納政府把中環海濱變成軍事用地的修訂。筆者本周一到城規會與委員辯論了三個小時,發現政府代表已經默認理虧,但硬著頭皮要委員支持修訂。

最難看的-點是有關將來香港警察在中環軍事用地是否能執法和如何執法,規劃專員承認要「回去研究法律問題」。換言之,即使在政府內部,這也是懸而未決的燙手山芋。

事實上,任何一位市民踏進已劃為軍事用地的海濱長廊,便進入了解放軍的管轄範圍,根據《註軍法》第二十三條,解放軍「執行職務的行為引起的民事侵權案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簡而言之,香港法院無權過問,中環海濱勢變成香港人的百慕達三角,即使神祕失蹤也無法倚賴香港法律追究。

回看整件事的時序:從2000年政府發表《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開始,前後修改了七次都把海濱劃為休憩用地,從2011年出版的「中環新海濱城市規劃設計研究報告」可見,多年來主持海濱規劃的主要官員是林鄭月娥,她作為發展局長任內的最後一份S/H24/7草圖在2012年3月17日刊憲,仍然是休憩用地。
在城規會會議上,代表政府的規劃專員拿出-張2011年發表的規劃圖,本來希望說服委員軍事碼頭一直存在,誰知圖上消楚顯示碼頭前的地段標明是休憩用地,結果她無法自圓其說。

偉人的交集:曼德拉與費格遜的故事

1993年,費格遜首次與曼德拉見面。

引用
「老實說,對於有機會跟他見面,我們都受寵若驚。事實上,我們都不只一點的緊張,我們簡直是顫抖,包括我在內。」費格遜說。

那年,費格遜在船廠下班,便趕去搭巴士,往球場參加比賽。由於球員的薪酬不高,他要當船廠工人,以維持生計。在巴士上,費格遜翻看報紙,閱讀地球另一邊的新聞,他得知南非實施種族隔離政策,有個叫曼德拉的貴族子弟,他放下身段,深入基層,幫助黑人,更帶領被壓迫的群眾反抗示威。

1961年,曼德拉創立非洲人國民大會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出任總司令,連英美都視他為恐怖分子;1964年,他被控以「企圖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名,被判終身監禁。這一年,費格遜23歲,剛離開聖莊士東,轉投鄧弗姆林,正步向他球員生涯的黃金時期。

費格遜出身工人階級,深明民間疾苦,他關心勞工,心繫基層。自小開始,他就是工黨的支持者,有顆屬於左派的心。看到曼德拉為弱勢的付出及犧牲,年輕的費格遜深受感動,他希望曼德拉的努力終有天得到回報,也憧憬某天可以跟這位黑人民權領袖見面。

在往後的足球路上,費格遜平步青雲,由球員當上領隊,由一個普通的領隊成為冠軍級的領隊。不過,費格遜沒有忘記政治,他支持工黨,數十年如一日,而且捐了很多錢給工黨;在全球支持釋放曼德拉的運動中,費格遜當然不會吝嗇一個簽名。

造果醬

第一次造果醬大約是中四五,那時候開始帶飯,會留意報紙上的食譜,剪下來貼在記事簿上,回家試著煮,記得那時還煮過蕃茄盒子,果醬也是其中一張剪報。

我讀的中學不讓人外出吃飯,說是怕被山頭上其他學校的學生帶壞,但我們不還是能認得出班上有什麼同學是黑社會,放學走那條長樓梯去鰂魚涌地鐵站,偶然會看到隔壁班的男生抽煙,女生捲起校裙畫粗粗的眼線。我那時戴圓圓的眼鏡,清湯掛臉,寫詩,同學背地裡都取笑我又呆又怪,跟在漂亮女同學旁邊一副妹仔相。初中時覺得那些反叛的同學好酷,我也好想偷偷把裙子捲得短短,可是即便到了後來,摘掉眼鏡配上隱影眼鏡,燙鬈髮,在薄校裙裡穿黑色胸罩露出細細的肩帶,我也未曾把裙子摺短過。

中學的飯堂供應垃圾,一點也沒有誇大,釘子掃把塑膠什麼都吃過,有螢光黃的咖哩及滿盤色素的匈牙利牛肉,名字與食物脫勾,我懷疑就在那時我練成整天都可以不吃飯的本領,上班期間每逢中午同事外出吃飯,我只想在一角發呆,沒有進食的欲望。中四五終於忍不住,在正式開展帶飯生涯前與a交換著做三文治,釀很多的材料,我忘了都是什麼,當時我還不會造這些手工的醬料,某年的情人節還是什麼,好像也是冬天,我造了小小的果醬,分了些給朋友,分了給當時的男朋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90
  •  2791
  •  2792
  •  2793
  • 2794
  •  2795
  •  2796
  •  2797
  •  279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