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專員犯險揭無良寵物店  警方行動涉處理失當

早前,從網絡的消息得知,大埔寶湖路的一間名為「貓狗物語」的寵物店地鋪閣樓,經常傳出吵耳的狗吠聲。相連單位的後巷更不時傳出陣陣的異味。因此,我於上個星期六(12月28日)到達上址,發現地鋪的大閘已經關閉,遂致電店內鄭姓東主,他於電話中表示有貴婦狗出售,隨後便讓我進鋪選貨。

滿身異味毛髮打結 2 呎籠困 3 頭貴婦犬

店主走上閣樓,分別單手取下3 隻貴婦狗給我過目,眼下的貴婦犬精神雖然尚算活潑,但身上卻充滿大小二便的異味,而且毛髮嚴重打結。坦白說, 狗場、獸醫診所、社區中…..遭遇較牠們更淒慘的情況比比皆是,斬腳、輾肚、穿眼虐待動物個案更是司空見慣,但你無法預期及接受,一所受漁護署定期「監管」和巡查的寵物店, 所兜售的寵物,情況郤可如此糟糕! 更教人不安的是,聽着樓上不絕於耳的狗吠聲,腦袋早已幻想得到,內裏環境想必異常惡劣。

楊凱斌:從大馬報殤看《明報》撤換總編

原文載於楊凱斌面書:從馬來西亞報殤的經驗來看待明報突然撤換總編輯事件;作者楊凱斌為《當今大馬》中文版創刊主編,現轉任《當今大馬》屬下網絡電視KiniTV(kinitv.com)執行長。

馬來西亞中文報界2001年報殤事件(報章被執政黨收購,並轉交單一媒體集團壟斷)在香港2014年重演! 13年後,同一個老闆,同一個「空降」的總編輯與接掌者(?),惟不同時空地點的抗爭記者、讀者與專欄撰稿人。受創傷的仍然是新聞自由。

其實接掌者的個性如何並不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幕後老闆的意願。「空降」不言而喻,就是在本地找不到願意全面履行老闆的意願、不那麼聽從老闆意見的總編輯, 所以才必須從外頭挑一個能夠掌控的人進來整頓編輯室。

記者、讀者及專欄作家(知識分子)必須組織起來,形成有代表性的力量,與媒體大亨施壓談判,架設增加編輯透明度的準繩如簽署編輯獨立條款,強力杜絕老闆、董事及經營部的插手及施壓。大家勢必要拿著放大鏡嚴厲監督,不可以有一刻的鬆懈。

促請明報交代撤換總編輯一事--獨立媒體(香港)聲明

圖:蘋果日報

《明報》撤換總編輯劉進圖,及安排一名馬來西亞籍人士掌管編採業務,事件已引起《明報》員工、新聞業界、學者並本地公眾憂慮,深怕此舉是要打壓新聞自由,影響編輯自主。公司進行人事變動雖不時發生,但整頓媒體很多時正以更換管理層方式進行,近年有人事變動,以此改變「報格」,最明顯是《南華早報》。此外,2014年香港醞釀「佔領中環」及政改諮詢等爭議題目,空降非本地人選的安排,亦令人疑惑。獨立媒體(香港)認為這突如其來的調動實匪夷所思,促請《明報》管理層能盡快公報詳情,回應員工質詢,承諾編採方針不會更改,釋除公眾疑慮。

電影中的科學與科幻

電影是一種大眾娛樂,也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創作。但很多人忘了的是,電影其實是科技的產物。沒有了十九世紀末的這項發明,便沒有過去百年如此深入民間的娛樂和藝術。

在電影發展的初期,科學和科技在電影中都屬冷門的題材。然而,隨著電影(電腦)特技的突飛猛進,這種情況在二十世紀末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今天,科幻已經成為了電影中的一大片種,甚至是賣座的保證。

科幻電影是一個十分大的題目,不但可以寫成一本(甚至數本)數十萬字的巨著,更可成為(實際上亦已成為)無數博士論文的題目。因篇幅所限,筆者只能在此精選數個題目,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體會與見解。

宇宙、物理

對於科幻電影迷來說,改編自儒勒‧凡爾納 (Jules Verne) 同名小說的《月球旅行記 (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 》自然擁有崇高的地位。但對於只是熱愛電影的人來說,他們更為熟悉的,必然是弗里茨‧朗 (Fritz Lang) 的經典之作《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 》。事實上,後者探討的主題,實遠較前者的「太空探險」題材深具社會意義。這個主題 —工業文明中的管理階層與勞動階層之間的矛盾(電影中比喻為「腦」與「手」之間的關係)——直至今天仍然深具現實意義。

當今大馬:《南洋商報》前總編鍾天祥空降《明報》?

圖片取自文匯報,前右為鍾天祥。另鍾的新浪博客,有更多跟新華社、人民日報高層握手照。
原文標題:大馬報人空降明報掀警鐘 鍾天祥現居新加坡條件?(轉載為節錄,獲當今大馬同意);作者楊凱斌為《當今大馬》中文版創刊主編,現轉任《當今大馬》屬下網絡電視KiniTV(kinitv.com)執行長。

日前才在香港一項媒體公信力調查中,失掉香港中文報章首位的香港知名中文報章《明報》,傳出人事「大地震」,驚傳總編輯遭到撤換,並將由一名現居新加坡的馬來西亞資深媒體人出任新總編輯。

根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香港商台時事節目《左右大局》主持人李慧玲爆料指出,《明報》將由一位現居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取代原任總編輯劉進圖。

根據馬來西亞媒體界消息人士推敲,明報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簡稱世華媒體)極有可能「空降」到香港擔任明報總編輯的人選,就是前《南洋商報》總編輯鍾天祥。

明報遭整頓換總編 員工聯署要求解釋

(獨媒特約報導)《明報》昨日(1月6日)宣告撤換現任總編輯劉進圖,香港大馬兩地媒體人均盛傳將由前《南洋商報》總編輯鍾天祥取代之;《明報》編輯部員工隨即於昨晚成立「明報員工關注組」,發起聯署行動要求管理層解釋撤換總編輯的安排,及承諾不會改變編採方針。截至今日下午2時半,關注組已收集了140多個簽名。

不少互聯網上的評論均以「淪陷」形容事件,雖然被撤換的劉進圖曾被指為「梁粉」,甚至有指控說他曾延遲梁振英僭建的報導,但同時卻擔心空降編輯會全面閹割《明報》監察政府的功能。《明報》大股東張曉卿是馬來西亞傳媒大亨,與中共關係密切,是次整頓《明報》編輯部,相信與未來一年的香港形勢有關。


圖片取自文匯報,前右為鍾天祥。

員工聲明要求解釋調動 憂新總編無力阻干預

小學立志踢意甲著10號,夢想旅人本田圭佑

本田轉會AC米蘭,完成夢想。

課室裡,坐滿開心活潑的小朋友,在那個年代,沒有數之不盡的興趣班,沒有上到天黑的補習班,他們討論下課後看甚麼卡通,最近流行甚麼遊戲,打籃球還是踢足球好。此時,老師溫柔地說:「各位同學,周末的功課是作文,題目是《將來的事》,大家可以寫下你們的志願。」

回想小學的時候,你會寫甚麼?你小時候有沒有個夢想?還記得有位朋友,他小時候的目標是做機師,後來去了美國唸飛機工程,筆者大叫佩服,因為他不是駕飛機,而是造飛機,更加厲害。不過,幾個月前,他回來香港,找筆者見面,卻是跟我推銷保險。筆者跟他談理想,他卻說公司福利好,會請他去旅行,之後他發現我無意買保險,便黑住臉離開。

堅持夢想不是一件易事,一旦偏離,不要怪責人心的動搖,可能是為世所逼,或者到長大後才認清自己的志向的才能。相反,可以自小堅持自己的夢想,到長大後達成,這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應當珍惜,應當讚頌,應當傳揚,去鼓勵那些同樣在夢想道路奮鬥的人。

望住《將來的事》的題目,有位小朋友健筆如飛,將心中所想寫出來。文章第一句,他寫:「當我長大了,我說我想成為世界第一的足球員。」

「想成為世界第一的話,不做世界第一的訓練是不行的,所以現在我在努力,現在我還很差,所以我更努力,一定要成為世界第一。」

《性傾向歧視條例》ABC

《性傾向歧視條例》在香港

自94年開始,《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已在社會有數次大型討論。

初有胡紅玉議員、劉千石議員在本港初引入平等機會條例時提出,但當時的港英政府反對,令制訂《性傾向歧視條例》被迫擱置。01年,何秀蘭議員擔任主席的「研究性傾向歧視問題小組委員會」發表報告書,針對捐血安全、電影檢查、醫療服務、教育、法律、福利等方面作回顧及提出建議,重申政府應就性傾向歧視法例作全面諮詢,並考慮是否需要立法。05年正值本港第二次大型討論性傾向歧視立法的年份。政府委託顧問公司進行民意調查,了解公眾對不同性傾向的態度及消除歧視的方法,旋即引來保守基督教團體極大迴響:包括發起「萬人登報」的聯署活動、《一係收聲,一係收工》的反對立法信件活動,最終令立法討論再次無疾而終。

脫拉庫樂團:一拖拉庫就…啾咪

圖文/ 泡泡

10年前淡出樂壇,10年後才在台北Legacy跟樂迷說告別,2013年5月推出新歌+精選《一脫拉庫就啾咪》,現在在忙著內地巡演。即使是已經被奉為台灣樂團的重量級選手,脫拉庫一如既往的喧鬧不按牌理出牌。無論是生活還是音樂,他們的兼差人生,別想太多!

有新歌,就聽歌,別想太多

《一脫拉庫就啾咪》,三首新歌創作,某種程度上是在跟大家分享脫拉庫淡出的這段時間發生過的事。生活在前進,人自然也在改變,但做創作的初衷和理念依舊如此,脫拉庫就是有脫拉庫自己的調調。如果說音樂上的改變或進步,更多的應該體現在技術及操作層面上。貝斯手阿吉總結「主要就是在對歌的概念處理上會比較完整,以前會有製作人前輩來協助我們,那畢竟製作人也會有自己的意見,而這次我們自己來當自己的製作人,自己混音,自己來監督一切細節和內容,所以這一張是一個非常完整的自己的Idea」。

講到這三首歌本身,國璽指導說「就都是寫給女生的呀」、「可以代表不同的感情階段」。作為創作者即刻被團員虧「脫拉庫的矛盾就是,如果國璽感情順利,就寫不出好作品,如果感情不順利,唉,他自己又不開心…」。

所以基於這樣的“感情”產物,請各位聽眾注意啦,脫拉庫的聽歌指導原則就是:「不要深究,不要把我們的歌太當一回事,聽就好」!

蒲台島候鳥高峰月或不復現 港燈擬建風車場

(獨媒特約報導)蒲台島目前仍欠缺水電供應,獨媒早前報導,港燈正研究在蒲台島建風車場系統。一旦落實計劃,在蒲台島建立多台風車,恐怕在蒲台島棲息的遷徙鳥類,將「鳥倦飛而不復返」。

蒲台島是候鳥「中轉屋」,十二月是遷徙鳥遷移初期,今個月踏入高峰期,在2012年,島上記錄到的雀鳥品種超過300種,佔全港總數的六成,超過90種是在《保護遷徒野生動物物種公約》保護範圍內。城市鄉郊發展已摧毀了本土鳥類「扎根地」,若蒲台島成功興建風車,遷徙鳥類「中轉屋」似乎也會破滅了。這麼多年來,宏觀各種動物,遷徙鳥也是不被重視的一群。

風車嘈音將趕絕候鳥

蒲台島是香港觀鳥界中的朝聖地,被觀鳥界內的朋友謔稱「吉之島」,原因是島上的鳥「運桔」起來,可以連一隻麻雀也見不到。居民一向以來沒有自來水供應,更沒有連接電網。整個島上發電須依賴柴油發電機,電費貴之餘也難保有穩定電力供應。於是在十二月頭,港燈的初步計劃是沿蒲台島山脊興建風車及太陽能板,但風車扇轉動每年也殺害數千隻遷徙鳥,而發出之嘈音將會趕絕牠們來港。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77
  •  2778
  •  2779
  •  2780
  • 2781
  •  2782
  •  2783
  •  2784
  •  278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