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記協:香港兩極化 記者內外受壓

香港記者協會公布最新一份言論自由年報,題為「香港兩極化 記者內外受壓。年報指出,過去一年對香港既重要同時又令人憂慮,記者面對嚴峻的採訪挑戰。年報臚列記者如何內外受壓,外部壓力來自政府和大企業,內部壓力則面對日趨嚴重的自我審查情況。

過去一年亦是新聞工作者人身安全最受嚴重威脅的一年,在採訪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及其他包括本土派示威活動時,遭到躁動的示威者及部分警務人員的滋擾。根據記協統計,超過30名記者受傷,亦有遭警方粗暴對待,甚至有記者採訪衝突事件時被誣控襲警。

記協主席岑倚蘭說:「我投身新聞界逾30年,從來未見過在一年內,有這麼多新聞工作者受襲,情況令人痛心。」

公眾及新聞工作者均認為,過去一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情況惡化。由記協進行的第二次新聞自由指數調查顯示,去年公眾部份的評分為48.8,而新聞工作者的評分更加顯著下跌3.1分,只得38.9分。

新聞工作者尤其擔心自我審查的情況,以及政府官員對待傳媒的態度,年報檢視有關趨勢,並指出記者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在報道上要認同建制的看法。

年報的重點,也講述其他令新聞界不安的事件,包括《明報》及《信報》更換總編輯後,《明報》發生更換敏感報道,惹來極大的爭議,以及《信報》編輯部多名高層離職等事件。此外,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亦修改行之多年的政策,要求專欄作家事先提交題目作審批。

張潤衡 元兇 網絡欺凌 人云亦云

台灣粉爆,竟然令香港刮起尋找誰是八仙嶺元兇熱潮,而六位受傷港人的處境,大家卻不甚了了,可惜!事件由timing 出錯,變成八仙嶺山火尋找元兇大龍鳳,在網絡世界,真的一天也嫌太長。

本來死因庭報告己指出「無法肯定(山火)由誰人引致」,不過網民卻找到一張張潤衡穿上藍白間條衫照片。如獲至寶,開始齊齊玩拼圖遊戲,這遊戲美其名是拼出「山火是否因張潤衡吸煙引致」,實際這遊戲是要拼出「山火是因張潤衡吸煙引起」!

本來如果遊戲是要拼出「山火是否因張潤衡吸煙引致」,根本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完成拼圖遊戲,只要細看鄭繼文同學的證供,答案早已寫在牆上 - 張潤衡絕不可能是鄭繼文目擊吸煙的其中一位同學,如果山火是由吸煙引起,張潤衡絕不可能是元兇。

鄭繼文作供時指出「目擊三至四名同學站在早前休息的平地聚集吸煙,繼續往前步行上山後約一分鐘即聽見後方一男聲高呼山火並籲同學逃走,他回頭再看見山火蔓延,而火源正處於方才他發現吸 煙者的附近,而該處有一身穿藍白間條衫的人。」

生活在他方

《島嶼.浮城》將在香港書展兩個攤位限量發售,分別是3G-D08的「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以及1A-D02的「花千樹出版社」。另外,也可在網絡上七五折預購, 八月將會正式發售。

「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靠意志和信心。」
--〈浮城誌異〉西西

二○一四年的初春,人生第一次踏足台灣,並計畫於此地停留半年。在充斥著「小確幸」的寶島,我不知道到底會遇上甚麼事、甚麼人,又會經歷到些甚麼。於是,帶著種種的未知,抱著諸多的問號,還有渴望一嘗在異地生活的滋味,我來到了這片距離香港八百五十公里的土地上。機緣巧合下,我展開了一個與在台港人交流的訪談計畫,嘗試了解這樣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況。
一直以為,異地最吸引人之處並非壯麗的風光,美景看得太多終究會有審美疲勞的出現,唯有那些在途上遇見的人,如同囈語又或認真的對話,才能印在記憶的最深處。所謂旅行的意義,大抵如此。

法國詩人韓波說過:「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齊普拉斯的賭局

齊普拉斯乘著大比數反緊縮公投大勝之勢,卻又立刻開出緊縮改革以尋求歐元區更大額度的貸款,他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

我不是齊普拉斯當然不能知道他心裏在盤算什麽,但假如我們願意基於兩點假設去推想:1)他不願意當脫離歐元,觸發前所未見經濟危機的的罪人;2)這是盤算過的行爲;我們不難窺探一點端倪。

如何走出創科局困局

最近,我收到不少朋友和記者的簡訊,問及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被特首當眾質疑不代表業界有何感想。老實說,我沒有興趣和梁先生再作爭辯,只求以事論事,突破當前的困局。口說謙卑和誠意,行動上卻挑起紛爭,甚至對議員擺出嘲弄的態度,難免令人擔心他到底有否深切反省行政立法關係自他上任後弩拔劍張的原因。

創科局被政府用作民生撥款的政治籌碼,三番四次調動議程,政改觸礁後又再休會前硬闖。本來創新科技顧問和官員有數月的空間去展示政策構思、討論,以及進行游說,但梁振英以鬥為綱,把議會內部和政府僅餘的合作空間一手摧毀,更加深社會對官商勾結的憂慮,使這個有機會推進科技產業的方案蒙上陰影。這種手法把科技業界成為政治鬥爭下的磨心,對此,我為和我一起爭取創科局多時的業界深感不值和惋惜。

支持成立創科局是我的政綱,就任立法會議員以來我堅持的立場始終如一,認為在制度上設有一個專責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有足夠權力、資源和懂得科技的局長帶領的創科局,總勝於目前政府內部各自為政,缺乏統籌。

過去兩年多,我已多次表示支持成立、盡快成立創科局,過往亦明確表達不贊成「拉布」的立場。提交建議書、撰文支持、網上聯署、發表聲明、和業界一道游說泛民議員,與反對的業界人士溝通,盡力與不同意見者尋求諒解和共識。如果特首願意離開他偏聽、安逸的小圈子,相信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用電數據矇查查 政府節能得把口?

文:楊文友(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政府在五月公布「香港都市節能藍圖」,提出於二○二五年將能源強度減少四成的節能目標,卻沒有提出針對現有建築物的節能政策。主要原因在於建築物用電數據透明度極低,令政府未能掌握足夠的建築物用電數據,分析各類建築物的耗能情況,從而制定相關節能政策和措施;同時,建築物業主亦無法透過建築物用電數據互相比較,發現改進空間,令節能減排的願望久未實現。

現時有超過五十個國家或地方的政府推出提高建築物能源數據透明度的政策,為商業建築物的耗能表現評分和公開其耗能數據。例如要求建築物業主每年報告用電表現,在政府網站公開;制定建築物能源效益標籤,在物業買賣或租賃時出示。提高能源數據透明度有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節能政策,同時推動業主更重視建築物的耗能情況,採取提高能源效益的措施。

反觀香港,政府僅要求商業建築物每十年進行一次能源審核,在大廈正門位置展示審核年份的能源使用指數(每平方米面積用電度數),沒有公開途徑讓大厦業主和業界人士查閱比較,。再者,數據每十年才更新一次,容易變得過時,失去參考價值。目前政府嚴人寬己,沒有公開政府建築物和主要設施的用電數據,市民無法得知政府建築物的節能表現。

暴力救市失敗對香港人的啟示

大陸最近一輪暴力救市行動令全球震驚,但最駭人聽聞的莫過於出動到公安捉拿所謂「惡意沽空」人士。這些行為就算短期能穩住股市,長遠來說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經此一役,內地股民對中國股市以至中央政府信心盡失,要回復過去一年對股票的熱情恐怕極困難; 外資更加被嚇怕,對投資內地股市定必抱很大戒心。外國投資者和內地散戶相繼離場,就只剩下國家隊「內訌」,中國股市將進入一段漫長黑暗期,成交將會萎縮,變回以前的一潭死水,中央多年來在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努力完全付諸流水。

中共素來迷信權力,暴力救市正好反映中央政府的獨裁思維,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任意妄為,長官意志壓倒一切。一國兩制白皮書和人大831決定可以說如出一轍, 中共為了拒絕港人的民主訴求,不惜推翻當年自己有份簽訂的中英聯合聲名,連莊嚴的基本法也可隨意扭曲,將政改三部曲改為五部曲,最後索性連五部曲也不依。暴力政改跟暴力救市同樣以失敗告終,政改被否決,建制派大出洋相。香港政局恐怕也跟大陸股市一樣,將進入一段漫長黑暗期。

注定失敗的中國證券市場

中國的股票市場自1990年至今,一直銳意成為世界級的股票市場,但發展至今,最多只是金額數字上的飄升,其市場無論是監管機制,抑或是吸引外資的能力,都仍然乏善可陳,甚或陋病處處。今次的股災,亦已足以證明中國的證券市場十分兒戲,政府不但可以粗暴干預市場的運作,而停牌程序甚至是沒有程序,上市公司可以隨意停牌。整個資本市場的系統運作是經過超過一百年的發展,故筆者認為全球的資本市場,不會因為這個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本市場就可以改變。如果中國政府繼續如此下去,不但是視資本市場的系統性於無物,甚或將中國的證券市場送上絕路。

當初中國設立股票市場的目的,就是希望走進世界的市場,令中國可以於世界資本市場佔一席位,但中共又不能摒棄社會主義,故才創作一套只有中國適用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是所謂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有見及此,中國政府就於部分一線城市設立經濟特區,並於上海及深圳設立證券交易所,展開其扭曲資本市場系統運作的死路。其實股票市場是資本主義的產物,股票的升跌是根據市場的需求,政府甚少干預市場,妄論中共的暴力式救市,但由於中國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理論上可以不跟隨這些規則,但這些輸打贏要的股票市場,又是正常?只許股市暴升,不許股票暴跌,這些不符常理的市場規則,又怎能敵過全球的資本市場?又怎能敵過行之有效的股票市場規則?其實筆者眼見,中國的股票市場之所以如此自我矛盾,又怎會有不混亂的道理?

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成功出版是個新開始

原載《訊報》2015年7月10日建語燁言

在今年七月五日,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撤!還記得嗎?》正式出版,在澳門西灣街二十一號舉行新書發佈會。澳門反離保運動在澳門歷史來說,實在絕不簡單。其理由在於曾經參與此運動的團體有很多個,同時澳門反離保運動是澳門回歸後所謂澳人治澳以來,繼澳門市民聲援八九學運以來大規模的群眾遊行和集會運動。比較回歸後歷次本地示威,這次可以稱得上是自回歸以來,史無前例對特區政府表達不滿的大規模運動。

感謝這本書的主編蘇嘉豪的邀請,能給予本人一個發揮所長的機會。經歷這次之後,感覺機會的出現不是隨處可得,機會若一到,如果你未能加以把握和珍惜而錯過了,感到可惜的是你自己。故此機會是為人生有所預備的人所準備,把握機會能改寫你的人生。本人主要負責紀念澳門反離保運動書籍《撤!還記得嗎?》的大事紀部分,以編年體形式重現當年澳門反離保運動的原貌。最主要多得科技的進步,找尋資料的工夫無前人這麼艱辛。可是本人經驗仍很淺陋,難免有錯誤出現,所以希望大家如發現本人有誤,多加鞭策本人才是。

再談慢必、反歧視法與言論自由

撰文/Brian

個多月前,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慢必)於港鐵車廂中被兩名女士以粗俗的言語侮辱其性傾向。其後,慢必所屬的大愛同盟連同45個關注性小眾的組織就此舉行了記者會,促請政府就《性傾向及性別認同歧視條例》立法,以保障不同性傾向及性別認同人士於日常生活中免受不公平對待。然而,有人卻認為,儘管那兩名女士言語粗鄙,她們卻有言論自由去表達她們的想法。的確,言論自由作為基本人權,我們應該尊重他人自由地作出言論的權利。但這是否代表言論自由沒有限制?自由又是否可隨意享用而不需付出任何代價?

言論自由 = 暢所欲言?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47
  •  2348
  •  2349
  •  2350
  • 2351
  •  2352
  •  2353
  •  2354
  •  235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